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刚
摘要: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元素,也是林业领域的高端产品,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提升和城乡群众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集生态属性与艺术价值属性为一体的植物造景理论及技术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不断创新,造型优荚、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色彩绚丽的植物造景会更多地应用于生态建设申。
关楗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应用思考
植物造景顾名思义是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外貌、生长特性、植物结构,运用艺术的手法,充分展示乔、灌、藤、草本植物的线条、形体、色彩等自然美的艺术创作。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绿化当中。
园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其类型根据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地域风格等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但不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又或是岭南园林,无论是欧美古典园林、英国乡村庭院还是中国古典园林都离不开植物、离不开植物造景。随着园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植物造景更多地应用在城市绿化和城市园林建设当中,造型各异的植物造景,不但实现了城市园林的净化、保护、气候调节功能,还有效地发挥着美化城市、优化格局的作用,满足人们文化休憩的需要。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共识,城乡群众对优美的生态环境表现出的新需求,对新时期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和植物造景新的思考。
1 植物造景的误区
1.1稀有树种显档次 稀有树种因为品种稀缺,数量稀少,自然而然地会引起城乡群众的关注,但也正因为其稀缺性致使其生长特性鲜为人知。在“物以稀为贵”思想的引领下,“重名贵树种的形象引领、轻植物造景的内涵品质”的现象出现园林的植物造景中,这些身价不菲的名贵植物由于受立地条件、气候环境、生长特性、适应性等,正常生长难以保障,植物生态效益难以发挥,更谈不上景观艺术价值。
1.2造景越大越好、色彩越多越好 园林是一个有机整体,植物造景作为构成园林的主要元素,因受氣候、地形、土壤、水肥等自然条件和植物自身因素影响,植物长势不可能完全一致,实现造景的完全规整和统一有一定难度,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有些地方一味地追求突出主景观,不但刻意加大主景观体量,而且在建设时选用多种彩色植物装点门面,致使出现了主景与辅景之间比例失衡,景观层次色彩杂乱的情况,不但使植物造景艺术价值打了折扣,而且破坏了整个城市园林的布局和风格。有些因过分地追求植物造景的色彩,而忽略了植物的生长特性,致使植物造景所应呈现的色彩交替不能出现,造景预期效果不能实现。
1.3“洋”味景观更能博人眼球 植物造景体现的文化元素直接服务于城市园林,关系到整个城市园林的文化特点和主题风格,而城市园林又代表着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展示着深厚的城市历史和地域文化。有些地方在城市园林设计建设中,忽略了城市历史和地域特点,一味奉行“拿来主义”,盲目应用欧美园林风格博人眼球,不但没有达到文化元素的多元化,而且使整个城市园林失去了文化特点,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1.4一绿遮百丑 绿色是植物的本色,也是植物造景的基础色调。我国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呈现出四季分明的特点,特别是冬季,植物进入休眠期后植物造景显得毫无生机,为了追求效果,常青树及草坪就成为植物造景的不二选择,这样就自然而然走进了一绿遮百丑的误区,孰不知,这样做不但错过了四季分明给各种植物带来的色彩斑斓,而且失去了造景的意义。
2 植物造景的特点
2.1 艺术价值 植物造景有异于绿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其具备艺术价值。植物造景可以人为地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使植物获取了其生命本身不具备的艺术生命,实现了价值外延。这种植物造景的艺术表现力,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艺术追求,彰显着一地或一城的历史及文化韵味。所以艺术价值是植物造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2.2人文体验 无论环境还是景观都是为人服务的,在植物造景方面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建设理念,植物造景不但要符合地域文化特点,还要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符合城乡群众的生活习惯,使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进而达到“人在景中行,花在丛中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3生态效益 植物造景是以乔、灌、藤、草本植物为载体打造的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生态景观,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生态效益的相融和统一,植物通过造景不但实现了基本生态属性,作为艺术品更延伸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属性。
2.4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包含城市园林对城市资源的优化和植物造景对城市园林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里所说的优化配置仅指植物造景对城市园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植物造景融合了植物种植和景观打造技术,既是城市园林的构成载体也服务于城市园林功能区划,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所以在植物造景实践中既要考虑植物植株的生长特性,满足其生长条件,也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品种、高低、色彩、生长周期,考虑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合理设计植株密度,努力优化景观层次,才能打造出长势良好、内涵丰富的植物景观,进而才能发挥植物景观功能区划分隔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形成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
3 植物造景的方法步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园林植物造景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植物造景在原有的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基础上,注入了生态上的、人文上的可持续理念,更注重意境营造。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群众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城市园林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的园林植物造景模式,实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选好主题,做好设计 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名片,更应该是展示特色风格和文化底蕴的窗口。所以要把可持续性作为主线贯穿到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当中,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建设时既要着眼城市特点和风格这个全局,也要从构成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这一具体载体人手,使植物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园林,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主题和特色,使其在保持与城市地域文化统一性、整体性的同时又不失植物造景的个性。
3.2合理配置,选好植物 按照确定的城市园林风格特色,对城市园林实施地域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勘测,依据城市园林主题进行植物造景布局分析论证,对照实施地域土壤、水肥、光照等条件选定造景植物。对于不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造景地段要通过开沟换土、开穴换土、整体换土及地埋管道、架设喷滴灌的方式改善其立地条件及水肥条件,确保所选用植物的能达到造景所需的正常生长状态。
3.3严格要求,精心施工 严格按照植物造景方案,严格把好“苗木、栽植、缓苗、造型”等关口,明确方法步骤,认真组织施工,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苗木关”。严把苗木检疫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选取苗木,杜绝引进病苗、弱苗,条件允许时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人圃选苗做到随起随栽。二是“栽植关”。栽植前对无病虫害、无伤病的壮苗进行蘸根、消毒后,按照景觀布局及设计密度进行栽植并浇足定根水。三是“缓苗关”。对于栽植的苗木要根据树种特性、移栽季节,树冠树形及相应树势,结合植物造景需求适时做好“缓苗”。四是“造型关”。树木成活后就可以按照造景的总体设计,删繁就简构建景观层次,因势而动进行形状分配,搭配色彩完成景观定型,使整个植物造景融人到园林绿化之中。
3.4紧扣实际,做好维护 根据特性,科学养护。植物造景的维护主要包括造型维护、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①造型维护。主要包括春、夏、秋季修剪,分别根据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进行景观造形、成形、定形。修剪的对象以生长较慢、树冠密实的灌木及小乔木为主。②水肥管理。园林植物造型的水分管理与造型植物的种类、观赏的主要植物器官、植物造型、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息息相关。通常的浇水原则是阔叶树比针叶树的浇水量要大,观花植物比观叶植物的浇水量要大,夏季比春秋2季的浇水量要大。浇水时应根据土壤情况,一般采用“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经验做法,肥沃的土壤较贫瘠的土壤浇水量要多些。与此同时,要根据实际采用根部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方法做好施肥工作,以满足植物造景生长、开花、结实期间对养分的不同需求。③病虫害防治。在日常维护中,要多观察,发现造景植物发生病害,应区分引起病害的菌种及时用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发生虫害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的方法及时灭杀。
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既蕴含着大自然赋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备人类赋予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特性,所以更应该用发展的理念来进一步丰富植物造景的理论,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丰富植物造景手法,营造出更深层次的城市园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