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志华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猛增,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职业发展受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很有必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了新手入学或毕业班阶段,着重关注思想教育、形势分析、技巧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没有去关注学生自己的职业兴趣、发掘他们自身的职业能力,导致学生生涯发展困境,出现自我认知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独立自主和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1]。因此,有必要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概括来说,先明确人生目标,做到人生目标与职业目标相一致,对自我及社会进行准确评估,收集利于职业发展的信息,根据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职业选择,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加以实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职业规划方案[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 向 “大众教育” 的发展,职业竞争日益激烈,但是现在还有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楚:第一,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准备,准备什么?正是这些问题使得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处于没有目标的被动学习和被动适应大学生活的状态之中,到毕业才发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知道用人单位招人标准是什么[3]。面对这些问题,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重要。实施本科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群体,展开有计划、分层次、有侧重、多形式、重实效的规划体系和就业培训,发挥育人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实现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4]。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在整个一、二年级阶段对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事、能从事什么事一无所知,更不用说有意识地进行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自然也不清楚自身缺乏什么能力,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无一技之长,在这个时候对毕业生进行纯粹就业指导无异于致使进行外部包装,收效甚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突破以往对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突击教育的形式,要采用 “发展性生涯辅导” 模式来做好生涯规划教育[5]。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岗位,进而树立良好的心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实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实施的复杂性,清楚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变化因素也是不可预测的[6]。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要在行动中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评估,调整职业规划目标和行动计划。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十分强调就业教育的针对性。从入学起,就要有意识地将就业教育的内容有序不间断地渗透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中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结合大学生活和教育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指导。
第一,刚进大学的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或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与大学学习脱节。在这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入学教育、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设置情况及专业就业方向。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HR 为学生讲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介绍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7]。帮助新生认清毕业时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对就业前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展望。让学生明确就业过程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鼓励新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使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撰写个人成就故事或引入有关素质测评系统,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能智力等方面因素,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奋斗目标,制定大学四年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书,提高实现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能力。
第一,二年级学生开始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应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在这阶段,请综合素质优异的师兄座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请一些优秀校友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经常性的熏陶和培养,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确定职业目标。
第二,精心筹划,合理安排学生以假期团队实践形式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参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和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发展通道,通过职业认知,学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去向。
第三,参加学校招聘会或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让他们感受求职的氛围,获得更多的更直接的专业就业的信息,较早地感受求职,了解求职的过程以及求职的困难与希望。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明确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通过生涯人物访谈或岗位描述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自我,做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
第一,对三年级学生,应注重实践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决定因素,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企业实习等活动,以寻求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的最佳契合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作出调适。
第二,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学校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整合社会资源,以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预演。鼓励学生以提高自身基本素质为主,充分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去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职业需求。
第三,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科技创新竞赛。以竞赛为载体:一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竞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体系多方位拓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经过三年的积淀,学生已有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我们要围绕学生个人职业倾向实施专项就业成才指导,提供就业技能和就业推荐服务,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就业机会。
第二,进行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开展 “简历诊所”“就业信息搜集工作坊” 等活动提高求职技能。开展择业诚信教育和心理调适指导等活动,提高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的能力。
就业导向下的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需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体系。我们应分学年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展开有计划、分层次、有侧重、多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就业培训, 使得大学生能够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自身在不同学年的学习和实践任务,主动学习、高效学习,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毕业后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