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杨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给国内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1]。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尤其是随着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根据工作环境与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并积极融入时代精神。就当前国内高校具体情况而言,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将就业指导以及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彼此无法相互促进。
尽管当前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以及财力,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在就业方面,高校更加偏重校园招聘以及就业市场等方面,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分析[2]。人才培养方法的不健全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效果以及学生就业情况不佳。虽然当前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应当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应当体现出社会性和阶级性,并且为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特质,还要重视对学生政治理论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但由于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教育规划,导致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出现经常跳槽的问题,甚至难以适应社会。
人才培养形式上的科学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重活动、轻规划方面。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积累形成了一些经验,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3]。总的来看,由于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上都要以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极为考验授课教师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水准,但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基本上都由高校辅导员担任,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在所有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室里面,有人才培养背景的教师数量不足24%,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因为这些辅导员没有专业背景,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对高校就业人才培养的正常运作带来很大制约。
人才培养方法不突出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很难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而且还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办报告、发文件等模式,没有形成有效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法,以至于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4]。
思政教育研究不深入是另一个制约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进展的问题。在传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诚信教育极为重要,而且在求职时诚信也是很多企业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以诚信为核心开展的职业道德、成才以及社会责任等教育始终未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而且现如今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仍然相对滞后,学科建设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体系,甚至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少有人将此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得部分教师将其视为一项培训任务,学术视野狭窄,研究理念不能充分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成果,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欠缺诚信意识,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处处碰壁,遭遇很多挫折以及打击,对个人工作与生活带来很大影响[5]。
首先在思想上加强引导,将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进行有机融合,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及人生观,使其在求职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现如今,高等教育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时代进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树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同时学校要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比如通过网页、橱窗或者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并针对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深对将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进行有机融合的认知,同时定期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且利用知识竞赛或者主题日等一系列活动,对高校学生展开知识的全面普及。
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让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出本身教育职责,并将学生的个体价值,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贡献力量的思想基础,这既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为此,国内各大高校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将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严格把控人才培养出口等方面,这是国内高校优秀人才培养的重点纽带,还要提前设想学生就业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而且高校还要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规划以及工作系统,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就业工作中。另外,高层领导以及各大院系应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将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推动所有院系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帮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实现自身价值[6]。
国内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时,要及时革新人才培养工作理念及方法。首先,要吸取并总结之前的教学经验,并且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式,采取一些有效的培养方式,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其次,可以将传统教育与先进教育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将就业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集中在一起,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明确方向。最后,在革新人才培养工作理念以及方法时,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个人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教育规划。就目前社会多元素等情况来看,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把握节奏,找准就业与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融合契机,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以及价值观,还需要利用实践锻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以使用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始终贯穿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实施全方位育人模式,将两者结合并进行有效完善。为此,国内各大高校一定要实施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将其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以及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在主题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毕业生实习等各项活动以及工作中进行充分渗透。例如,在大学生刚进入学校之后,就要在相关课程里面渗透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里面提前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内容,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实习效果。
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教育工作重点已经转移至促进就业、人才培养以及思政教育相结合等方面,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性以及综合性的人才。为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充分探究高校学生个人实际情况以及就业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系统化以及完善化的教育方案,最终在高校课程、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完美地融入人才培养策略,为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正确的指导思想,帮助大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实现自身良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