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四小羊倌高海拨青春:那母爱托底的暗黑与光辉

2020-11-23 01:52黄长松珊珊
知音·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羊倌羊羔养羊

黄长松 珊珊

2020年8月2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团走进湖北省孝感市。人民日报社等13家中央媒体将镜头对准孝昌县“大学生羊倌”唐根根,听他讲述小康路上的励志故事。

3年前,24岁的他从母亲的手中接过羊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8年,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中,唐根根获奋进奖。2019年,他又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当选“中国好人”。他的故事被拍摄成扶贫主题微电影《头羊》,他本人成为家喻户晓的青年励志典型。

这个先天肢体二级残疾、四肢无力、身高只有1.4米、连吃饭都握不稳筷子、走路经常摔跤的小伙子,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暗黑青春:因病致残遭遇求职滑铁卢

2017年3月,湖北省孝昌县的唐根根因求职受挫情绪低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已经有一周没有出门了,无论母亲何华云在外面怎么叫喊,他都不理会。何华云一气之下,用铁锹“砰”的一声砸碎玻璃,对躺在床上的唐根根喊道:“堂堂一个大学生,成天躺在家里像什么样子,给我起床!”唐根根来气了,他嘟哝着说:“上大学有用吗?还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您别再烦我了,我就是个残疾人,是你们的累赘。放弃我吧!”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母亲一声怒吼:“想得美,过去那么难我都没有放弃你,现在更没有理由!你给我出来!”

1992年腊月,唐根根在孝感市孝昌县一家小诊所出生时,遭遇难产,生下来时甚至连哭声都没有。第二天,他开始发高烧,母亲何华云将他抱到诊所去治疗,接连打了好几天的针才退烧。

唐根根的到来给唐幼林、何华云夫妇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很快,何华云发现儿子和其他同龄人有很大的区别。唐根根3岁了,还不能走路,也不会说话。何华云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何华云的天塌了,丈夫唐幼林患有肺结核、肝腹水等多种疾病,为给丈夫治病,她已负债累累……

唐根根还有个小自己2岁的弟弟唐派派,弟弟身体健康,唐根根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弟弟的差距,他变得敏感,周围人总是投来异样的眼光,唯独母亲的眼光不带任何特殊。1999年9月,唐根根正式上学读书。可是开学第二天,他就赖在家里死活都不肯去上学。母亲一细问才知道,因为身材矮小,他在学校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说他是个“拖拉机”。性格自卑的他再也不想迈进学校的大门。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将他拎起来送到学校,下命令道:“不准找任何借口不上学!”

此后,母亲不准唐根根把自己当特殊的人来看待,并提出明确要求,不管是读书还是写字,都必须做到和同学们一样。母亲强硬的态度让唐根根没有退路,他也为此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唐根根到了8岁,还走不稳路,经常摔跤。尽管母亲总是买些营养品给他补身体,但他的身高依然不见增长。一家四口人,由于口粮田不多,吃饭都成问题,何华云再也拿不出钱来给根根增加营养。2000年春,走投无路的何华云远赴广州,在一家工厂做分拣废铜工作,每月工资600元钱。这份唯一的收入就用于给丈夫及两个孩子治病、读书和还债。每次拿到母亲寄回来的钱,唐根根心里都沉甸甸的,他觉得读书再难,都不能辜负母亲。母亲的坚韧给了唐根根努力学习的动力,他的成绩赶了上来。

2009年,唐根根面临中考,此时已有17岁的他,身高还不足1米,路都走不稳,说话口齿不清。他每天在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一向懂事的他忍不住跟母亲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妈妈,我马上就要中考,你能不能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在家陪我读书,星期天给我做一顿饭吃?”母亲无奈地跟唐根根商量说:“家里这么穷,不打工不行啊!你想吃什么,妈妈可以寄钱给你,自己去餐馆补补身体。”唐根根呆呆地望着妈妈,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只想吃你做的菜。”这一刻,唐根根只是想跟母亲撒撒娇,但他没有想到母亲竟然真的为了他,毅然回家陪读。

没有了收入的何华云,只好找弟弟借了5万元钱买了60只羊回来。从此,何华云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养羊生活。何华云没上过学,搞养殖业又缺乏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羊羔死了快一半。但她并不气馁,咬牙继续坚持。

看着日夜操劳的母亲,唐根根的心中很难受。他暗自发誓:要好好读书,日后为母亲遮风挡雨!2010年9月,他以540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县二中。高中三年,他拼命读书,终于考入武汉商学院。2013年8月的一天,唐根根拿着录取通知书跌跌撞撞地跑回家给母亲报喜:“妈妈,我考上大学了。”何华云兴奋得跳了起来,母子俩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然而,高额的学杂费对于一贫如洗的唐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身边亲戚朋友,甚至连父亲唐幼林都劝何华云,说孩子身体不好,何必花冤枉钱去读大学呢!家里一屁股债,猴年马月才能还清。何华云听后,摇着头说:“不行,我根根正是因为身体不如别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更要读大学了。读了書,以后就算回来当农民,都比别人强。”

不论周围人怎么说,何华云根本听不进去,她只认一个死理:就是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失学。

