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融创课程改革策略探究

2020-11-23 01:53孙芳
教育界·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策略

孙芳

【摘要】以生为本是当前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思想本质,是转变课堂单一教育模式的关键,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创课程改革教学中以生为本理念落实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融创课程改革;策略

以生为本理念指的是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核心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研究,坚持以生为本,引入融创课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备课工作,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有备而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备课可以做好教学设计,从而在上课时有信心讲好这堂课,加强教学的优化,完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于一些不必要或者无效的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简化,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先做好对教材的研读工作,并结合教师用书做好对教材的解读,保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掌握。除了学习课文外,还需要仔细阅读课后的每道思考题,明确每道题的设计目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同时,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从教学开始的导入语,到课文讲解的过渡语,再到对学生教学的引导语和点拨语,最后到教学的总结语等,都需要做好设计工作…。此外,教师在教学前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增强教师的引导性和调控性。

二、坚持以生为本,融创课程在预习阶段的应用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首要步骤。因此,教师需要在预习阶段渗透以生为本、融创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教学理念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需要注重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设计导学案如下。(1)为以下生字注音:思、床、前、光、低、故、乡。(2)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有过离开家在外面过夜的经历吗?什么感觉?(3)想一想在晚上看到天上的月亮会联想到哪些事物?(4)想象一下思想亲人和朋友时是什么心情?(5)阅读完整首诗之后你能理解作者的心情和表达的情感吗?

组织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对课文有大概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导学案的设计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导学案的设计之外,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并结合课文的中心思想,将以生为本理念与预习内容有效结合,保证学生的预习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性,创造创新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树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目标设置中不能完全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师课堂教学面临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每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2]。

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和水平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够说出小壁虎借尾巴的大意即可;对于学习能力和水平中等的学生,要求复述这个故事;对于学习能力和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需要在复述整个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保证创新的精彩性、细节的生动性。这种层次性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选择合理的学习计划,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更认真,更投入,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平等教学环境的营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对于学生不完善或者不严谨的回答内容不能挖苦、讽刺,而是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完善,用欣赏和期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积极踊跃创新和发言奠定基础。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明白了哪些道理?”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这篇课文学习要懂得感恩。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除了感恩之外,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9”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勤于动脑,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克服困难带领群众积极挖井,使沙坪坝的人们都能够吃上甘甜的井水。”还有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們看到人民的勤劳,在没有机械的时代大家可以靠着人工挖出水井。”……融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注重学生发展,创造探索创新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探索性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感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3]。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主发现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尤为必要。

首先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探索。比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思考:“如果这篇课文的题目交给你们,你们会写哪方面的内容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联想方式不需要过于深奥,学生只需要说出梗概即可。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这种状态下,学生的阅读就会更加认真。

其次,注重对课文的延伸探索,鼓励学生想象和联想,并勇于探索新鲜事物。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以探究思维为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不能单一追求唯一的答案。语言是一种深奥的学问,不同的人对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阅读内容挖掘得越深刻,理解得越透彻,越接近语言的本质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表创新性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句子,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4]。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元化的问题。以《静夜思》这首古诗为例,在学习完整首古诗之后,学生对古诗大意以及表达的思想都有所理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除了‘静夜思这个名字之外,同学们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诗拟一个名字吗?”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叫作“思乡”,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叫作“想念”,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叫作“思念”“月亮”“月光中的思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拟的名字与原名进行对比,哪个更合理。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想法,提升教学效率。

五、注重激励作用,提升创新动力

低年级小学生开始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对策直接提出批评,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影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针对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高,在回答问题时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包容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共同探究错误的地方,多给予学生关心和支持,使学生在理解自身错误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认知。特别对于学困生,教师更需要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经常使用“你真行”“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或者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许的眼光和表情,表达出对学生的欣赏,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这样在培养学生自尊心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注重激励能让学习好的學生更上—层楼,也能让学困生摆脱心理束缚,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六、加强以人为本理念、融创理念在作业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作业布置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能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创造性作业的布置。首先,教师在作业布置中需要采用分层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水平合理选择作业内容,保证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其次,作业布置中除了基本学习内容外,还需要融入一些创新内容。以《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加入一些创造性内容:比如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生活观察的方法寻找其他下雨预警情况;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寻找一些其他的自然想象进行解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业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作业中得以体现。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而且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融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等内容的创设,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加强个性培养,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玲.创新教育以生为本——五步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1):210.

[2]丁春兰.以生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20( 09):62.

[3]王润琴.小学语文“以生为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神州,2020( 01):110.

[4]孙爱勇.以生为本,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情感读本,2019( 33):46.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