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宁 王 晨 张钱坤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76
少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两汉时期引入中国,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在隋唐时期禅宗创立后,彻底的中国化,并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在发展,最终形成了具备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化佛教。[1]中国佛教的发展又以嵩山少林寺禅宗一支发展最盛。禅宗的发展相对其他佛教宗派来说较好的原因是其接受了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熏陶以及佛教解脱思想的启发,吸取佛教外壳,打着佛教旗号而创立的宗派。[2]少林文化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少林僧众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宗教土壤条件下创造的以禅宗文化为核心,以禅修、功夫、禅医、佛教艺术为表现形式,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3]
少林文化具有多元性特点,其内容有三:第一,马明达先生在《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4]中提到少林文化具有文武兼备的特点,佛教戒杀,本不应当提倡习武,但少林寺却坚持传习武艺的传统。第二,少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营销上品牌定位清晰,少林功夫在荧幕形象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符号,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以及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途径。第三,核心文化内涵明确,少林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化的禅宗思想,宣扬的是“真、善、美”,传递的是平等、慈悲、清净、圆融的精神,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世界大同”的理念,通过佛家的圆融思想,兼备了国家以及世界的利益。因此,少林寺自电影《少林寺》播出之后,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少林功夫为主的品牌定位和以禅为核心的理论特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少林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开放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
胡晓明[5]在“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当中提到文化传播要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文化认同才是文化传播的真正动力,文化要获得认同,首先这种文化能使“他者”信服、信任;其次,应该让他们接受;最后,才能够让他们与我们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文化“走出去”才能走得好,走得远。
首先,少林寺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直到现在仍勃勃生机,这与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是分不开的。季羡林先生说,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印度佛教在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播中,在与中国的经典哲学以及世俗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在与中国经典哲学的融合中,符合了政治统治者的需求;在与中国世俗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迎合了多数普通民众的需求。作为其中的一支,少林文化当前的成功与文化效应正是迎合了海外民众在这方面的需求。
其次,国际环境给少林文化在当下的文化传播境况中提供了便利。目前,国际环境显示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只有地缘宗教的环境相对宽松。[6]马克思·韦伯甚至将新教和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联系在一起,而宗教领袖,往往被西方受众认为是最具有道德力的人。[7]在当前宗教信仰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下,我们应该打破对宗教文化发展趋势的成见,确保宗教文化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健全发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走向国际,从国家对外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宗教问题,通过宗教对外交流助力实现中国对外战略目标,推动国际治理。[8]作为中国宗教文化海外发展的代表,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寺以民间宗教团体的形式参与到国际宗教文化交流中,先后以参访、表演、宗教对话、国际访问等形式进入国际交流的大门,并且获得了多方认可。
因此,中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宗教信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先锋作用。[9]少林寺自电影《少林寺》上映以来,一直通过少林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让其他国家的人以少林文化为媒介认识、了解、信服以及接受中国文化,而以“少林功夫”为主的少林文化在三十多年的海外发展中无论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还是对中国外交关系的缓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承担了远超过其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少林功夫的先行之路:少林武僧团及一些民间机构在参加国际性文化活动时,通过表演,让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少林文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自90年代至今,少林寺武僧团先后出访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应邀出访欧、亚、美等国家,其表演的正宗少林功夫,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目前,少林寺武僧团已先后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功夫表演,随河南省“欢乐春节艺术团”赴非洲进行交流,积极配合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项目的推出,通过武术表演和文化交流的形式拉近与周边国家的距离,促成外交关系的友好发展。
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自1991年至今,河南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国家少林武术节的开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这项武术盛会,2018年10月21—10月22日在登封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240支团队、2212名运动员参加。
建立文化机构和分院: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建立文化中心开始成为趋势。进入21世纪,少林寺积极在海外建立分院和少林文化中心,先后在海外50多个国家设置了6大分院,在海外200多个城市设立少林文化机构,包括40余家少林文化中心,大洋洲正式授权的武术馆50余家,海外弟子多达300万以上。这些海外少林机构是少林寺功夫和少林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基地,而由此催生的少林教育产业是少林文化的基础产业。作为少林功夫教育产业发展的支柱和领头羊,少林寺下属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为少林功夫产业的进军海外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以上项目的展开,少林功夫在海外逐步产生了重要影响,步入了各大国主流社会文化,成为海外人士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其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孔子学院。
