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莉 王 艳 周海燕
1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20年春季学期伊始,教育部为了应对学生延迟开学居家学习的紧急情况,做出“停课不停学”的指示,并要求各个高校也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网课授课的开展。从武汉封城,到全民防控,群防群控,再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跆拳道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一支特殊的生力军。经过学校的几轮培训,从云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到慕课,教师培训学习后可以从中自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网上授课平台。跆拳道教学选择腾讯课堂,不仅在于腾讯课堂的师生实时互动,在线学习时长的后台记录,签到记录,作业批改记录以及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1]体育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学习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大多采用居家锻炼模式,以室内教学为主的高校跆拳道课程在居家模式下优势凸显,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受场地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得跆拳道混合式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学效果的展示,都在各个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跆拳道混合式教学把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又改变传统体育课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形成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模式和基于创新理念的自主学习模式。不同的时空下利用统一平台完成师生之间由点到面,由线到线,从屏幕到屏幕,从而实现异彩纷呈的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混合式教学、学与习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成为跆拳道教学的必然选择。高校跆拳道课每学期16周32学时,其中理论课4学时。每周每个班授课时间为100分钟。基于疫情防控下的跆拳道混合式教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反馈,增进师生交流高校跆拳道课程采用了以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1.1 学习健康标准文件,明确体育健身目标
首先,以体育理论课开启了跆拳道线上教学,《国家体质健康标椎》(2014年修订),说明中指出,“《国家体质健康标椎》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该标准的修订落实健康第一,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2]
2.1.2 解析健康标准数据,教会健康促进方法
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为主线的高校跆拳道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研修与线下学习的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题开始带领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学习解析,教会学生提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项目和方法,共享提高各项成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1.3 学习体育竞赛规则,学会体育比赛欣赏
每一项体育比赛都是在其规则的严格约束下进行的,规则是比赛的尺度和准绳,决定着比赛公平、公正、顺利、精彩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要观看一场比赛,对规则一窍不通,就会给欣赏比赛带来许多困难,就会产生诸如不知运动员如何得分,为何获胜,对裁判员的一些判决不解等问题。因此,不仅要对跆拳道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要学会跆拳道竞赛规则,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赏一场精彩跆拳道的比赛。
学习知识与学习技能的体育课混合式教学 ,不仅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还体现在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混合。
2.2.1 跆拳道理论知识的学习
(1)了解跆拳道简介:跆拳道(Taekwondo)是以中国武术为原形、发展于朝鲜半岛、风靡于全世界的一种武道项目。它是以技击格斗为核心,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炼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一项当今国际化的时尚运动。[3]跆(Tae)指的是脚踢、脚踹;拳(Kwon)指的是用拳击打;道(Do)指一种施展拳脚的艺术方法和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4]
(2)学习跆拳道的发展史:跆拳道(Taekwondo)原名“手搏戏”“唐手道”“花郎道”“跆跟”,最早出现于1500多年前的新罗国。1954年4月崔泓熙将军经过整理创编,正式命名为“跆拳道”。1966年3月,国际跆拳道联盟(International Taokwondo Federation,简称“ITF”)成立,崔泓熙任第一届主席。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简称“WTF”)成立,金云龙当选为主席。1973年开始第一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被列为比赛项目。1986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跆拳道比赛。1996年开始举办世界青年跆拳道锦标赛;1988年汉城奥运会被列为表演项目;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7年世界跆拳道联盟(WTF)更名为WT(World Taekwondo),现任世界跆拳道联盟主席为赵正源。[5]
(3)学习跆拳道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精神历经岁月而不朽。[6]跆拳道精神是中国武术精神的分支,历经时序更迭,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其蕴含的五大精神:“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礼义:礼始礼终,主持正义;廉耻:廉洁奉公,知耻后勇;忍耐:坚持不懈,兼容并包;克己:克己复礼,严于律己;百折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7]跆拳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现,成为体育混合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