母亲给自己争取到了读大学的机会,唐根根怎能不珍惜。他对母亲说:“妈妈,你放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2016年7月,唐根根从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他准备在城里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却发现,一切都和他想象的不一样。他先后找了几十次工作,但因先天残疾,屡屡受挫。唐根根像泄了气的皮球,把自己关了起来。何华云不做声,默默给儿子做了几天饭。看见唐根根精气神恢复了一些,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唐根根知道母亲的暴脾气,灰溜溜打开门,跟着母亲一起去了羊圈。

母亲托底:大学生当羊倌炼出别样精彩

这是唐根根第一次跟着母亲一起去放羊。由于四肢无力,他脚一滑从半人高的陡坡上栽了下来,左膝盖摔得鲜血直流,砂子钻进了肉里。他趴在地上,眼泪直打转。母亲慌忙冲过去,鼓励他站起来。可是,无论他怎么用力,都爬不起来。母亲扶着他,焦急地说:“根根,站起来,快站起来!”唐根根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刚走了一步又摔倒在地上。

想到自己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连放羊都做不好时,唐根根沮丧极了。母亲一个劲地鼓励他站起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唐根根一把推开母亲说:“别管我,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何华云红着眼睛说:“你就是再没用也是妈妈的儿,妈妈从来都不会放弃你。你能行的,你起来,加油!”

母亲的肯定永远都是那么温柔和坚定。这让唐根根心里有了力量。他强忍着疼痛,咬紧牙关拼命地往上爬。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根根终于成功站了起来。

何华云伸出了大拇指,笑着对他说:“我儿真棒!”唐根根也开心地笑了起来。他突然紧握着拳头,举过头顶,大声说:“我能行。”他的叫喊声惊动了正在吃草的羊群。几只羊羔“咩咩”地叫着,似乎在说:“真棒!”

看着眼前的这片羊群,找到自信的唐根根突然想通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城市发展呢?我干脆回家认真放羊!”唐根根除去了内心的浮躁,下定决心大干一场,他接过妈妈手中的羊鞭,当上小羊倌。

為了坚持生态养殖,唐根根每天放羊都要走十几万步,这对于先天肌无力的病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但走路比原来稳健了许多,身体也结实了,个子也长高了。一天晚上,他弯下腰摸了摸小腿,略显羞涩地对母亲说:“放羊对我而言,何尝不是一种锻炼?”

从那天起,唐根根早上出门放羊前,总会贴着大门站直,然后用石头齐着头顶在门上画一个记号,他要见证一个全新的自己。

唐根根虽然有信心,母亲却在这时给他泼冷水:“养羊,好说难做,我养了半辈子的羊,也没摸索出太深的门道。”唐根根不以为然。果然,困难立马就来了,一天晚上,家中的羊群生病了,唐根根连忙打兽医电话,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他急得跳脚。母亲劝他自己想想办法。唐根根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兽医。”母亲说:“可你有文化,上了大学的啊!”

这句话提醒了唐根根,他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会。唐根根大胆采用网上提供的方法,自行给羊用药,结果半个小时后,生病的羊自己站了起来,吃起了草。母亲在一旁拍手说:“你看,我就说你能行,这个大学没白读!”这次小小的成功对唐根根触动很大,他内心萌生了一个愿望:想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做个不一样的羊倌。

雄心壮志是有了,但羊群并不会主动配合。由于唐根根对养殖技术还没完全掌握,养羊的第一年,羊羔接二连三地生病。唐根根有了经验,决定自己去县里买药给羊治疗。母亲二话不说,陪着儿子骑电动车到孝昌买药。结果在回家的路上,车胎爆了,两人一下子被甩出去几米远,唐根根膝盖伤了,妈妈更是腿骨骨裂。这事让唐根根内疚极了,但是母亲却不停安慰儿子说自己没事。唐根根一次又一次被母爱深深感染,他知道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一开始,唐根根就想搞科学养殖。母亲不懂科学,但是她想手把手儿把传统的技巧传授给唐根根。然后,唐根根用科学的方法去改进。

2017年3月,唐根根提出用羊羔做实验。羊羔一生下来,如果羊奶不够,就用纯牛奶喂羊羔。母亲不理解:“同样是奶,一箱纯牛奶的价格要比乳酸奶贵23元。为什么不喂乳酸奶?能省不少钱!”唐根根笑着解释说:“羊羔出生时,要及时补充钙、蛋白质等营养,纯牛奶正好满足这些需求。能大大提高羊羔的抵抗力,降低后期生病的概率。”

母亲听得懵懵懂懂,但她相信儿子。唐根根很少看到母亲退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母亲越来越信任他、依赖他,他肩膀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母亲的信任让唐根根逐渐放开了脚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验,逐渐改变养羊策略。果然,效果很明显。唐根根的羊儿不仅活了下来,还长得越来越壮实。总算苦尽甘来。渐渐地,唐根根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羊中,他的羊群渐渐壮大起来,从最初的40只发展到200只。大学生回家当羊倌的事情,很快在当地传开了。