第一,艺术产业。影视剧。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实践。少林功夫走出国门,与具有文化创意的影视剧的成功是息息相关的。外国人对中国功夫的了解,普遍来源于中国功夫电影,在这类型的功夫电影中,少林功夫自成一派。少林寺海外文化的进军之路就得益于《少林寺》的成功,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少林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催生了一批以少林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包括《少林寺传奇》《少林真功夫》《笑林老祖》《龙在少林》等。截止2018年,国内外以少林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已经有八十余部,其中影响力最深远的是2011年的大型电视剧《少林寺传奇》被翻译成8种文字语言在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发行播出;该剧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档连续播放长达两年之久,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轮番播出三遍,是至今在日本主流电视台黄金档播放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剧;美国将该剧分为英语、拉丁语和华语三种语言在不同媒体播出。[10]动漫。为迎合多元文化发展以及提升少林文化的创新性,将少林功夫与新科技和新技术相结合,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少林功夫走向海外的重大举措。从影视剧向动漫进发展示了少林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色,也以多元的方式呈现了少林功夫的魅力。2009年,少林寺与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正式签署《“少林寺动画”全球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少林功夫题材的动漫开发开始向专业阶段迈进。[11]2014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示时隔30多年的《少林寺》将以3D版动漫电影的形式出现,以少林功夫为主题的动漫网络游戏也将同期上线。舞台剧。少林功夫与舞台剧的结合无疑是创造了少林文化向国际舞台展示的一种新形式,舞台剧表演的直观展现也是西方品味文化的常见选择。2008 年少林寺与英国古典剧院共同制作的舞台剧《空间》在伦敦著名剧场Sadler’s Wells举行首次公演之后,陆续在欧美等国家巡回公演,其体现出的独特的少林禅宗精神、艺术表现手法和少林武僧的精彩表演获得观众的赞赏,在2009年还获得了英国《芭蕾》杂志最佳制作奖。2015年,经久不衰的《空间》舞台剧又在法国东部世界人文遗产城市——里昂盛大展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
第二,健康产业。中医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少林寺在2004年起进军医药市场,使得中断七百多年的“少林药局”得以恢复。外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与早期对神秘的中国功夫的认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少林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最早是在2011年举办的中国佛医高峰论坛,至2019年5月已经举办了九届,每届有单独的文化专题。2019年以“茶与人类健康”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有识之士及医药或茶文化专家,围绕茶与医药文化进行探讨。除了国内举办的大型医药文化论坛,自2011年澳大利亚少林禅武堂在悉尼正式成立之后,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中医药推广也在陆续进行中。其中,最成功的是2017年少林寺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签订三方教育、科研、医疗合作意向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高校之一,拥有百年历史和丰厚的教学资源,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之后,2018年澳洲八大高校之一的悉尼科技大学(UTS)与少林寺澳洲基金会联合开设 “少林佛医与功法”公益公开课,目前是继续教育课程,日后将正式成为UTS硕士证书课程,面向澳洲大学师生和中医师授课。
综上所述,少林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创新与结合,融合成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成果。少林寺在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少林文化的过程中,一直以服务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心,努力将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容,在“宗教文化走出去”中积极致力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及中国国际友好外交关系的建立。
释永信大和尚在2019年文艺评论峰会上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慈悲、智慧、热爱和平的民族;少林寺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守护者。
在新时代,具体来讲,核心价值观是包括在政治文化领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在传统文化领域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体系——包括“和谐”“仁爱”“自然”等这些集中体现着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终极理想的文化价值观。[12]佛教以非政治文化形态传入中国,又努力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吸收了儒学的入世、中和精神,和道家的虚静、无为思想,在哲学、语言、文学、艺术领域有非凡成就和广泛影响。[13]程大力教授在《少林武术史考略》[14]中说:没有中国化的禅宗,就没有少林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信仰有无可以契合之处,是过去颇有争议的问题,但通过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有机关联,这一问题则可迎刃而解。[15]少林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少林文化对“和谐”理念的传播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的民族,“和合”理念是自古以来各个王朝安邦定国、建立外交的政治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哲学以及当下政治环境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理念。“和谐”的理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曾被国家领导人提出,作为国家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自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到2018年6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16]都明确的表示了中国在国际关系和格局中的立场和决心。
第二,少林文化对“仁爱”理念的传播 少林文化以佛教文化为根,继承和弘扬的原本就是众生平等的天下“大同”思想,一直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助力国家一带一路,秉承习近平主席提倡的“世界共同体”理念,以少林寺特有的方式为人类社会贡献修行、思维和生活方式,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同时,少林寺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直以开放、圆融、对话、服务的形式立足国际舞台,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国际各种慈善活动,包括:2009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起的“行走天地间”慈善义走活动;2010年“新加坡总统星光慈善电视募捐活动”;自1998年开始在非洲进行多项慈善义演;启动以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牵头的“中国少林武僧走进非洲”项目,对非洲青年提供武术指导,传递和平和解的思想。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称:“少林寺从事的事业、少林文化,具有人类的价值,应该得到每一 个人的尊敬和赞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事务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博士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寄往少林寺以表彰少林寺僧人在“非洲和平行”活动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少林文化对“平等”理念的传播。少林文化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人人平等、有情众生、无情众生皆平等的思想。这种理念体现在少林寺的各项海外活动中,包括少林寺在非洲的慈善事业,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走访,在世界各地不论肤色、种族的教学等。
少林文化通过对外交流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大同”“和为贵”的思想,在不断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搭建起人类对话与合作的桥梁,其崇尚公平、正义、宽容、和平的价值理念也不断得以凸显。[17]少林文化以禅宗文化为背景,以少林寺为平台,使少林文化与世界连接,始终致力于传播平等、慈悲、清净、圆融的精神,已经在逐步获得国际主流社会的认同,在对本土核心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上也起到了桥梁作用。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尚不能弥补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平台上缺乏话语权的事实,文化贸易产品的输出与核心文化的引入呈现巨大差异,早期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宗教文化的缺失制约了我国在国际上正面形象的塑造,也对我国实现“全面走出去”战略起到了负面影响。少林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弥补这一短板,通过打造全球性的“信仰中国”,宗教文化先行的策略,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无信仰的看法,提升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宗教外交地位。
中国化的“少林文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少林寺作为民间团体,其成功的文化传播路线在输出自身文化的同时,通过佛教理念的传播,输出了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谐”“仁爱”“平等”“宽容”等核心思想传播出国门,深切的表明了我国的国际外交立场,促进了我国核心文化的深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