(4)我国跆拳道健儿世锦赛和奥运会的主要成果
我国跆拳道健儿在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首金是王朔和赵帅。王朔,1999年获得加拿大艾特蒙多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55kg级别冠军;赵帅,2017年获得韩国茂朱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63kg级别冠军。我国跆拳道奥运健儿奥运会成果较为丰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五届奥运会上,共获得7枚奥运金牌。这7人次奥运冠军这两项世界冠军的获得,不仅确立了我国在世界跆拳道运动中的地位,也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跆拳道赛事中奋勇拼搏、摘金夺银树立了榜样。
2.2.2 跆拳道基本技术学习
(1)跆拳道礼仪:“学艺先施礼,习武必明德”。跆拳道的精神之一是“礼义”,要求在跆拳道练习时要贯彻“以礼始,以礼终。”敬礼的动作要求,以立正姿势准备,身体头部向前屈敬礼时,鞠躬敬礼时,膝关节伸直,双手握拳置于体侧,拳眼朝前,拳心朝里,身体前屈不小于30度,头部前屈不小于45度。(2)跆拳道基本技术:基本姿势包括:立正姿势、基本准备姿势、结束还原姿势、实战姿势、马步立、前屈立、高前屈立。跆拳道的基本步法包括:弹跳步、跳换步、前进步、后撤步、前滑步、后滑步、侧移步、转上步。跆拳道的基本腿法包括:前踢、横踢、下劈、侧踢、后踢、旋风踢、双飞踢、后旋踢,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踢击腰部以上被护具包裹的部位。跆拳道的基本拳法为正拳,即紧握的拳,并用拳的正面击打允许击打的部位为有效的得分技术。[8]
下段防、中段防、上段防;原地冲拳、马步立冲拳加口令1-4拳“哈”“跆拳”“跆拳道”“精神统一”;高前屈立下段防+中段冲拳,高前屈立中段防+中段冲拳,高前屈立上段防+中段冲拳,前踢+中段冲拳,原地前屈立下段防+中段冲拳,上步前屈立+中段冲拳。
2.4.1 从三步对练中实践
跆拳道三步对练的套路如下:
甲:敬礼,向后撤右脚变左前屈立下段防准备,上右脚变右前屈立右手中段冲拳,上左脚变左前屈立右手中段冲拳,再上右脚变右前屈立右手中段冲拳,连续上步冲拳三次。乙:敬礼,基本准备姿势准备,撤右脚成左前屈立左上段防,撤左脚成右前屈立左上段防,再撤右脚成左前屈立左上段防,左手擒拿甲的进攻的右拳,变马步右手冲拳,发声“哈!”
2.4.2 自卫擒拿术和实战演练
自卫擒拿术以人体的的要害部位来讲解,防身自卫过程中,需要做到准、稳、狠。结合进攻动作上段冲拳、中段冲拳、下段冲拳,进行擒拿术以及防守反击。实战时两位队友面对面站立,互相鞠躬行礼之后,由实战姿势开始,配合基本的腿法加步法组合,在规则的约束下击打对方有效得分部位,若击中规则不允许击打的部位,则判定为“扣分”。
传统的跆拳道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和教师喊口令,学生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全方位传送信息,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既单一又缺乏独创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高等学校体育课班容量应该控制在30人之内,但目前某校每班的班容量基本在40-45人之间,教学效果有待提高。[9]
疫情防控下腾讯课堂的跆拳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方式,基本动作,攻防组合动作,以及跆拳道品势的演练细节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通过学生在课前课后观看视频、听老师的语言技法指导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后的攻防动作创编,了解他们在演练学习中的问题,促成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迈进了一个全新的由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构建起来的社会,为各行各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与警示。[10]在跆拳道混合式教学中,“混合”二字足以体现它的多元性和兼容性。跆拳道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不论是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后,师生之间加强了交流沟通,携手合作。通过在线课程、这一平台和视频传送这一方式传递与反馈,不仅可以和同班级的同学一起练习,协同合作,还能与不同项目,不同班级,甚至不同院校的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互动。
“互联网+”下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流程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流程的改变,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1]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医体融合”,“体教融合”,“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正在成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的主旋律,召唤着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去实践去积累去探究。对于跆拳道品势教学而言,跆拳道品势是跆拳道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融合攻防含义进行创编的套路。学生在学习跆拳道品势动作准确度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体会跆拳道动作的速度与力量,刚柔缓急与节奏,精气神的表现,提升学生对于跆拳道技术的理解。但由于学生的跆拳道基础以及柔韧性的限制,使得他们在体现速度与力量、精气神等表现力方面还较欠缺,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并且在课外时间需要同学们多看视频、多实践、多练习、多思考、多交流、多体会,最终达到熟练演练和攻防自如的目的。
疫情防控下的腾讯课堂跆拳道混合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知识与技能的混合式教学,是学与习的混合式教学;是学习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这四种教学模式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支撑着腾讯课堂的高校跆拳道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学相长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以实施。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泛化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正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为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和可借鉴的思路。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实践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心中,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