徐 唯
正念概念起源于两千年前的东方佛教,是佛教禅修技术“四圣缔”“八正道”当中的一种,在20 世纪50 年代传播到美国。在传播的过程中,其有悖于传统心理治疗的心理健康理念逐渐引起了美国临床心理学界的注意,后经西方心理学界的提炼、加工、整合后,正念作为一个科学构念被引进现代心理学。因此,现代正念是融合了佛学禅修与心理学思想的心理构念[1]。现代正念研究先驱,John Kabat-Zinn 将正念定义为:正念是指以一种不加回应、不加评判、且胸怀宽广的方式,对当下经验和此刻想法的意识与注意[2]。虽然Kabat-Zinn 的正念概念被广为引用,然而,由于人们对正念理解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与视角不同,至今对正念的定义并不统一。有研究者把它看作一种具体的实践方法,即正念训练;也有研究者认为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心理过程或是一种特质。尽管对正念的定义存在差异,但他们一致认为正念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即“有目的的意识”“关注当下的注意”和“不作判断的态度”,在正念心理运作过程中,这三因素共同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注意与态度是正念工作机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3]。
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的正念训练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一类是静态的特质正念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1.2.1 正念训练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大量临床案例说明,正念训练在缓解临床病人的压力、调节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缓解身心疾病、提高积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癌症病人的疼痛、消除物质成瘾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5]。基于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的杰出效果,2004 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研究所编纂的国家临床治疗实践指南中,将正念认知疗法收录其中,作为治疗反复发作抑郁的疗法[6]。鉴于正念干预的显著疗效以及有别于传统疗法的理念,基于正念思想的心理治疗方法也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4]。大量的脑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正念干预能够引起大脑许多功能部位积极的变化,而这些部位的变化对发展注意功能、改善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都具有积极的作用[7]。现如今,正念的应用已超越了临床范畴,拓宽到教育、商业、运动竞赛等领域,并重点关注提高心理健康、幸福感等方面。系列研究发现,正念干预对促进大众的心理健康,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等心理健康积极因素有益[7]。鉴于正念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2014 年2 月,美国时代周刊TIME在封面文章上声称“正念的革命”已经来临[8]。
1.2.2 特质正念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正念认识的加深,人们认识到,正念并不是通过正念训练才具有的专业心理品质,而是天生的、人人都具有的心理品质,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个体差异性,正念也应是一种心理特质。因此,在正念研究中,进一步引进了特质正念概念[9-10]。特质正念指的是,在觉察及将注意维持在当下的事件或体验方面,个体之间在倾向性及意愿上所具有的差异。与强调个体内变化的状态正念(例如通过冥想达到的状态)相对,特质性正念侧重于个体基线性的或日常生活中平均的正念水平[11-12]。而进一步研究说明,特质正念并非一个传统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稳定性的人格特质,而是类特质变量,他们同时受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尤其强调后天的可变性,认为能够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干预手段改变这些特质[13]。系列研究说明,特质正念与个体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特质正念是影响个体积极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14]。鉴于特质正念积极的、正向的作用,它已被纳入到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13]。目前,特质正念在心理健康促进、提高组织功效、降低心理倦怠等领域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成为正念研究中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在体育运动领域,国内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念干预手段对竞技能力的影响,而且结果显示,正念干预可有效拮抗竞技压力对竞技能力的负性影响,且与其他传统的认知心理干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5-17]。但对于体育锻炼与特质正念的关系,目前还比较鲜见。同时,在锻炼心理学中研究特质正念,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锻炼心理学研究说明,体育锻炼对许多心理品质具有改善作用,但体育锻炼对特质正念具有怎样影响,目前还不清楚。现有研究已表明,特质正念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系统研究体育锻炼对特质正念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扩大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研究范围,深化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
目前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人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因素,而对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现代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出,心理健康不仅包括心理障碍状态的消除,还包含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获得;消极心理因素的消除,仅仅使个体没有心理疾病,而积极心理品质获得,才是个体自我发展和生活幸福的保证[18]。总体来说,当代人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发展性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因此,在大众的心理健康促进中,要重视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由于特质正念是对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的积极心理特质,因此,系统探讨体育锻炼与特质正念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扩大锻炼心理学中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内容。
