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有深意,光影巧思行

2020-11-24 04:18顾嘉谦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数码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母亲河微课课文

顾嘉谦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教育讲究与时俱进,而在当代,微课资源建设的成败是衡量教学活动的重要尺度。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感召下,微课也逐渐走到台前,但就如何卓有成效地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为它寻觅到一种“方法论”,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

微课的制作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承载着教育的长度与厚度。所以在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微课要展现出的力量必然是有着精准、厚重、深沉这三个特点,凭借他们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提高。微课绝非是视频的拼接再造粗浅教学方式,而是一种展示教学意蕴,提高学生素养的新型平台。

一、精准制作——以兴趣驱动学生的求知素养

信息化时代,学生首要的素养在于与信息打交道的能力,也就是求取信息的求知能力。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其提供了丰富、多元、优质的学习资源, 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推动了小学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精准制作的微课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尤其是在制作之初,一定要看准学生学习兴趣的焦点。微课受限于时长,绝对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更多时候要以小见大,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小学语文课程中有着一篇课文《一路花香》,正常课堂教学中往往包括这么几个部分——引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拓展延伸、总结。但是微课制作中,如果这样布局可就麻烦了。首先,时间必然扩充到三十分钟以上,已经和微课的“微”有些区别了;退一步讲,就算时间允许,精读课文中大量的留白和提问会让学生们昏昏欲睡,所以一般的教学过程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开头,直接摆上两个组件——背景组件和内容组件。

背景组件是画面中正式出现教学内容时的背景,这样的背景需先于文字材料出现,可以迅速让学生产生对微课的兴趣,在《一路花香》的制作中就是这么一幅一个老人挑着两个水壶行走在乡间小径上的图画,一面是杂草丛生,一面是鲜花遍布。

而文字组件则一般在背景组件出现几秒之后缓慢浮现,并且一直停留在画面中,这一部分包括课题和文章最重要的内容。在《一路花香》中那是主人公的名字——破水罐,以及主题和题目——一路花香。

而后立即进入的精读部分,就更需要注重兴趣的培育,务必抛弃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首先不可能有人回答你问题,其次,大量留白只会让微课变得昏昏欲睡。正确的做法就是在于一根线的牵引。在《一路花香》中,可以通过制作导读单的方式,列举出了一些课文主旨之间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加以推演,这样手脑并用,精读的内容就变成了互动性质的交流与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就被带动,其中对于信息的过滤,可以送整篇的长文本中归纳重点内容也是这个信息化时代语文学习所必须拥有的特质。

最后的部分,需要简单明了,越短越好,可以作开放式结尾,牢记始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直至最后让孩子们意犹未尽,方是微课的最好结束方式。

小学语文微课的制作就要时刻“精准”地抓住兴趣这条丝线,每一步的制作都要有所思考,是否能让学生提得起兴趣,这样才能在微课中埋下宝藏,等待他们去微课中去寻觅,锻炼他们在信息化社会中追求知识,寻找信息的素养。

二、厚重内容——用敦实提升学生的积累素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纪,一台电子设备,学生随便点点都能学到好多,但是这样学会的东西很多都不能叫作知识。小学语文微课要教会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积累、拓展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微课教学区别一般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它更加地厚重,不是浮夸。

在微课的初步录制阶段会存有许多的素材,加上教师在录制视频时的多种“其他内容”,原本只要录制七八分钟的视频,往往一下子录制了十几分钟,但是这些视频真的都有用吗?不见得如此,这些东西是需要删减的。比如在制作《八十天环游地球》导读课的微课时,素材整整有十几分钟,但是这么长的微课,有多少是符合微课“敦实”主题的呢?我一开始预计是可以去除四分之一,所以我删除了很多地方的口癖和连接点,再加上我的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适当地减少,草草地制作了一个大约十分钟的视频,也没多想就发给了学生。但是,效果不佳,浮华的基调和那些曾让我觉得“幽默”的激趣,反而让学生昏昏欲睡。结合我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经历,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作为学校的教师,传授知识必须是严谨的,过多的激趣内容虽然看上去很华丽,但反而让课程失去了教学独有的庄重。必须勾出精华,再生成视频,这样大约也就只有六分半的时长了。

但是,这还不够——微课的内容并不能只做减法,也要学会做加法,什么是做加法呢?就是增加微课的知识含量,同样是这一节《八十天环游地球》导读课的微课制作,在二次修改之后,学生的反应更多是意犹未尽,所以我多个地方有添加了画中画的内容。比如作者凡尔纳的画像,在介绍经过的地方时,利用了谷歌地图的模拟VR功能,让学生了解其中路程的短长,学生们结合了视频的内容与教学的读书方法,自然就对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产生了兴趣,并且有理有据地用教师教的方式完成书本的阅读,就这样,经过几次修改,符合了知识的要求,才是敦实的,是孩子们喜欢去看的微课。

微课内容是否厚重敦实,不应该由视频的长度而定,而是它是否真正让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并且爱上了知识积累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小学语文微课的制作时不能被巨量的信息所迷惑,要挑选最厚重有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把这些知识积累起来,转变成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深沉内涵——凭巧思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微课制作的最后一个特点叫内涵深沉,这与很多人对于微课的认识不一样。大众往往认为微课的突出特点就是简单直接,再加上一个小学语文,这些微课的内容能够高深到哪里去?谈深沉的内涵就难上加难了。

制作微课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由于我们可以剪辑,微课也就在内涵上孕育了无限的可能,多给学生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就是让内涵深沉的最好办法。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巧妙的思考进行微课设计,让学生立足全局,加强其语文与信息相结合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微课的《家乡的母亲河》,在完成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讲述后,准备之后将视频渲染完成。可是转念一想,这堂课仅仅是要孩子们去了解黄河的长度,熟悉几个描写黄河的词语吗?远远不是,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去关心母亲河,了解保护母亲河的方法,更多的是要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所以在最后我插入了一个极其简易的flash人物——快递小哥,制作了把学生的信封放进他的包裹中的小动画,并且同时屏幕上闪现出一句话,希望他们能够写上几个保护家乡母亲河的办法,发送邮件到一个我的邮箱里,最后才缓缓结束,这个场景一共用了五秒钟的时间,却赢得了很多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首先要通过思考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接着把自己脑海中的念头写出来这是语言的组织能力,最后通过父母的帮助,把信件发出来这又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协调能力。短短的五秒钟时间,锻炼了学生好几项能力,结合在一起就会是他们在这个新时代赖以生存的信息与语文结合所必需的的素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之后的一个礼拜里,竟然还真有这么几封简单的邮件寄来,虽然里面的手法确实有些天马行空,但是我看出了一份对于课文中母亲河的喜爱以及对水资源的珍爱。这每一个字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深度,是教会他们几个形容词所无法比拟的,亦或者说这些前面的教学内容是基石,而后面的这些是羽翼,可以带他们飞入文学的殿堂。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发展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带动小学教育的进步。所以为了在制作微课视频,尤其是小学语文方面的内容时,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的去生成,要多去思考,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或者哪些东西是应该留在视频的冰山之下的,都是要权衡再三的,这些在小学语文微课视频制作过程的中的方法是我自我检验的试金石,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我自己去制作符合教学的微课视频。精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契机来做视频,以厚重的知识为砖石构建视频,最终在完成时要审慎而为,融入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思考的,以此为检验微课的试金石,那么这一节成功的微课就不难了。

猜你喜欢
母亲河微课课文
母亲河、忆江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中华母亲河——黄河
背课文的小偷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端午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