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2020-11-23 09:40于俊范维珂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文/于俊 范维珂

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比例达到18.1%,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2.6%,这一比例已远超国际上所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即可认为该社会已步入老龄化)[1]。近年来,随着生育意愿的降低、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无疑将长期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会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养老负担。

目前,我国的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主要为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是以社区为依托,采取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社区或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等服务和产品的总称。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社会养老机构覆盖面窄、接受度低,家庭养老方式受生活观念转变冲击日渐衰退的大形势下,社区养老服务凭借其费用低、离家近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养老方式的新选择,因此优化现存的社区养老服务对于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意义不言而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这些需求大致按照先后顺序出现。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来看,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在满足老年人基础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提供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需求的服务,从而提升我国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幸福感与养老服务满意度。

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社区养老服务处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4.5万个,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达347.8万张,这极大地缓解了机构养老床位紧张的压力。但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往往囿于现有资源、自上而下地提供养老服务.而并没有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导致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低,暴露出各种问题。

(一)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单一,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我国社会中,不同老年群体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困难、高龄老年群体由于存在基础物质生活上的困难,其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以生理需求为主;患病、需保健老年群体则以追求健康保障的安全需求为主;而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健康、孤寡老人群体以社交需求为主;低龄、空巢老年群体则以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为主。然而现存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往往各自为政,只针对其中某一需求层次开展养老服务,且出现服务项目重复的情形,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有多重需求的老人无法在同一机构中综合地满足所有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层次低,忽视老年人社交需求

我国现存的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大多以提供上门做饭、照料、基础护理为主,辅以开展社区日托、短期护理等业务。由此可见,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仍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口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较低层次的需求领域。而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更多的老年人享有退休金,拥有物质无忧的老年生活。与此同时,医疗水平的进步与医保对老年人的政策倾斜,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逐渐减少。在物质条件得到保障的当下,老年人口对于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现存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并不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这部分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对于组织社区老年人群体的文娱团建活动仍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可见,在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中,仍存在较大的养老服务供需落差。

(三)社区养老服务互助机制缺失,老年人自我价值难实现

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求层次,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3]。

人们需要通过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来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老年人至退休前拥有着社会地位与成就,退休后则会产生社会地位落差感,这便催生了老龄阶段的自我实现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落实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则是使社区内有精力、有能力的老年人组成社区养老互助组织,即老年人之间力所能及地互相提供服务,从而使老年人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心理满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目前看来,我国鲜有社区拥有这一社区养老服务互助机制。

二、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得社区养老服务觅得可以生存成长的市场,然而其运作模式的不完善与不到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景。从主客观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区养老起步晚,社会认同度低

“积谷防饥、养子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在养老保险的支撑下,家庭养老是最主流的养老方式。

目前,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社区养老概念模糊,对于这种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认同和了解。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对社区养老服务认知不够充足、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更多人对这一新型养老方式呈观望态度。

这种观望态度直接影响了该种服务的受众度,使得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处处碰壁,无法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资金不足,社区养老服务升级受限

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社会养老体系中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尚且刚好满足基本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更显不足[4]。

尽管目前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但其所需资金体量之大,经营周期之长,都给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升级带来极大阻力。

三、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社会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认同感普遍较低,以及我国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我国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单一、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层次低、社区养老服务互助机制缺失等众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多元筹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

政府和企业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措方面负担较重,除了要依赖政府的相关社区养老服务基金扶持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外,还应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政府加强准入审核的基础上,动员符合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入驻社区,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资金并提供专业服务,以期提升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就是对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体系的建立,对老年人及其亲属展开需求评估,全方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政府的补贴资金真正用到老年人有需求的领域[5],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也使得社区养老服务更加系统化、精准化、人性化。

(三)建立养老公益服务资源的内循环

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形成养老体系的内生态发展,促进养老资源的流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老年人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老年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