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0-11-23 12:16冒小芬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金融管理产教金融

文/冒小芬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将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

一、新时代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已经退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激荡的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金融科技主要是利用的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重塑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借助于这些技术革新加速自身转型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催生了新的金融业务领域,比如智能投顾、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付、监管科技等。

金融管理专业是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一个专业,金融行业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衍生出很多新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岗位。这些新的岗位对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完整的金融知识体系,更要适应新时代金融行业对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新要求。就目前而言,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金融业的快速变化,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与金融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实在具体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为改善这一现状,已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这些措施对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作用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产教融合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把金融管理专业改革和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连,这样既能满足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的需求,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也能融合金融企业资源,进一步提升人才素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建设改革。

二、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从2017年初以来国家战略层面不断地推动产教融合,但是中央精神的落实还需要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实施详细具体的措施。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但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没有相关的具体优惠政策保障金融企业的权益,导致金融企业在参与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过程有所顾虑,金融企业深入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产教融合要求职业学校将自身的教学和产业密切结合,整合利用学校和产业的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化。也就是说金融管理专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是全方位的,以提高金融人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基点,以促进金融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大多数都是根据某些金融岗位增设课程或者是利用金融企业的资源丰富教学案例进行实训实习等。产教融合只是停留在了表层,只有金融管理专业积极利用金融企业的资源,而忽视了自身专业对金融企业的服务,对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不够。

而且在企业实训的时候,由于学生在金融企业中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很多高职院校更愿意在校内建设模拟实训基地,如模拟证券公司、模拟保险公司等,这种实训基地缺少金融企业工作人员的实地指导,而且设备和软件的更新上不能与现实同步,学生并不能真正感受金融企业的真实运作流程。另外,金融企业必定是以营利性为最大目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公益性人才培养,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考虑到学生培训成本和安全风险等因素,目前很多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参观金融企业并没有实际地进行实训或者实习,金融产业的专家被金融高职院校聘为兼职教师,但他们很少能够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课程的设置[2]。

(三)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无法让产教融合成为高职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求,现有的产教融合基本上是职校或者教育部门“一头热”,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不稳定的、靠感情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偶然性的合作,并没有形成统一协调、自觉深入的整体行动,所以成效甚微[3]。产教融合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金融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传统的高职学校管理体制、校企沟通平台欠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深度。

(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思路狭窄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定位必须与普通高校予以区分,职业学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具体的职业技能。传统的高职学校教学内容更偏重专业的理论教学,教师在课程实施都侧重于知识点的讲授,考核方式也是试卷为主,后期即使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但还是像本科教育的简易版,职业性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针对传统技术性职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不适用金融专业。学徒制和订单式都是从企业需求出发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过强,忽略了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与时俱进的新兴知识传授,而且在瞬息万变的金融领域,高职学校很难与一个金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三、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一)加大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将高职和金融产业的产教融合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当中,让产教融合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生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中央精神制定支持金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另外,地方政府应积极为金融企业和高职学校搭建交流平台,做好两者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信息服务、资质鉴定等服务工作,对参与产教融合的相关金融企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权益的保障。

(二)加强金融企业和高职学校融合的深度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之所以较多地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根源在于体制的约束,金融企业和高职学校就要打破原有体制的限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即实现高职学校金融专业和金融企业完全对接,教室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流程对接。在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由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和金融企业专家共同参与,适当加大实践课程所占教学内容的比例,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培训基地,安排学生真正到金融企业实习,结合当前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由高职金融教师和金融企业专家组成双导师,分别从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三)构建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两者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高职学校和金融产业的融合要突破原来的合作模式,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构建新的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目前盛行的几种产教融合的模式有: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生产车间进驻院校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院校国有民营模式、校企资源整合模式和产学研用一体模式等。高校和金融产业构建产教融合模式时不能简单地套用或叠加已有的模式,而是要结合不同的金融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构建适用的、有效的模式。

(四)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金融行业,金融企业的发展也必须依靠高职教育,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共育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金融专业产教融合共育人才,不能简单地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训课程或是加大实践课的时长,也不能简单硬套根据某个金融企业的需求订单式培养和师傅手把手教的学徒制,而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协同产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破原来的和个别企业的合作方式,采用“一对多”“多对多”的合作方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高职学校金融专业和金融企业共同组成合作联盟,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要求对接,共同育人、提升金融专业人才质量。

四、结语

在经济迅猛发展和产业变革加速的新时代,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和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趋势。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要依托金融产业的转型改革和优化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新常态产业所需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这是实现高职教育和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产教金融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