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民 闫加宁
摘 要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一些地区发展过程中重点依托的自然资源,通过对林业工程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同时开展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让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度。基于此,探讨了林业工程的规划设计思路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方法,之后研究保持这两项工作质量的方案。
关键词 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S75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43
林业工程的规划过程,要能够根据当地林業资源的构造形式、当地的资源利用方案、当地的地理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合适规划,从而真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成多体系融合的方式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1 林业工程规划
1.1 规划方法
借助现代测绘技术以及规划思路,实现对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的全面贯彻和探讨,最终提升林业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针对地面区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可以借助GIS技术,实现对于相关区域地理位置的监管,根据电子地图中已经构造的各类信息(包括自然村的集中体系、林业资源的应用体系、林业系统的发展和分析体系等)实现对于工作规划体系的全面升级,尤其针对具备珍稀保护物种的区域,可考虑建立自然区,进一步升级规划方法,实现自然规划区和周边环境的有效对接。新型规划思路可以根据当前开发出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模式、自然资源的集中规划模式等,按照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工作要求提高规划水平。
1.2 管理水平提高
在林业工程规划阶段,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建立具体化的管理工作路径,也需要建立专业性的资源管理系统,从中收集所有信息,并为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及资源的科学利用工作提供帮助[1]。比如在工作中发现,当地原有的林业系统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天牛、纹枯病、松毛虫等,可以确定处于病虫害的高危发生区域。在后续的规划阶段,探讨这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对各个区域合理规划,落实管理系统的各类人员责任。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可以借助GIS技术、信息化技术等,要求规划人员以及其他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把所有监管体系应用于质量保持、工作的参数精准记录等,并且由其携带的设备将输入的参数直接提交给信息化系统,利用其分析今后的工作方案。
1.3 规划内容填充
规划项目的填充中,包括林业区域的资源规划和规划工作相关技术的加入,对于前项工作,可以通过GIS技术的使用,完成对整个林业区域的全面精准记录和研究任务。对该区域中的自然资源以及珍稀树种的分布区域,在初始的规划工作中,将这类区域暂时移出整个规划体系,在完成常规工作后,根据实际的保护要求以及相关作用原则将这类区域加入,研究在已经取得了规划体系中,排除的因素是否可以直接加入到已经取得的规划工作体系之中。对于后项工作,则主要是研究相关技术是否能够实现各类参数和数据的全面精准记录,当发现存在问题时,则需要及时解决该问题,并提出针对原有技术体系的优化和分析方法。
2 林业工程规划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指不借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手段,通过排除遭受病虫害侵蚀树木、封堵林木上孔洞等,实现对病虫害的合理控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求林业工作人员以了解当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之后使用科学的物理防治手段。比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经过检测发现某乔木上存在大量的天牛蛀洞,可以向该孔洞中注入纯净水,以溺毙幼虫或者直接赶出树木中的成虫之后将其捕捉,提高对虫害的处理水平。另外,也可以直接使用经过消毒和杀菌处理的混凝土材料,将各类孔洞直接封堵。在物理防治技术的使用过程,也可考虑在夜间通过设置照明设施扰乱成虫的夜间交配,通过降低交配率的方法降低幼虫的产生量。
2.2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是最立竿见影的一种,化学防治模式在具体的使用阶段,要根据各类林业害虫以及林业病害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概率,合理选择相应的化学药物之后消除病虫害[2]。目前开发出的多种生态性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林业病害,比如通过直接封装的投放式噬菌体设备,将该设备投放到专业性的管理区域中,而其中携带的大量噬菌体可以直接扩散到整个区域,消灭该区域中的特定病菌。对其他类型的化学药物,采用该封装模式,实现作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多年使用化学药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干扰,有毒有害物质会在生态系统内形成累加效应,即营养级更高的动物体内会富集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为防止有毒物质富集,要对低营养级的害虫科学防治,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只在大面积出现病虫害时,或在虫害基础防治工作中,使用化学防治工作,其他的防治工作借助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3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在多年的论证和研究过程中,成为我国当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研究项目,在当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1)通过引入天敌的方式,消灭该区域中的病虫害病原体,2)通过释放信息干扰素的方式,降低病虫害暴发规模。这两项工作中,针对虫害主要是通过加入寄生蜂以及捕食鸟类的方式,消灭该区域中存在的成虫和幼虫,在幼虫阶段,也可以通过释放特定的寄生菌群,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生物信息干扰素主要是由人工合成信息干扰素的方式降低成虫的交配成功率,比如对于松毛虫,需要注意其成虫类型,在信息干扰素投放过程中,根据其成虫的构成类型,通过释放药包或大面积施加性干扰素的方式,降低该区域的害虫成虫密度。
3 林业工程规划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路径
3.1 病虫害信息获取
各级人员都要主动提高对林业工程规划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获取病虫害信息。1)在林业工程规划过程中,要求地方领导以及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部门要重视对于GIS技术的使用,同时要求参与规划工作的人员全面了解该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不可出现模棱两可或者误操作现象[3]。例如,借助该技术实时监管林业工程规划区域中的病虫害情况,获取该区域中的常见病虫害类型等信息,及时提交给林业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预案。2)在一定程度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经济性。提高重视程度的过程中,核心工作是以建成的组织关系和生态系统,其他的评价标准为辅助,之后才可以让建立的规划体系具有更高的可靠度。3)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求各地区以及与该地区连接的其他区域及时通报上传病虫害信息,并说明当前的病虫害暴发时机,甚至可以根据历年资料规划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模式,从而让所有的人员以及病虫害防治设备的提供机构,根据建立的专业工作规范调配资源。
3.2 建成监管路径
在监管路径的建设过程,主要监管对象有两类,1)并不参与到林业资源具体保护过程的人员,2)直接参与到林业保护过程的人员。前项工作的人员构成包括针对森林工程系统的规划流程人员、系统管理性人员、相关技术使用类人员等,这类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从业素养,并对林业资源保护及规划过程有较高的理解深度。在监管体系的建设阶段,一方面要考察这类人员是否具有满足实际需求的从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保障其取得的专项工作制度可以实施,同时通过建立的检查机制,让所有人员自主参与到个人素质的完善和提升过程中来[4]。
一线工作人员要全面细致地了解使用的各类新型技术和操作方法,树立野外工作的安全防护思想。可通过召开安全保障会议、建立健全任务的下发机制、记录人员日常工作的行动路线等,研究所有人员是否能够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任务,另外也要综合考虑这类人员提交的反馈信息,当发现规划的任务量超出了人员的工作能力上限时,则需要进一步缩减其需要完成的任务总量。
3.3 完善管理系统
在管理方法的完善过程,包括以下3方面。1)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所有参与工作项目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考核,并且通过建成的奖惩机制和长效跟踪机制,研究各类人员能否按照建成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形式完成所应完成的任务。2)针对专业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监管体系,根据该系统的作用模式和工作手段,建成专业性的工作思路,提高所有数据的收集精度。3)针对工作实际质量的分析系统,包括林业资源规划方法的具体运行水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具体作用效果等,保证在所有的参数都符合指标时才可正常使用。
4 结语
林业资源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使用GIS技术完成所有资源的勘探和审核任务,而后根据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思路,实现对林业资源区域的合适规划。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构建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防治体系,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完成各项工作之后,需要进一步探討相关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资源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然.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9):80,82.
[2] 祁永利.关于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家参谋,2020(10):117.
[3] 沐桂梅.景洪市林业工程建设规划与森林病虫害防治[J].绿色科技,2020(1):143-145.
[4] 李培荣.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9(4):224-225.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