正念尽管起源于东方佛教文化,但在被引进心理学后,它已摒弃了传统上正念禅修的佛教意涵,重新赋予了它现代心理学的操作性定义。虽然正念近三十年在西方得到大量研究,许多研究相对成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正念心理治疗方法与正念测量工具,但国内对正念研究相对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采用的正念干预手段与正念测量工具基本都是沿用的西方成果。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差异与种族因素的不同,这些西方比较成熟的正念干预手段与测量工具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还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验证过程。尽管目前国内对正念应用本土化已进行了一些验证研究,但这些研究结果想要取得跨群体与跨时间的稳定性,后续还需要大量验证。因此,对体育锻炼与特质正念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正念本土化的深入探讨提供进一步依据。
现有提高正念水平的方法都是采用西方临床心理学的专业方法,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要求干预对象具有明显的动机与自我控制能力,此外,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单调的方式让一般人难以接受,这种干预手段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推广。只有让大众既乐意接受又经常参与才能更广泛的提高大众的正念水平。鉴于体育锻炼是普通人积极参与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研究体育锻炼与特质正念的关系,能够为提升普通人群特质正念的方法提供依据。
现代心理学认为正念具有两个关键的心理因素,一是“特殊的注意方式”,二是对注意对象的“不加评价的态度”,其中,注意方式是关键。现有对正念作用机制的分析,都是从这些因素切入的[19]。从理论上讲,对两因素中任一因素的影响,都会引起特质正念水平的变化。因此,要分析锻炼心理学中研究特质正念是否具有理论依据,应主要探讨体育锻炼对这两因素是否具有影响。
正念“特殊的注意方式”是指它是对当下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内容(如身体感觉、情绪、想象、心境、表象等)的开放式监控[20]。此概念说明正念注意方式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注意的时间指向性,它是当下、现在,而不是过去与将来;二是注意的对象,是当下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也就是自身身体内部信息,而不是外部世界的信息。对比分析表明,体育锻炼注意方式与正念注意方式在这两特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3.1.1 体育锻炼注意的时间指向性与正念注意的时间指向性比较
正念注意方式的时间指向性是关注当下,而不是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过去与未来。体育锻炼注意的时间指向性总体来说,也是关注当下、现在,而这主要是由体育锻炼的身体活动特性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决定的。首先,体育锻炼的身体活动特性说明,体育活动注意的时间指向性必须是当下。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身体活动,这种身体活动得以正确进行有赖于对当下自身和运动情景的信息反馈,任何分心都会影响对当下运动信息的精确感知,从而易出现动作失调和失误,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体育锻炼的质量。在竞技运动领域,“Choking”是一种运动员在压力情境下,运动表现显著下降的现象,它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许多理论如干扰理论、注意控制理论、心智游移理论都说明,缺乏对当下运动过程的关注是引起“Choking”现象的主要原因[21],而这也可进一步佐证身体活动是一项必须关注当下的行为。其次,体育锻炼的目的决定了体育锻炼的注意时间指向性也应该是当下。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它已淡化了竞技体育的胜负概念,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它既没有对过去得失的思考,也缺乏对未来胜负的担忧,注意力主要聚焦于当下,享受体育锻炼的过程。以上分析说明,体育锻炼注意方式的时间指向性也应具有当下的特性,与正念注意方式的时间指向性具有很大相似性。
3.1.2 体育锻炼注意对象与正念注意对象比较
体育锻炼的注意对象与正念的注意对象也具有相似性,而这同样是由体育锻炼的身体活动特性决定的。本体运动感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与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身体活动是人支配自身所发生的运动,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对自己身体不“了解”的情况下,还能完成这种支配[22]。本体运动感知觉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而体育锻炼中对本体感觉的意识,就是一种对自身内部信息的察觉,与正念注意对象是自身身体内部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不过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对身体内部信息的察觉程度并不相同,闭锁性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赖于身体内部信息的反馈,因此,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相比,闭锁性运动技能对自身内部信息的注意程度更高,与正念注意对象更吻合。其实,在现有正念训练基本方法中的身体扫描、正念行走,就是利用对身体感知觉的内在注意来提高个体的正念水平的。因此,对比分析说明,体育锻炼的注意对象也具有自身内部信息的特征,与正念注意对象的特征具有相似性。
以上比较分析说明,体育锻炼的注意时间指向性、注意对象与正念注意的时间指向性、注意对象有很大的共性,因此,体育锻炼的注意方式与正念注意方式具有较高契合度,从理论上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正念注意水平,且闭锁性体育运动效果更佳。
