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理念下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11-24 08:17王立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力度高校学生中华民族

文/王立胜

优秀文化是民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必须要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代代传承下发展延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内容,其中涵盖了文化习俗、民族精神、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及历史传统等,这些均能够将中华民族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且成为了我国发展过程的主要标志。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在。而高校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艰巨责任,因此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多元化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且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对我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且以此为依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操。为此,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将经济思想和社会政治作为基础,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以提升学生道德教育水平,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不少高校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这是阻碍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方面。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格局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一定冲击,再加上高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效率低下,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向学生提问是否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时,仅有20%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存在浓烈的兴趣。由此可知,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认知不到位,是如今难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力度有待提升,这是导致我国高校部分学生不具备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缺少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素材,在当前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作为教材,该教材之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极少。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课时有限,进而导致文化自信培养效率低下;其次,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知识,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以及思政知识的兴趣,还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待提升,目前很多高校很少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使学生不具备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这也是导致学生传统文化学习不足的重要原因[1]。

(三)家庭难以与学校相配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行为观念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因此,家庭文化教育对学生日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学生的家庭文化教育包括家庭观念素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通常情况下,如果家长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感受到文化熏陶,并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但在实际生活之中,大多数家庭都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未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认知,更加不能够发挥引导的作用,从而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带来一定阻碍,还会制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四)文化多元化格局产生的冲击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得更加频繁深入,从而形成了文化多元化发展格局,多元化的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一定阻碍。例如,西方文化的大力传播导致部分高校学生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目前随着西方国家的生活习俗和节日文化的流入,高校学生更热爱于过西方节日,而忽视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影响了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知识形式变得多样化,并且极易接触到良莠不齐的文化,且目前多个国家的文化开始交流融合,对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甚至使得部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反感和厌恶的心理[2]。

三、高校开展文化自信培养方式研究

(一)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应该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认知,并使其养成文化自信。高校应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挥出思政教学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经济思想和社会政治作为先决条件,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高校应增设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力度,并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以帮助学生养成文化自信。

(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想要使学生养成文化自信,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首先,高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认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逐渐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3]。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例如,高校可以举办绘画、书法、戏剧、乐器等活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养成文化自信。其次,高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作为民族的灵魂,其拥有着我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是促使当代中国在国际上快速发展并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差别的重要保障,因此其需要被传承、被保护,高校学生应该意识到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避免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带来的冲击。

(三)鼓励高校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

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对学生的激励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开展自我教育,并对其进行积极宣扬,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高校学生应该在了解、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内心,纠正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实践活动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次,高校还应加大传统文化宣传力度,积极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使学生通过活动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使学生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四)提升传统文化自信的支撑力度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结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就应该提升传统文化自信的支撑力度。由于社会、家庭、高校等诸多因素均会对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产生影响,为此,家长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使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同时,政府应该构建文化学习场所,例如,博物馆、图书馆等,通过文化的多元化结构对学生进行自信引导,从而提升传统文化自信的支撑力度。对于高校而言,应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从而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必须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发扬者。为此,文章对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找出当前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并提升传统文化自信的支撑力度,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力度高校学生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