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1-24 08:17姚璐周金羊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院校人才

文/姚璐 周金羊

近十几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并且大量招收学生,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呈现出同质化的现象,艺术设计毕业生之间的能力也截然不同,就给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1]。因此,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如何进行差异化培养,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升能力,学校和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过程中,充分地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规律和自身条件,进行差异化的培养,从而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落后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不容置疑的是,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实习中获得的实践技能,是他们在将来就业市场上能够实现顺利就业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同时,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基础设施,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给予的实践机会等各种因素有关,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教给学生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带给学生较多的实践经验;并且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单一的,这就使得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缺少了与市场对接的培养环节,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人才。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生数量众多,而专业的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数量来说较少,因此无法进行小班教育或者精英化教育,这就弱化了教师教学的环节,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最终,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高校在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探索无法有效地前进,使得无法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未与社会接轨

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中,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多变需求和符合应用型人才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是快速发展的,人们的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物体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艺术设计要求。并且很多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艺术设计理论和艺术设计方法,而且还要涉猎艺术设计相关领域,例如建筑行业、纺织行业等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但是反观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大部分是无法符合企业的需求的,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并没有与社会的需求进行接轨[2]。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更新的频率较慢,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沿用了数年,且没有任何的改变,课本中所讲解的艺术风尚、流行元素、审美观念、新型材料和生产技术等等,都与当前社会实际产生了巨大的鸿沟,使得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偏差,甚至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毕业之后需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门槛,而且还浪费了社会资源,增加了学生的投入和成本,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艺术设计人才缺乏职业规划

社会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经济多元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行为以及思维带来了系列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学生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受各种信息的影响或者干扰,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使得自制力和执行能力降低,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只是沉浸于当时的娱乐中。这种现象造成了设计人才理论不扎实、技能不娴熟、专业能力和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偏差,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怀疑,从而缺乏职业规划,也没有去树立职业目标,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新就业形势下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一)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我国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和所处区域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的,是需要和所在地区和城市共同成长的,因此在学校教学时,学校应当依据当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为依托,选择学科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应当首先服务于当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为了能够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效地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学校应当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就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来说,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分别培养[3]。在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需要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进行,并且双方所承担的任务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学校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更多的是承担理论教学的角色,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去学习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企业在合作培养模式中,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去学习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并且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对于行业最基本的认识,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方向,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去掌握一些实际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对接社会需求的能力,以便在毕业就业时,能够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起点。为了能够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开展下去,一般来说学校和企业会实行双导师制度,在学校有理论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在企业中有实习导师,能够教给学生最前沿的设计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双导师制能够让这一培养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在以前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的理论能力扎实,但是实践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欢迎程度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展开教学。首先,高职院校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培养目标放在首位,要能够将培养目标当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学上的偏差。其次,学校要能够鼓励学生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进行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不会将其他学科的内容放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因此学校要能够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打开学习其他科目的大门,要能够让学生去自由选择一些选修的课程,并且能够做到校内学分互认,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4]。最后,学校要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去参与一些设计类的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赛事中获得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能力的提升和对于设计的理解。总之,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时,要能够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与社会接轨。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指导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于来自社会和互联网的诱惑没有抵抗力,使得学生对于人生的发展和职业的规划产生迷茫,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帮助学生去树立远大的志向,要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对自己的职业进行长远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去应对毕业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指导时,教师可以从以往校友的职业发展历程讲解,或者以行业内的顶尖人才的成长之路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路径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去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规划。

三、结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要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应用到当前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以便于学生能够去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技能,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新时期就业形势下,有良好就业竞争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走到岗位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院校人才
人才云
《星.云.海》
《花月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