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1-23 10:15窦文
职业·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平面设计教学模式

窦文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了“以赛促学”模式对专业课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以赛促學”是运用项目教学法将比赛融入课堂,与企业生产相衔接,更新教学手段,并通过阶段性比赛检验教学成果。“以赛促学”模式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获得成就,并为学生将来在企业实习、就业奠定坚实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基础。

关键词:平面设计 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 企业对接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质量为先、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个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以赛促学”是以激励、竞争为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课程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技能,通过教学与比赛结合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精益求精、耐心细心的职业素养,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依照企业岗位的需求设定的,以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统合的教学方法,将比赛带入课堂,以比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比赛结果作为检验结果的一部分,通过“项目教学—检验比赛—总结分析”的互动方式,激励学生带着目的主动求学,培养学生的耐心、自信和专业化职业技能。

二、“以赛促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主动意识不强,目的性不强,在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上往往容易轻言放弃,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然而,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并不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手机、电脑的使用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非常有进取心,也期待获得赞赏与肯定。参加比赛获得名次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学生从中能够获得价值感、认同感。比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融合比赛相关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敌人”,而是帮助他们成长、变强大的手段。同时教他们学会设定目标,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通过比赛内容的阶段性训练使学生理解耐心细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规范教学模式

除了毕业设计外,设计类专业课程一般是单科单教,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不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PS课程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工具栏、图层、通道、滤镜等操作方面,字体设计课程的授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外字体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字体的结构特点,能够对字体进行设计。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授课内容,但是不会跟其他课程进行内容衔接。这导致课程各自孤立、无整合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弱。教学方法的固化直接导致学生所学专业内容与实习、就业的工作内容脱节,无法尽快适应岗位。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比赛融入课程,其目的就是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一般为应用型题目,比如海报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这决定了它具有整合性;同时,它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与设计公司的操作标准一致。因此,将技能竞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为教学提供标准和依据。PS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历届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检验。学生学习完图层和文字编辑工具后,教师可以拿出职业技能竞赛设计LOGO的比赛题目,请学生在分析产品名称的字体结构及字体含义后完成LOGO的设计。在这样的试题练习中,学生既熟悉了软件操作,又复习了字体设计的课程内容,两科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所学课程内容得到升华,有助于学生掌握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设计格式、方法。

三、“以赛促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一)课程体系与比赛内容融合

学生具有参赛资格的比赛一般为两类:一类是线上投稿的专业性比赛,一般以机构或企业作为主办方,对于获奖者会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另一类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立的比赛,比如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这种比赛专业性强、认可度高,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结合,可以作为学生设计的参照标准,学生的参加积极性也普遍较高。这两种类型的比赛都可以作为课程中的实际项目展开。

教师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在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每章的教学重难点之后,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比赛题目融入课堂,作为课程的核心项目问题,并以此为导向,逐步展开阶段性系列任务。通过对总任务、子任务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课程从懵懂到熟悉,最后教师以完成比赛任务的方式来检验项目成果。比赛任务的初步审核由任课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完成。任课教师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企业专家从商业价值、可实行性方面提出参考意见。学生经过多次改稿,最终上传参赛作品。

(二)赛岗融合,对接企业,完善学生实习就业机制

在“以赛促学”模式中,企业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课程的开展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标杆,以企业调研作为准则。教师通过了解企业的实际职业技能需求来调整实施方案。通过与企业的对接,教师了解最新岗位需求,使用新的教学软件。对于更新的设计软件,教师要及时了解和补充,在课堂中使用蓝墨云、QQ直播等方式与企业沟通,增强学生课堂感受与领悟,实现企业和课堂的融合。

班级和学校的比赛既是对课程效果的检验,又是针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拔。在班级、校级比赛中,可以邀请对接的企业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专业点评、进行企业案例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作品的要求。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学校内部比赛的选拔了解学生设计水平,择优提供公司实习机会。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对待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三)以赛促赛,良性循环

比赛可以分为专业课程比赛、年级比赛、校内选拔赛等。专业课程比赛内容由每科的课内项目决定。比赛可以由教师或企业专家命题,也可以选择社会比赛题目,并设置奖励。年级比赛是根据每年级的学习程度进行的整合性比赛,由教研室教师命题,考核年级学生的专业水平,并根据比赛结果掌握年级学生的设计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重心以及授课方式。校内选拔与职业技能竞赛相衔接,跨年级选拔出种子选手,让他们参与下一步的培训,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做准备。

四、小结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比赛融入课程,以比赛检验教学成果,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率地获得知识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采用“以赛促学”模式开展教学,并获得初步成果。目前,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初放光彩,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教师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奖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正能量引导,是学生参考的榜样和标杆。匠心的铸就,需要日复一日坚持训练、认真学习、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以赛促学的应用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7(5).

[2]崔英方,孙裴,常直杨.以赛促赛,以赛促学——基于2018—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成绩的分析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24).

[3]明丽宏.基于以赛促学、以证促学的课程改革研究——以“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

(作者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平面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