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蒙 徐杰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下,一些无良商家趁机哄抬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销售劣质口罩,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准职业者”,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金钱至上、利益优先的不良社会氛围影响下,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误导。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沟通方式便利之余,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而长期处在校园之中的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规划,他们看到的只停留在眼前利益,能给其带来多大收益的功利心理。
学习目的功利主义明显,对于职业道德中所要求的责任与担当往往认为可有可无。面对职业道德的学习常常嗤之以鼻,没有深入领会职业道德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普遍认为与其纸上谈兵了解职业道德,不如潜心考取相关专业证书更加实际。因此,教育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他们的就业、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报告。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各地医疗体系中的党员同志冲在疫情最前线,基层社区党员示范岗、公安干警等将疫情防控的命令认真落实到位,从中涌现出了许多疫情防控的先进人物事迹,真正体现了广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第一,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意识,将爱国主义思想始终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结合,自觉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第二,加强专业教育,建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指导大学生早日确定求职意向,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职位的方向。只有热爱岗位,专注于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现敬业精神;第三,培养大学生的奉献意识,树立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奉献精神;第四,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随着就业政策的发展,在自主择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多、选择面广。但是,过于强调薪资待遇,以及好高骛远的就业观使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淡薄,由此出现频繁跳槽、甚至长期在家啃老等情况。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及早确定求职目标,并在日后的求职择业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成功就业。
总之,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组织系统深刻的学习,使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真正能够牢记于心。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并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以身作则、挺身而出,尽管他们都已高龄,可是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维护国家安全,他们选择继续奋战在抗“疫”前线,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苦心钻研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校要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大学生,就需要弘扬榜样的力量进行系统的职业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一,遵纪守法是各行各业人员需要遵守的最基本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能够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乱纪等行为,自觉遵守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第二,做事公平公正,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应该做到的职业行为,更是职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品质。高校职业道德行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做一个说实话、办实事的老实人;第三,专业特质决定职业行为教育的侧重点,高校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展开相应的职业教育,比如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注重学习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避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出现。
因此,不同专业的特质决定了职业行为教育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只有抓住各自的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在职业道德中行为习惯具有显性特征,而在工作岗位上行为表现更是领导判断员工能力强与弱的重要项目。因此,大学生要努力修炼职业道德行为,还要主动给自己找行为标杆,运用榜样的力量,不断完善自身行为习惯。这样,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展的又稳又好。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以“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为代表的受感染医护人员,相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如此,广大医护工作者仍然坚守岗位,在工作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水也不敢多喝,女医护人员为了工作便利更是主动剪掉长发等。这些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医德,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医生的强烈职业责任感。因此,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着重关注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首先要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对自己有责任感才能有高远的职业追求,对他人有责任感才能促进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扩展社交范围;其次对家庭和集体要有责任感,家庭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是个人发展进步的有效助力,只有兼顾好这两者才能使个人职业生涯走得越来越好。最后对国家和社会要有责任感,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努力,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国家的栋梁,更加需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感。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虽然破坏了中国传统佳节的喜庆气氛,阻断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此刻不能返校学习,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涌现的人、事、物,以及国内外疫情防控情况等都是对高校大学生的一次现实情境的职业道德教育,它更加形象生动、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具有心灵的冲击力,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更加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