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振兴 曾红鹰
游客在温室内部观看植物解说牌 贾峰/摄
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是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Cornwall)的生态群工程,建在一个深60米,占地约13.7公顷的废弃采石场上,由几个巨大的温室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有35个足球场之大。这一工程耗时10年,耗资1.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6.9亿元),于200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伊甸园工程已经成为英国极具吸引力的观光旅游胜地和倍受喜爱的建筑景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伊甸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用于植物和环保教育的植物园,可以说是“人类与植物和谐共生的真实展示”。在网架结构的巨型温室空间里,汇集了地球上5000多个品种、100多万株植物,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半人工自然生物群落。温室内移植来的植物均是从世界各地经过严格挑选那些没有受到化学物质及杀虫药污染的品种,包括热带雨林、温带地区的各种品种等;通过利用人工技术,成功模拟出地球上各种地域的气候,如南美、西非、马来西亚和热带岛屿等热带气候;种植的土壤也是循环利用的。
伊甸园本身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生态恢复工程展示和环境教育项目,它成功地将生态、园艺、科学和建筑等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人类与植物和谐共生的典范,搭建了一个能够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体验多样的环境教育平台。
伊甸园外景 贾峰/摄
伊甸园的主旨在于研究并促进对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在加深对自然了解的基础上培养人们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不论从伊甸园本身建筑材料的选取,还是植物物种、群落的保护,伊甸园在环境保护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环境教育是伊甸园的核心功能之一。伊甸园像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它结合植物的栽种、景观的规划、艺术戏剧式的设计和通俗科学化的解说,展示了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各个年龄阶层提供了量身定做、身临其境的自然体验和教育服务。
伊甸园环境教育核心理念在于“植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人类应与植物和谐共生”。 以一种源自民间、朴素自发的力量,以人性的友好、尊重、宽容、谦逊,让人们深入思考人类与自然在21世纪的全新关系,通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分享灵感,增进人与自然的沟通,将科学、艺术、技术和商业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伊甸园的环境教育设施主要包括:环境教育中心、访客中心、植物展馆。
(1)环境教育中心
伊甸园环境教育中心于2005年9月投入营业,负责施行伊甸园内的环境教育服务,帮助人们理解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教育中心提供的教育设施主要以教室和展厅为主,并且聘请了大批富有经验的教师、培训师和演讲者,每年9月到11月、1月到7月(即秋季和春季两个学期)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服务。
环境教育中心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仿生建筑的典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建筑外表像刺猬,每个尖角用来搜集雨水灌溉园景,“刺猬”的背部则布满太阳能板以吸收能量,内部的天花板像向日葵花芯呈几何排列。
(2)访客中心
访客中心位于伊甸园入口处,主要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提供伊甸园相关基础资料、环保公益活动介绍等。访客中心向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观赏整个伊甸园的全景式展望台,很受游客喜爱。由访客中心可以通往两个巨型温室,即热带雨林馆和地中海植被馆。
(3)植物展馆
伊甸园植物展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热带雨林馆、地中海植被馆、露天花园,前两者为室内温室,后者为室外园艺区。
大温室模拟热带雨林气候,温室中的植物多数是从热带海岛、马来西亚、西非和南美洲移植过来;小温室模拟温带气候,汇集了来自地中海地区的柑橘、橄榄、甘草、葡萄,南非地区的山龙眼、芦荟,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地区的色彩艳丽的罂粟和羽扇豆,此外还有各种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露天花园则种植着世界上各种适宜该地区气候环境的植物,如茶树、熏衣草、啤酒花、向日葵等。
植物温室内部 贾峰/摄
伊甸园里开展的环境教育项目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分别设计了半日型专题教育和全天型自助教育两种参与方式,贯彻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向学生们全新阐释人与人、植物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1)半日型专题研习班
由伊甸园专业培训师和学校教职员工共同主持,主要在环境教育中心(内设教育工作坊)进行,有时选择在植物展馆开展,主要分为三个年龄组:针对低年级学生(1-3年级)的“印象伊甸园” “感官盛宴”“环保机器”等课程;针对中年级学生(3-6年级)的“挑战厨师长” “雨林漫游者” “植物探险家” “别落下你的水蛭袜” “形象巡逻”等活动;针对高年级(7-9年级)学生的是“丛林联系” “走向极端” “植物崇拜”等课程。
(2)自行参观自主教育
表1 低年级环境教育项目
表2 中年级环境教育项目
表3 高年级环境教育项目