正念“不加评价的态度”主要指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及注意的内容不做主观判断,以接受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即“如其所是”。体现在生活中,也就是能客观的看问题,能以一种开放、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与外界事物[20]。体育锻炼是一项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体质水平的身体活动,它淡化了与他人比较的意识、淡化了对运动成绩的追逐,体育锻炼的成就目标更多是任务定向。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们注重自我比较,能客观的认识自身运动能力,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锻炼;在集体性运动中,注重与他人合作,既能欣赏同伴队员的运动水平,也能接受同伴队员的不足,对同伴更平和;在竞争性锻炼中,他们能看淡比赛的结果,一般不会为自身的失误,过分后悔,也不太会为了胜负而对将来担忧,他们更注重比赛的过程,更享受比赛过程带来的快乐。这些分析说明,在体育锻炼中,个体能客观地对待自己,融洽地接受他人,能够从容应对比赛的结果,体育锻炼中态度具有包容性、接纳性,与正念态度具有契合性,因此,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正念态度水平。
以上分析说明,体育锻炼的注意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同正念的注意方式与正念态度都具有较高契合度,鉴于正念注意方式与正念态度是构成特质正念的两个核心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讲,体育锻炼与特质正念应该具有相关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正念水平,而这种推论也为锻炼心理学中进行特质正念研究提供了比较有力的理论依据。
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的研究内容框架应主要由服务于特质正念研究目的的系列研究内容构成。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的研究目的应主要是:从特质正念的角度出发,研究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心理健康。季浏等认为,锻炼心理学研究主要解决四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要锻炼?锻炼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即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2)哪些因素会影响锻炼行为?即体育锻炼的前因及其激发问题。(3)怎样通过科学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即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的制定。(4)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即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23]。因此,依据特质正念的研究目的,以锻炼心理学中四个核心问题为研究导向,结合锻炼心理学与正念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在锻炼心理学中要对特质正念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认知,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体育锻炼的特质正念效应研究;(2)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研究;(3)特质正念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研究。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最终都是要通过产生心理效应来实现的,只有了解体育锻炼对哪些心理因素具有效应,以及产生怎样的心理效应,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更科学的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心理效应研究一直是锻炼心理学的核心内容。特质正念,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要素,研究体育锻炼的特质正念效应,可进一步的丰富心理效应的研究内容,深化人们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认识。所以,在锻炼心理学特质正念研究中,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的研究理应成为研究的首要内容。而在具体研究中,要比较全面的认识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应主要探讨以下两层级方面内容。
4.1.1 长期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的显著性研究
体育锻炼是否具有特质正念效应,从统计学上讲,也就是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是否具有显著性,是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后续多方面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条件。所以,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显著性研究是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的基础性内容,影响着整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锻炼心理学中,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研究可分为短期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研究与长期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研究两种形式。短期体育锻炼是指一次性的体育锻炼,每次大约30 min 的身体活动;长期体育锻炼是指每天都进行或定期进行的体育锻炼,在实验设计上,通常为每周2~4 次,进行2~4 个月的体育锻炼[24]。理论上讲,特质正念作为一种类特质变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短期体育锻炼并不能引起特质正念的显著性变化,只有长期体育锻炼才能有效的提升特质正念水平。因此,在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研究中,有必要首先对长期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效应显著性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
4.1.2 特质正念的运动处方效应研究