2017年初,孝昌县邹岗镇对唐根根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孝昌县委书记吴琼也亲自上门,给予帮助。此后,扶贫干部左新安经常来到唐根根家,与他谈心,鼓励他创业。

唐根根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他的一只母羊一年可以生产2到3只羊羔。碰到生产高峰期,唐根根和家人要从一大早接生到晚上十一二点。最多的一天,他们接生了五六十只羊羔!唐根根接完生后,又果断地给羊羔当“奶妈”,一只一只地喂牛奶。母亲心疼儿子,就默默地陪在他的身旁,帮他喂奶。母子俩相互关心,相互支撑,一起把事业做大做强。2017年,唐根根的羊群数量迅速增加到400多只,收入9万多元,当年实现自主脱贫。之后几年,更是收入节节高。

唐根根知道,如果没有母亲在人生每个节点的帮助和支持,他根本没有今天的成绩。

不负荣光:“头羊”效应引领家乡父老乡亲

唐根根的生活不一样了,可他所在的村庄却依旧没有变。就如天上的白云一样,朴实的村民,贫瘠的人家,只是大家开始对他充满了好奇。

刚开始,有几个和他家熟识的朋友上门打听唐根根是怎么致富的。唐根根把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渐渐地,上门的人越来越多,唐根根想,既然大家都想养羊,为什么不绑在一起干?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何华云,母亲支持他说:“我们家这么多年,都是靠这些亲戚邻居接应,现在我们有饭吃了,对他们自然是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于是,唐根根聘请一些贫困户来养殖场打工,等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后,免费把怀孕的母羊提供给一些有意愿养羊的贫困户,下崽后再将母羊还给养殖场。等贫困户手里的小羊羔长大后,唐根根再帮他们卖掉。通过这种层级效应,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带动周边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年底,唐根根创办了和谐家庭生态农场,成立根根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附近17名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

唐根根的思维和模式很先进,但是具体落实到实处,难免困难重重。2018年11月,方集村熊志强因病致贫,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唐根根从母亲口中得知情况后,主动去找他,提出将两只怀孕母羊送给他喂养,并为他提供养羊的技术。熊志强却犹豫不决,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根本没有能力养羊。唐根根急了,他指着自己说:“你的身体难道比我还差,我都能养,你为什么不行?”

2019年5月,唐根根牵着两只怀孕的母羊来到熊志强的家,并手把手教他科学养羊和病菌预防。他亲眼看到,熊志强一天一天精神起来,不久后,母羊生了4只羊羔。看着羊羔“咩咩咩”地叫,熊志强笑得合不拢嘴。至此,他对生活也渐渐恢复了自信。他后来又陆续买了3只怀孕母羊,现在一共有7只羊。熊志强逢人就说:“养羊的技术、销路都有根根管,這么好的条件,能不好好干?”

同年,唐根根又用同样的方法,向贫困户熊志长免费提供了一只怀孕的母羊。母羊生产时,唐根根大半夜亲自上门帮忙接生。但小羊羔出生后经常生病。一天半夜2点,熊志长焦急地来敲门,说羊病了。唐根根二话不说就披着衣服出门。母亲一把拦住了他。唐根根一愣。母亲披起衣服说:“我骑电动车带你去。路远,咱们要抢时间,去晚了耽误了给羊看病。”唐根根心疼母亲。何华云坚定地说:“咱们要么不做这件事,要做就要做好!”

熊志长家的羊一旦发病,唐根根就义不容辞跑过去给羊看病,不分白天还是晚上。就这样,他家的母羊生小羊,一代代繁殖,像滚雪球一样,羊的数量逐渐增多,现在已达到了12只。

帮助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唐根根忙得有时候连自家的羊都顾不上。何华云有时候看儿子太辛苦,便会做几个可口的小菜,等儿子回来吃。就是这口热汤热饭,给了唐根根无限的能量。

帮扶过程中,有的贫困户因缺乏经验导致母羊难产而死,贫困户为此过意不去,唐根根却总是反过来安慰他们。他说得最多的话是:“只要你们愿意养羊,我都可以带你们的。”

现在,唐根根成了村里的致富“头羊”,带领着更多村民一起奔小康。因养殖生态好、羊肉口感好,加上很多人因他的故事慕名前来,合作社的羊儿供不应求。羊群在扩大,羊舍也要扩建。镇政府、扶贫工作队又主动上门服务,为他申报专项资金,建成2000平方米的现代标准化养殖小区,可同时容纳2000只羊。2019年底,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1000多只,已出栏200多只,收入30万余元。

2020年疫情平稳后,唐根根又借助镇里发展旅游观光的机遇,带领附近的贫困户一同规模化发展,他们蓄势待发,准备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大干一场。

咩咩咩,山坡上挥舞着羊鞭,身材矮小面庞黝黑的唐根根内心不再彷徨,他信心十足,合作社一定会越办越好,可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编辑/李明洁

猜你喜欢
羊倌羊羔养羊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远行大吉
我们未必是“头羊”,却更可能是“瘸羊倌”
——读申平小小说《头羊》
怀揣羊羔的老人
小羊倌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小羊倌
小羊羔大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