由游客自行安排旅行计划,循着伊甸园内的人工游径,在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解说系统指导下,完成发现和辨识世界各地植物的游览目标。伊甸园工程设计了几类线路:第一类为发现伊甸园、丛林侦探;第二类为世界观光旅行家的足迹、热带轨道;另外,还有利用伊甸园的资源进行研制试验、设计植物挑战计划等。
植物解说是伊甸园环境教育解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以解说牌、人员解说、宣传手册以及视听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解说重点在于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生物习性、植物栖息地特征,以及与植物相关联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知识。解说目的在于藉由植物让不同的文化有交流的机会,并展示出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伊甸园内,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解说牌随处可见,比如说在橡胶树的旁边,读到的是“几世纪前,南美洲的印弟安人把橡胶涂在脚上,这就是世上最原始的靴子”。这些乍看轻松易读的解说文字,其实正是伊甸园推广环境教育的策略之一。
伊甸园工程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建筑的独特性,建筑解说也是伊甸园工程环境解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甸园工程建筑解说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理念、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选址和建筑用途五个部分,主要以人员解说为主。对于建筑理念的解说主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即建筑本身的节能和低碳环保,以及建筑内部的环境调节等;建筑结构的解说主要是指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的解说;建筑材料的解说则注重材料的选取,突出本地化和低碳化;建筑选址和建筑用途的解说则毋庸赘言。
伊甸园活动解说是指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需要解说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活动计划、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活动注意事项。主要以人员解说为主。
科技解说是伊甸园环境教育解说的一大亮点。针对伊甸园工程中气候调节系统、照明系统、建筑设计、植物栽培等某些特定项目,向学生传播其操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解说形式主要以人员解说、解说牌为主。
伊甸园是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矿山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区,使废弃的矿坑变成了集科学、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环境教育基地。同其他环境教育基地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同,伊甸园的环境教育基地是人工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废矿区建立起来的。这种土地利用观念本身,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极具针对性。
从伊甸园环境教育内容到形式的设计,都注重参与者体验的环境教育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活动为主题,环境教育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关于环境教育的活动,伊甸园工程设计了近20个,并且基本上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依托伊甸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在环境教育的方式选择上,非常突出人性化,不仅设计了专题教育活动,还设计了自行参观自主教育活动。
伊甸园与其他植物园不同,这里是“植物第一”,一切设计皆为了让植物更好地生长,而不是让游人舒适地游玩。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初,就有两位园艺专家先提出各种有利植物生长的要求。
同时,伊甸园是一个教育慈善基金项目,它通过非常特殊而自然的方式让人们接触植物,传递出“植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这一主旨概念。在这里,所有的植物旁都标有解说,而且还有一些与植物相关的故事穿插其中。植物旁的一些辅助物品让人们了解到平时接触的很多工具、服装、食品都来自于植物,这些展示告诉大家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伊甸园里的建筑都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可再生能源。例如温室的主要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塑料膜,屋顶安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矿山顶上还装有风力发电机,园内还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伊甸园完全遵从了自然、环保、生态的原则,无论是温室土壤、内部气候调节还是园内循环,可以说它完全自成一个半人工生态圈。在英国雷丁大学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伊甸园就地取材,将陶土矿的废弃物改良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气泡温室的六角形电动天窗会自动根据室内外的气温微调开放角度,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室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量板在夜晚释放热量,以保持室内温度。这些高科技含量的细节全都艺术地融合进了伊甸园环境中。另外,整个园内的垃圾处理、雨水收集灌溉、有机蔬果种植等,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系统,表现出伊甸园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杰出理念。
植物解说牌 贾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