锻炼心理学研究说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与体育锻炼的类型、锻炼的负荷、锻炼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人制宜地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才可能使体育锻炼获得最大的心理效益。因此,研究怎样通过科学的锻炼来获得更佳正念效应,其实质就是研究怎样制定体育锻炼特质正念的运动处方。根据锻炼心理学运动处方理论,影响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锻炼模式,包括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等前因变量;二是性别、年龄、人格等调节变量[24]。因此,特质正念运动处方效应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特质正念运动处方效应的锻炼模式研究:其中包括锻炼方式与特质正念效应、锻炼频率与特质正念效应、锻炼强度与特质正念效应、锻炼时间与特质正念效应、以及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与特质正念效应;二是特质正念运动处方效应的性别、年龄、人格等调节变量因素研究。
在锻炼心理学中,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促进效应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然而对体育锻炼的机制认识还比较薄弱;对于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实验研究的感性认识上,只有深入了解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内在机理,才能寻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更科学方法,使人类在健康生活中获取更大的心理效益。机制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锻炼心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长期以来,尽管许多研究从生理、心理的多方面探讨了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并提出了许多研究假说,但没有一种假说令人比较满意,因此,引入新的因素,探讨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也就成了研究的必然。而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心理因素的引入,为探讨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特质正念是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
在锻炼心理学中,就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目前比较成熟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体育锻炼与情绪,其中包括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应激;正性情绪,如主观幸福感。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体育锻炼可有效的降低抑郁、焦虑、应激等负性情绪,体育锻炼可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二是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体育锻炼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都具有促进作用[24];三是体育锻炼与人格,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体育锻炼对个体的自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大量研究证实,特质正念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对这些因素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4],正念干预对发展个体注意功能、改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7]。因此,一方面,大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情绪、认知、自尊具有显著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体育锻炼对正念也应该具有显著效应;另一方面,许多研究也证实,特质正念对这些心理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提出假设,特质正念在体育锻炼与这些心理因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作用,因此,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研究应是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而在具体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体育锻炼—特质正念—情绪;(2)体育锻炼—特质正念—认知;(3)体育锻炼—特质正念—自尊。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然而许多人并不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因此,研究影响锻炼动机的主要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激发大众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大众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特质作为一种个体心理资源,能够支配个体行为、预测行为动机,并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在锻炼心理学人格研究中,体育锻炼对积极人格塑造尽管是研究的一个主题,但学者们更多地将人格视为体育锻炼参与动机的心理前因变量。在锻炼心理学中,现有对锻炼动机影响的人格变量研究主要包括大五人格特质与自尊。研究说明,大五人格特质是决定锻炼动机的重要因素,与个体认知能力、行为动机以及行为决策等密切相关,它对动机导向的影响巨大,是锻炼动机重要的预测变量。自尊也是影响锻炼动机的重要变量,它对锻炼行为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自尊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更大的锻炼坚持性[25]。据此推测,特质正念应该也是影响锻炼动机的一个人格特质。因为,一方面特质正念具有类特质性,现有研究已经说明,它是对人的心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因素,因此它也可能对锻炼的动机具有影响;其次,研究说明,特质正念与大五人格关系显著,尤其与神经质存在较高水平的负相关,和尽责性存在较高水平的正相关[26-27];另外研究也表明,特质正念与自尊高相关[28]。所以,特质正念是与大五人格与自尊具有较高关联的特质。鉴于大五人格与自尊都是影响锻炼动机的重要因素,特质正念可能也是影响锻炼动机的人格变量。以上分析说明,把特质正念作为体育锻炼动的前因变量进行研究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以上分析说明,在锻炼心理学特质正念研究中,特质正念可能是一个作用多维的心理要素,它既可能是体育锻炼的结果变量、又可能是体育锻炼的中介变量和前因变量。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它为锻炼心理学中多方面问题解决提出了新的思路,为锻炼心理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