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020-11-23 07:34李存波
戏剧之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校内容

李存波

【摘 要】音乐本身就是通过艺术实践来表达其情感的表现形式,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重视培养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经逐渐变成当下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的关键内容。通过对现阶段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与完善,可以更好地提升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扎实的基础保障。本文就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地方院校;音乐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3-0093-02

现如今,我国地方院校对于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其教学方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效果与发展。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与完善,能够更好地推进今后音乐学教育的发展。

一、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一)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育理念比较传统

很多地方院校并没有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也没有办法在从课本出发讲解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内容的创新升级,对于如今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来说,很多教学理念的改进得不到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学的实践教学也没有严格的规划与内容要求,在教学方面还是侧重于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地方院校教学需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进一步落实,尽管理论知识的巩固十分关键,但是,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是理论知识的延伸,具有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价值。鉴于此,需要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1]。

(二)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课时设置较少

对于音乐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来说,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按照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课时的设置,长短有所不同。各个地方院校有着自己的安排与规划,但是在整体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一些综合类院校在课程时长设置中,实践课程占有总课程时长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样的课程时长设定能够看出院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一些音乐院校实践课程只占总课程时长的百分之十左右,这样的比例控制就能够看出院校对于实践课程不太关注[2]。对于音乐专业院校来说,实践课程往往会放在寒、暑假进行补充学习。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方法往往不能达到实践教学想要的效果与教学质量。

(三)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比较落后

在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中,大部分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以提高音乐艺术素养与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为准则。在基础知识扎实之后,再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能够按照今后就业的任职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系统规划。但是,由于国家不断的发展,艺术事业也在全新的要求下不断地更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文化艺术的产业发展需求,应当在现有的社会需求模式下,进行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团队建设,以社会就业需求为引导,将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目标的整体规划,将系统性的内容进行细致与合理的划分。

(四)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地方院校还是采用单一性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日常任务的推广。比如,民族师范学院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会采用一对二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进入校园初期,会有专业的辅导教师进行日常辅导,在毕业前期,通过专业课的选择进行课程的确定,然后进行专业类的细分。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阶段,都是由一位专业教师引导进行课程教学[3]。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师生之间彼此互动的课程气氛,艺术的氛围也比较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没有直接实践的过程,缺乏舞台经验。在教师的教学中,这种单一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统一性的大课教学方法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阻碍,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除此以外,舞台实践次数较少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大部分的学校都是一学期安排一到两次的舞台实践课程,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没有长期的實践经验。

二、地方院校就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改进内容

地方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如今的高校音乐发展中受到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只有将实践融合到理论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完善的师生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效果。对地方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改进措施,可以从课程教学的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在现有的音乐学专业课程中增加其实践内容的比重

在我国现如今的地方院校中,大部分的地方院校其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为12%—15%,但是国外对于该类课程的设置一般都会高于我国。鉴于此,我国地方院校需要按照实际的社会需求增加其课程比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于音乐学专业人才的整体需要。这样的教学方式改进是我国地方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将音乐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提升到40%左右,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实践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往往都会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再开设实践教学课程,而集中式的实践课程模式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最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概念之后直接进行实践内容的衔接,这样能够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整体性的规划,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科学有效地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

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在一章节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指导学生就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与反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进行结合,这样的相互结合也利于学生吸收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从教学角度出发,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更好地实现音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音乐学授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针对音乐学专业的内容组织课外活动

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学都比较重视音乐学专业的理论内容,在课程的概念教学方面也比较关注,但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往往就会忽视较为关键的舞台实践课程[5]。国外院校的音乐学教育恰恰相反,教师们认为实践教育才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鉴于此,国外院校会适当增加舞台实践的课程比例,提升学生对舞台经验的积累。我国地方院校的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舞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院校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校园文化情况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见识,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提升[6]。

(三)就音乐学专业的实际教学目的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都是采用单一性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单一性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内容改进,以此来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阶段,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合理搭配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与特长。也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立体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进行演唱技巧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对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进行结合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与专业技巧能力[7]。

丰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其知识体系结构进行完善,激发地方院校学生对音乐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8]。音乐学的理论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只有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性的展现,才能更好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方院校的音乐学教学也需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按照全新的发展规划进行改进,科学合理地制订符合音乐学今后发展的整体目标。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会给今后的音乐学发展带来全新的动力,只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蜜.转型发展视阈下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究——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20,(08):229-230.

[2]贡琳.音乐学专业学前教育方向职业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9):233-234.

[3]权美兰.民族院校音乐学專业艺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当代音乐,2019,(12):46-47.

[4]肖磊.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皖江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9):146-147.

[5]刘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6,(11):235-236.

[6]王建朝.“双重乐感”音乐学人才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以贵州省高等院校音乐学人才培养为例[J].民族音乐,2020,(02):93-96.

[7]吴卫洁.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40-41.

[8]刘利连.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50-51.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主要内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