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问题分析

2020-11-23 12:16杨伟峰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

文/杨伟峰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高等教育重点目标,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多问题阻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创业氛围难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全面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及能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大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其探索意识,促使大学生可以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而创业教育,则启发出大学生创业意识、潜力,并在多方辅助下,帮助学生实现创业[1]。

对于高等教育院校而言,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建立在社会需求下,培养出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优质大学生。这就需要高校明确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并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人生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价值,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并推动社会发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用下,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日后发展必备技能。通过有效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拉近大学生与社会行业发展之间差距,从而为学生创业能力提高打下扎实基础。在校企共同联合下,为学生构建创业项目孵化,促进学生在创新基础上进行高层次创业,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缺乏明确创业方向

从大多数大学生实际情况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计划自己创业并做相关准备,也有部分大学生考虑过自己创业,但当落实到具体计划时,却不知道如何做、怎样做。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并没有思考过自己创业,甚至对就业也没有清晰的目标[2],其中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盲目认为自己不适合创业。但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创业意愿,只是没有明确创业方向,所以落实到实际中出现重重阻碍。所以,有必要通过大学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方向,继而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多样

就目前大学生创业意愿看,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创业意愿,而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动力的影响因素也多样化。大部分学生希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给予足够支持,可以创业。当然,其中也不乏会有大学生创业动力源于家庭影响,还有一些是找不到合适工作,被迫选择创业。总的来说,大学生产生创业动力还是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也希望可以发挥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这也说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给予支持的重要性,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源动力[3]。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迎合学生实际需求

从我国大部分高校看,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也组织相关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赛等,同时也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可以一直坚持长期落实的项目很少。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创业需求,更需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方向选择、创新思维引导等课程,但学校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提高重视度,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处于形式阶段并没有起到实质上作用[4]。由于在学生实际创业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知识,比如财务、法律、营销等,而高校缺少对这些方面知识的专业培训,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受到影响。

(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存在较大难度

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看,部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目的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而是迫于学校对创新创业学分硬性要求,所以出现部分学生获得学分后便停止项目进行;还有部分创业孵化项目团队组建,并没有考虑到组员实际能力,不是带头人单独作战,就是团队无法合作,严重影响了项目实际进展;其中不乏良好的项目,不仅有创意,还具有极大可行性,但却因为投资问题被搁置。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问题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造成了严重阻碍[5]。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提升的实践措施

(一)实施分层交叉创新创业指导

首先,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教育,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服务,其中可以涵盖财务会计、法律、市场营销等内容,进行不同学科交叉式学习,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企业运营过程,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其次,为了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高校可以结合专业具备不同特点,开设符合对应学生专业的创业实训课程,在条件允许下,聘请行业领域专家进行指导;再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开设企业家创业课堂,促使那些有强烈创业欲望或者已经在准备创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并结合每个项目特点实施指导;最后,高校应当提高教师团队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帮助,促使学科交叉式创业项目高效进行,例如,如果科学专业学生研究出新植物品种,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电子商务专业合作,在共同作用下,帮助学生创业拓宽营销渠道[6]。

(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建设起相应的教育基地,利用教育基地,促使不同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同时,高等院校应当全面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交流,并构建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形成合力,促使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为了实现最终教育结果,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凸显出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产学协同资源,借助企业实际项目,将其应用到实践教育中,或者按照行业热点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自行组建互联网+项目团队,促进学生提高实操能力。此外,在学生实践创业项目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沟通,给予大学生更多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创业探索精神。除此之外,高校组织创业竞赛等活动,教师需要做好赛前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促使大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解决问题中[7]。

(三)结合项目运营实际需求组建团队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以,高校在组建创业团队过程中,应当从实际项目出发,合理选择创业团队成员,并树立团结统一的合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点,需要高校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情况出发,构建一个互补型团队,进而有效促使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式合作,例如,机械设计专业开展产品设计项目,其中除了本专业学生需求之外,还可以将会计专业学生纳入其中,让其负责项目中有关财务部分,也可引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使其主要负责网络营销工作。此种互补,主要是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当团队组建后,带队教师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全面掌握学生能力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分工,促使创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基于“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在原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进行全面宣传。与此同时,也可通过专业技术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远程化、系统化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并通过该平台发布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赛事活动等信息,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优秀大学生创业成功代表,通过该平台讲述创业经验,为还处于迷茫期大学生提供帮助。而为了吸纳更多资源和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可以借助政府政策鼓励,与企业、协会、民间力量等,丰富大学生创业形式[8]。

四、结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学生发展、学校改革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高校以及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