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路径选择

2020-11-24 00:42王素玉马林王莉敏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模块

文/ 王素玉 马林 王莉敏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跨境电商的发展更加迅猛,市场份额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2.47 万亿元,同比2018 年1.9 万亿增长30%(含B2B、B2C、C2C和O2O 等模式)。此外,据网经社 “电数宝” 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33.29%,相比2018 年29.5%,提升3.79%,渗透率相比去年有所提升,跨境电商在助推传统外贸发展上起到的作用愈加凸显。同时,党和政府也尤为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自2015 年3 月7 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以来,国务院陆续在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长春等58 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2020 年4 月27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雄安新区等46 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的批复》,至此全国将有105 个综合实验区,覆盖30 个省、市与自治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1,2]。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目前,在跨境电商领域从业人员主要是来自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尽管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丰富,但仍存在矛盾的局面:一方面,高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3]。根据调查,多数企业认为毕业生难以胜任当前的工作,并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视野不宽阔、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缺点,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极少有高校专门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更多的是在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下设跨境电商培养方向。然而,跨境电商人才除了要掌握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知识外,还要具备外语沟通、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和跨境物流等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和企业所期盼的跨境电商人才是懂外贸、通电商、会营销以及精外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4]。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的主流培养模式是高校为主、企业为辅,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学生实践训练积极性亟待提高

在校企协同培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自己的任务仅是学习课本知识,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没有安排具体任务,学生便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学生缺乏实践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获得间接经验,而非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高校课程体系比较孤立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贯穿着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与法律知识。但是部分高校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相关课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难以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各个高校的培养计划是独立确立的,未把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相关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致使学生无法把专业之外的知识与专业内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导致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太过笼统单一[5]。并且高校人才培养只重理论知识能力而轻职业综合能力,虽然契合了学校的教学目标,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不匹配。

(三)校企合作缺乏广度与深度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合作流于形式。大部分企业虽然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但是企业可提供的实践实习岗位往往不能满足需求,要么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散岗位,接触不到实质性的工作内容;要么就是岗位少,不能满足全部学生;二是合作方式较为单调。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建立实习基地,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合作项目也比较单一,学生难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二、校企协同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订单班” 培养模式

“订单班” 培养模式的课时采用 “2+1+1” 的分配方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后两年建立订单班,依次参加校内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方面,按照合作企业在不同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展的业务建立平台订单班,例如亚马逊订单班、敦煌网订单班、Wish 订单班等。对学生进行不同平台的业务培训操作。培训的课程内容包括平台简介、关键词查找、延伸、整理、发布产品、店铺装修、产品图片PS 处理、RFQ、橱窗、外贸直通车、询盘回复、社交软件以及Google命令符使用等。这部分课程由高校合作的企业派遣平台运营专业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具体结合企业真实的业务,培训时间大概需要6 个月左右。培训完成后,将订单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托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为期6 个月的项目式教学,专门培训整个项目订单的完整业务流程。校内实训结束后,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并且建立轮岗制。实训期间,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住宿、食宿、发放实习工资等。实习结束后,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毕业即就业。

(二)“业务承包” 培养模式

高校可以在校内建立跨境电商运营基地,负责承接合作企业的项目。高校负责提供场地、人员、相关设备等资源,企业负责提供前期的培训、后期的指导及外包的业务项目。在运营基地建设之初,合作企业派遣企业操作人员对运营基地的教师进行手把手培训,培训结束后,合作企业可直接将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学校,由基地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

学生培养方面,建立 “专业知识+ 实践操作+ 资格证书+ 技能大赛” 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学生首先重点学习跨境电商相关的理论课程,在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后,运用合作企业提供的产品、资金、物流等,以模拟开店的形式学习操作技能,技能熟练以后,可以考证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参加各种大赛,例如POCIB 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跨境电商技能竞赛、阿里巴巴全国高校跨境电商挑战赛等。在课时安排的最后一年或一学期,学生通过课程成绩、实践成绩、获得的证书和参加的比赛等资料,经过学校和企业双重选拔进入跨境电商运营基地,同基地的教师一起合作项目,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实现工学一体化。

(三)结合企业需求的 “模块化” 教学模式

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多个教学模块来完成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五大模块,高校可根据这五大模块对应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模块:

外语应用模块: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外文函电写作,跨境平台产品描述、商务沟通礼仪等知识和技能;电子商务模块:培养学生跨境平台运营,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营销与推广,图片处理等知识和技能;国际贸易模块:培养学生精通贸易术语,报关报检操作,跨国收付款,出口退税,跨国运输及保险,国际商法等知识和技能;市场营销模块:培养学生海外网络营销策划及执行,客户需求分析等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模块: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需要一支专业的理论教学团队和一支精通跨境电商操作的实践教学团队,在教学方式方面,利用企业业务平台,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理论教学需要高校联合跨专业的教师,实践教学团队可由企业派遣各个岗位的熟练员工组成,理论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教师按模块各自结成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安排可按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专注于专业知识素养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专业教师课时与企业教师课时比例为2 ∶1;第二阶段专注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课时与企业教师课时比例为1 ∶2;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校分批次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并实行轮岗制。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 “走出去” 的开放发展战略,跨境电商作为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新兴商业模式得以蓬勃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路径,为跨境电商与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模块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
跨境直投再“松绑”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