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姣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设计的不断多元化,现代设计的浪潮不断前进,传统图形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禹王宫山门坊”中传统图形元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抽象化为主,将现实物体经过提炼和取舍,使之程式化,不以真实为主,重视它的表现,达到了更好的装饰效果。工匠们采用“平面化”和“几何化”的艺术手法,把立体的形象变为平面的,将变化多端的线条变成几何形。我们要探寻創造出这些精美的传统图形的古代工匠师在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方法和经验。将我国传统的图形元素整合再创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山门坊;传统图形;地方文化;青石牌坊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17-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11
隆昌的青石属于青砂岩,质地细腻、颜色纯正、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没有辐射、韧性强、耐酸碱腐蚀度高、压强大、成形好,是制作石雕、地砖等的绝佳材料。世界上除了德国以外,只有中国的隆昌有这种石材。而牌坊是隆昌最具代表性的青石建筑,根据县志的记载,隆昌县境内共有石牌坊69座。
牌坊这个看似起着点缀装饰作用的建筑,其实它有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便将立牌坊作为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情。根据牌坊表彰的不同,每一座牌坊之中蕴含的内涵以及象征意义也是大相径庭的。这些内涵和象征意义主要通过每个牌坊上雕刻的各种传统图形元素,用隐喻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在某一座牌坊之上看见刻有龙凤图案,那么这座牌坊可能与皇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龙凤之中一个是百兽至尊,一个是百鸟之首。因此龙是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象征,而凤便是封建社会中高贵皇后的象征。我国古代善用谐音来喻吉祥之事,“鹿”与“禄”读音相似,鹿的图形常常被用于牌坊之上,象征着高官厚禄、升官晋爵。“蝠”与“福”谐音,因而蝙蝠的图形成为了好运当头、幸福美满的象征,若我们在牌坊之上看到有蝙蝠的图形便是象征长寿、健康、平安、富足、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等。这些传统图形元素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当时人们的人生理念、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
“山门”是指寺院正面的楼门,从前的寺院大多数都建在山林之中所以有了“山门”的称呼。山门坊即建做山门的牌坊,现在隆昌现存的山门坊有两座“禹王宫山门坊”和“斗拱式山门坊”。
“禹王宫山门坊”是隆昌现存的青石牌坊中雕刻的最为华美精致的一座牌坊,是隆昌县城从北到南的第二座,位于隆昌二中校园内,高15米、宽10米。此坊最初建造于清朝乾隆初期,即公元1736年,在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进行了重建,距今已经有140年历史。
“禹王宫山门坊”建造形制是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的青石仿木单面雕花牌坊。牌坊顶楼的刹尖造为宝珠须弥座,宝珠四周光焰腾腾,飞檐翘角,显得气势雄浑。飞檐下面皆是刻成宝莲花瓣的形状。正楼、次楼、边楼以及各个额枋均是浮雕形式,用传统的神话传说或者经典故事为主要刻绘题材。
“禹王宫山门坊”的龙凤牌上刻有“禹庙”二字,左右各四条龙,“禹”字正上方的龙头凸显、立体感强,整个龙凤牌雕工精细、九龙外的图形似火焰、似光芒,它的线条流畅、刻画精致。正是有了这“九龙”,故此龙凤牌便有了“九龙匾”之称。“九龙”级别的牌坊在全国的石牌坊中极其罕见,所以此等礼制级别的牌坊在隆昌所有的石牌坊之中既是唯一也是至高的。“九龙”也寓意着当年大禹治水,不辞辛劳疏通九州九河,为华夏儿女创造出一个安泰生活环境;而周围那些飞腾着的火焰象征着大禹治水的壮志雄心,治水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更是流传至今。大禹一心治水,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有着天下为公的精神,功盖九州,且大禹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享有“九龙”之尊,所以没有受到封建社会朝廷等级制度的限制,故禹王宫山门坊的龙凤牌可建为“九龙匾”,以“九龙”为形同时也暗含了华夏正统为“汉”的传统“反清”意识。
“禹王宫山门坊”后的禹王宫原来是湖广会馆,供奉的主神自然为大禹。明末清初之时,天下战乱渐平,这时大量的湖广人士由巴蜀古驿道进入四川,历史上称为“湖广填四川”。同治六年已经入了四川隆昌籍的原湖广人士,有着“隆昌三范”之称的著名书法家——范泰衡,题写了禹王宫山门坊的正上匾“蜀楚承灵”四个正楷大字。“蜀楚承灵”四字的格式是“从左至右年款落在了右顶”,一反了当时“从右至左,年款落在左底”这类传统的书写格式。这种书写的格式突破传统格式的局限,恐怕是我国汉字书写格式最早尝试的变革,范泰衡先生应该是我国汉字书写格式改革最早实践的人了。禹王宫山门坊正上匾的书写格式在隆昌石牌坊中独树一帜,全国的石坊中也是个中翘楚。
