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人员构成并不乐观,缺少创新能力与专业水平并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也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技能型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如何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应是当下就业市场和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1]。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各大主流大学和职业学院均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学生们创新创业的能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率。与传统大学相比,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方面可能会相对落后,导致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搭建校外实习平台,设置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更多高职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努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企业提供年轻力量,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高职院校要着重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本校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实践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经验,为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氛围影响下,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2]。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贯穿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理论性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断层是各大院校培养模式的通病。在当今时代,企业家的教育目标更倾向培养人才的创新观念,因此高职院校要面向社会专业领域,以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性人才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对人才工程技术能力的考察,深刻领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3]。
(一)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准确地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和社会需求,调整校内专业课程和教师授课内容,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在环境、技术、设施设备上的优势,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和劳动力,满足企业的就业需求,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对高职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踏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敲门砖,在创业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取得成功。显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由之路。现有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目标并不能够支撑高职院校达到高职专业教育认证要求的标准[4]。因此,要在高职认证标准的基础上阐明创新创业的课程目标,搭建不同创新创业教育难度的学科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并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尽管认证标准没有明确提及创业能力,但其许多高职院校自身的毕业要求与创业能力直接相关[5]。因此,大力推广校企合作内外联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升自身素质。
近年来,国内很多大型高等专业院校都进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证。对高等职业学院来说,工程专业的认证可以很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6]。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然没有取得完善,教育方式方法不够健全,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
(一)创新方法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主要是指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极少加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方面的知识,忽视了对创新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基本上采用增设选修课的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覆盖,普及度不够,导致学生重视不起来。
(二)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比较模糊,缺少对实践指导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导致部分高校并没开设相应的创业实践课程,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理论课程教学层面,缺乏战略眼光,培养体系较为零散[7]。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完善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完全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课堂仍是以讲解基本的专业知识为主,针对创新性课程的设计较少,缺乏科学完整的创新课程大纲,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接收创新创业知识的渠道。
创新创业教育表面上是创新与创业单独的两方面,实际上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为创业提供动力。创新能力是由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共同作用的一种能力,以提高人们的创新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基本宗旨,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其本质是创新实践[8]。基于此,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脱离创新的创业缺乏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型人才为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绝不是通过一次讲座、一次活动就可以迅速培养起来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与企业不定时地交流,解放天性,开拓视野,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思维过程。因此,需要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创新方法,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校与企业双向联动,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培养与践行的摇篮,主动为学生提供金融、法律、政治、技术、互联网等方面的创业辅导服务,构建创新创业信息平台,积极发布最新最全的创业政策、创业指南等信息,提供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的渠道,实现与市场的接轨。
(二)创业实践教学锤炼创业能力
单纯的理论讲解、无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创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向学生讲授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为主,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了解创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多设置创新类实战演练,比如举办创业沙盘虚拟的创业活动,模拟真实的企业项目,让学生初次尝试创业成功的喜悦或创业失败的痛苦。可邀请本地企业家、大学生创业成功者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充实学生课外辅导的内容,丰富学习形式。
(三)在比赛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创新活动中是创新创业教学的重点环节。因此,需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专业创新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边看边学。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以赛代练。依托校企合作,设立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设计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更好地调动师生积极性。以开放性的实验活动、有竞争力的比拼形式,让大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更好地监督和评价这个教学过程,还可以将活动量化为学生的创新学分,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高职院校必须从理念上重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多元的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贯穿高职课程的每个阶段,丰富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认识,全方位构建全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