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山西区域特色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2020-11-23 01:51刘力靳月琴
山西农经 2020年19期
关键词:山西特色

刘力 靳月琴

摘 要:介绍了山西农业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论述了有机旱作农业的科学内涵和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过程。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山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举措。

关键词: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特色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9-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A

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形多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西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和丘陵,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当地水资源匮乏,“十年九旱”是常态,因此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基本特色。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1]。”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山西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山西农业的特点

山西国土面积15.67万km2、耕地406.84万hm2。南北海拔变化较大,无霜期南长北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 mm;旱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近80%;干旱旱情发生普遍,水资源短缺,70%的水来自降雨;河谷纵横,山多川少,80%以上是山地丘陵;污染少,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但这种气候却适宜各种杂粮生长且品质优良。

2020年,分布于山西长治、阳泉、晋城、临汾、吕梁等地的连翘茶、黄芪茶、桑叶茶、红枣茶、沙棘茶等“山西药茶”打响中国第七大茶系品牌。2017年,时任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也曾说过“山西必须抓特色农业,必须抓旱作农业[2]”。山西应结合实际,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将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2  有机旱作农业的科学内涵

有机旱作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农耕历史文化提出的新理念,不仅适用于山西,而且也成为我国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机旱作农业”不是旱作农业的简单过渡,而是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的一次深刻变革。

陈阜(2018)[3]认为传统的有机旱作农业是指通过传统农作技术,选育优良抗旱品种及其他经营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实现用养结合,是一种相对封闭、低效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机旱作农业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王娟玲(2017)[4]认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的内涵为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来越肥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过程

山西虽不是农业大省,却是旱作农业大省。一直以来,旱作农业都是山西农业耕作的传统优势。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涌现出了“三庄一寨一山一川”等全国旱作典型,总结出一批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大寨海棉田”技术一度成为我国“农业学大寨”的模板[5]。“十一五”以来,围绕“八墒研究”形成了抗旱播种、秸秆、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6]。

山西率先提出并研究形成的“艺机一体化”,大幅提升了机械化、简约化水平,建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旱作节水技术体系,选育出了一批适宜山西旱作的晋谷、晋杂等系列抗旱品种。

近年来,山西省委连续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方案和强农惠农政策的相关措施,明确了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提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7],规划了六大特色区域,根据各地自然优势和区域优势进行了特色产业和适合产业发展的有机旱作技术模式。

在汾河谷地、忻定盆地、上党盆地优化发展集成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强化品牌建设,抓好运城苹果、吕梁红枣、太行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进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药茶等省域公共品牌建设[8-9]。

4  山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举措

4.1  政府的支持力度凸显

首先,在政策和资金上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列为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之一,投入2.6亿元资金加以推进。全省各地谋划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等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10]。

其次,山西省農业农村厅及时下发通知,扎实开展好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工作,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突出抓好耕地质量提升、水肥节约利用、抗旱良种应用等工作,开启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11-13]。

4.2  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201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治市创建全国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在长治市先行先试。长治市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片、产业园,探索出具有长治特色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模式,推进了该地区有机旱作农业的经验典范[14-15]。

运城市建成农产品检验检疫平台,创建20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水果出口量占山西省水果出口量的88%。

大同市面对本地土壤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粗放、生态脆弱等现实情况,主打“特色”“优质”品牌,培育出谷子、燕麦、荞麦、黄花等优质绿色产品,集成一套实用性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16]。

2018年,山西提出全县域、整建制推进,在种植规模化、技术集成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生态优良化等方面推进的行动理念,由山西省农业厅、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建立包县包片服务机制,为示范县、示范片提供生产指导、技术服务,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深入农村、农户和农民。山西农谷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作用,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循环农业,带动晋中市1.3万hm2果品、蔬菜和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让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晋中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品牌[17-18]。

5  结束语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旱作农业已是大势所趋[19-20]。2020年,山西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推进山西农业“特”“优”发展,着力加强有机旱作农业、减量高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智能农机装备、绿色标准规范等技术科研攻关、引进试验及示范推广,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EB/OL].[2017-06-23].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7-06/24/c_   136391060.htm.

[2]山西政府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7-11-21].http://www.   shanxi.gov.cn/sxszfxxgk/sxsrmzfzcbm/sxszfbgt/flfg_7203/szfgfxwj_7205/201711/t20171121_348716.shtml.

[3]陈阜.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技术创新需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6):9-10.

[4]王娟玲.立足有机旱作全面推进功能食品(农业)发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1900-1902.

[5]大寨大队科研小组.大寨“海绵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6]东方網-山西日报.寻找山西农业的突破口[EB/OL].[2019-5-08].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   auto/news/china/20190508/u7ai8551451.html.

[7]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EB/OL].[2018-10-17].http://www.sohu.com/   a/297989848_100130130.

[8]李惠,任红燕,马慧敏,等.襄垣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5):228-229.

[9]张春明.寿阳县优质杂粮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245,247.

[10]王卉.有机农业,星火燎原[N].中国科学报,2017-09-27(007).

[1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J].中国农业信息,2016(23):26-33,42.

[12]石慧,田云刚,唐明亮.新时代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43(3):    59-63.

[13]张志丽.举好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龙头  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N].晋中日报,    2020-03-14(001).

[14]贾天清,马惠燕.山西长治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5):70-71.

[15]张蕾,雷锦霞.潞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193-194,199.

[16]薛志胜.灵丘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探索[J].华北国土资源,2019(1):110-112.

[17]宋长河,张雯.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技术创新需求[J].农家科技,2018(12):266.

[18]宋光锋.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技术创新需求[J].农家致富顾问,2019(12):31.

[19]宁汝济.有机旱作农业[J].锦州农业科技,1990(90):1-17.

[20]杨万昌,王家琚.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J].山西气象,1997(2):31-34.

猜你喜欢
山西特色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给奶奶的信
时代特色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