“禹王宫山门坊”明间的正下匾上浮雕是有名的“魁星点斗”。画面的正中间坐着的是主考官员,主考官两侧是参加会试的考生,他们正在冥思应试,魁星悬空站立于主考官员的左上方,脚下祥云却未站立于鳌头之上,可见在这里只是取用了“点斗”的意义,图形的正中殿檐的匾额上刻有“天开文运”四个字。殿门之外,“松“”竹”伴于左右,意喻着朝廷需要的节操坚贞的贤人。整幅画面疏密得当,中间的人物刻画生动,主考官员手捋胡须形象慈祥“,魁星”样貌奇丑并没有文人的风范,因为“魁”字一拆开就是“鬼”与“斗”这两字,所以民间的雕刻工匠在刻画“魁星”形象时刻意造就了面目狰狞的样子,在此恰巧与慈祥的主考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会试殿外采用了窗格造型与花草图形相结合,二者合二为一将主题画面展示的淋漓尽致。这组图形向我们传递出当时的统治阶级崇尚着儒家的儒学、儒道的意思,勉励着诸学子们“学而优则仕”。
“禹王宫山门坊”右次间额枋上雕刻的图案为“金鸡戏仪”,故事说的是儒生窦仪,一心功名仕途,每日挑灯夜读。某日一金鸡精化为绝色佳人对窦仪极度挑逗,窦仪却不为所动,金鸡精又点砖石为黄金赠于窦仪,窦仪却将黄金从窗户上扔了出去,金鸡精知难而退。所有的一切却被魁星看见,对窦仪不为财色所动的决心而打动,大为赞叹,然后佑窦仪高中。之所以将此组图雕绘在禹王宫山门坊上,是在劝勉所有考生需要勤奋学习,不要因色欲、物欲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要潜心苦读,一心进取,仕途自然一片光明。在这幅图上窦仪在金鸡精的右侧,魁星在金鸡精的左侧,魁星手持乌纱身上的线条繁复,造型夸张,而身旁的金鸡精却是简单勾画对比鲜明,窦仪与金鸡精之间用羽扇做隔,突出了窦仪不为美色所动。
“禹王宫山门坊”左面边楼额枋上的图形刻画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持法器过东海,各显神通。这幅图形上是龙王带领着龟丞相等向八仙投降求饶的场面。图形上并没有出现八仙的全部人以及伤亡的龙王之子,八仙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铁拐李等人,他们立于法器之上,前方的龟丞相跪地,龙王在他身后卑躬屈膝讨好之意明显,将这动态中凝固的一瞬间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上的六人分置两边,而八仙的位子明显高于龙王,从角度上已经体现出了这场战争中的胜利者是谁,画面造型惟妙惟肖、构图饱满、重点突出。人物的衣纹刻画细腻,水面纹理统一却不呆板,作为背景的植物轻盈灵动。整体造型粗犷豪迈的人物与温婉清灵的植物背景结合的恰到好处,将观众带进了画面动感的韵律之中。这组图形的线条通透流畅,延续了其他几组图形疏密有致的构图风格,以充实饱满的装饰特色为主,玲珑雅致的静态图形为辅,将八仙过海大胜龙王的场面全面立体的表现出来,通过细腻造型的雕刻手法让观者身临其境。在这组图的艺术形式上,整体呼应连贯,错落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其余的物体散落布置与外围造型手法带着浓郁的装饰意味,突显了这组图形的主题。
“禹王宫山门坊”中传统图形元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抽象化为主,将现实物体经过提炼和取舍,使之程式化,不以真实为主,重视它的表现,达到了更好的装饰效果。工匠们采用“平面化”和“几何化”的艺术手法,把立体的形象变为平面的,将变化多端的线条变成几何形。其中“松”以表现松针为主,侧面则为扇形,形象简练,布局严谨。“竹”则以表现叶子为主,呈“个”形或是“介”形,疏密有致、明丽端庄。而“莲”从的造型删繁就简,将现实中莲花的叶、茎、根等细节全部去掉,用线条概括出莲层层叠叠的秀美形态,线条柔美流畅、活泼却又不失稳重,体现出清新淡雅的装饰风格。
这些传统图形元素的程式化后重新组合,使得设计者想要表现的内容更加的丰厚,更加完整,装饰效果也进一步加强。不但符合了我国传统民族的欣赏习惯,得到了审美上的心理满足外,还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在欣赏隆昌青石牌坊——“禹王宫山门坊”的传统图形元素时,我们会为那些精美的造型、生动的线条、神秘的意境、饱满的热情、奔放的活力感到赞叹。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设计师,我们在感叹这些传统图形元素的同时,要从它们展现出的美感中发现和总结这些传统图形创作的规律和方法,深入了解它们的艺术特征、艺术内涵,将这些有着一定规律化的东西进行现代的创新,给设计者的创作开拓更宽更广的思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图形元素,并不是一味地将这些优秀的传统图形元素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設计之中,进行表面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我们要探寻创造出这些精美的传统图形的古代工匠师在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方法和经验。将传统图形元素的创作经验和现代设计思维进行分析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新的形式、新的题材创造出符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时代的审美趣味的图形元素。将我国传统的图形元素整合再创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王惕.中华美术民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廷兴.谐音民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3]章行.山海经现代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 郑论.隆昌石牌坊解说词[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5] 左汉中.中国吉祥图画大观[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