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强 肖 刚 盛祥梅 吴菊花
(1.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2.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柳州 541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已在各大高校全面实施。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高等学校学生造就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1]。体院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体育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许多体育院校开展了各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在体育产业领域中抓住先机。本文对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探寻相应的对策,为推进我国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基本方向,规定了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对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体育专业类人才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教育等一线需求,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伴随着大众化对体育市场需求与体育院校联动发展日益密切,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体育院校来促进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体育专业类学生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相对缺乏。体育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让体育创业者在创业理论与实践方面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培养体育专业创新型创业者,为社会提供新的体育产品与服务,满足大众化的体育需求。最后面对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通过双创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在“众创”时代的大背景下,既要注重发展问题,更要突出民生问题。国家通过政策阐明创新创业的多种组织形态,更加清晰的表达了通过以创新来促进创业的战略思想与发展路径,也准确的表达了“双创”战略的重要性、大众性、多样性。特别是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全民健身的积极倡导下,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恰恰体现这几个特征,要强调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总体来说,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是践行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专业技术相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运动技能为主,从实质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不大;并且部分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局促的理解为能够带来经济上的价值,并未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2]。另外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过程不明确,让学生模糊的理解为通过研发产品和改变创新运营模式来获得经济效益,从而疏忽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3]。这样一来,体育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缺乏全面性、诠释不精确、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实施策略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4]。
当前众多体育院校的双创教师任然侧重于理论讲授,缺乏实践的考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语言传递形式,如讲授法、谈话法,在实际训练中缺乏引导式为主的探究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发现法等。另外在教学的过程,通过借鉴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教学法案例来代替课堂教学,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现状,让教学脱离实践。若体育院校在教学方法上未能得到改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受到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要求的学科,对师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掌握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丰厚的实战经验。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魏玉平等认为国内体育院校缺乏创新创教育专业师资,大部分教师是由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来进行授课,并且多数学校并未加强双创师资的培养力度,让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者与管理人员对未来的发展、职称的评定以及政策支持没有明确的指标[5]。还有学者认为体育院校的教师队伍尽管在学历与知识层面上在不断增强,但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并未有过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与科研能力,教师出现整体创造性思维缺乏,使得体育院校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出现结构单一的现象,将阻碍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体系的构建[6]。
当前,从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开设情况来看,不同体育专业的课程大致相同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学科所学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陈晓彬等指出大部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不完善,存在课程配置混乱、课程教学目标不精确、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广泛、教学计划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等,并且教材内容难以满足教学需求[7]。这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质量难以上升。还有学者认为体育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未能与所学专业相融合,从课的类型来看大多数教学以理论课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类课程[8]。若体育院校无法具备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难以在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目前,许多体育院校对于学生实践平台建设缺乏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学习层面上,从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指出体育院校在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欠缺,没有取得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没有相应的创业技术与资金支持[9]。调查显示,我国体育院校除上海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创办大学科技院、创业园外,其他体育院校在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并不理想。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需要高效的平台作为保障,但由于受场地、资金、设备等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有许多学者提出体育院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还处在探索与提升阶段,从宏观层面探析了体育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直接性借鉴,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以及创业环境等方面,能有效指导改进措施的制定。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是将理念始终贯穿在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头脑中。有学者探讨到体育院校应树立科学的理念,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使命,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8]。还有学者指出,体育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开展普适性教育[10]。另外在思想以及行动上对创新创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会议,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来加强校方领导、教师、学生观念的改变[4]。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应转变办学思路与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将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转变为创新创业的动态就业观[11]。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培育体育创新型创业者的前提条件,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教学方法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相适应,改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创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为导向,广泛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其次,通过策划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性。最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要新颖,这就要求加大体育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科研来促进教学的力度,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创业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创业知识,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才能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师资队伍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教师的专业化与学生的培养高度相关。王晓秋认为不仅要从师资招聘上挑选具有实战经验的体育专业教师,另外加强体育教师与相关创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在间接上了解体育市场的需求[12]。还有学者指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创新创业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整体队伍的创业知识水平和能力[7]。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小班的形式进行一对一教学,将互联网资源融入自主学习平台中,通过一些自媒体的交流软件来实现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13]。最后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层面上,不同的项目配备专业指导监管教师,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和经验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指导[14]。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而完善课程体系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有学者探讨到,构建学科、活动与隐性课程体系等“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对推动体育院校应用型转变将起到关键作用[15]。还有学者认为体育院校在课程教学平台上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必修与选修两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有:创业案例教学、创业行为教学、体育发展现状、撰写创业计划、进行社会调查等;而选修的主要课程有:商业计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课程、商务谈判等;其次,应当构建创业模拟模式,通过模拟企业融资、发展、管理的全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16]。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7]。最后在课程的类型上具备必修、选修、专业、讲座、体验五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18]。
平台的搭建不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的重要发掘地。有学者认为,体育学院依托自身的优势成立创业园区、教学实验、社会服务平台、社团活动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16]。缪园园认为在实践平台的塑造上,以项目化的方式,整合校内资源,来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位联动机制,搭建训赛结合的“三创”能力的多维实践平台[19]。还有学者认为,体育院校以组织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和完善校外社会实践与企业联合搭建教育平台等方式来提升创新能力[20]。通过搭建竞赛、服务、与实践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创新创业环境。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既体现了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素质教育,二者在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因此,需要从创业认知、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完善、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建立符合体育院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有所增加,以逐渐成为高校和相关机构研究的热点,但由于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任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观念陈旧、理念不明、认识模糊、课程体系不完善、双创师资不足、创业实践平台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将阻碍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体育院校应加强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知识,改善创新方法,拓展研究视域。另外,体育院校应落实相关政策并联系当地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来提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具备的条件。在全民健身的积极倡导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体育院校应与时代相呼应,利用校内自身优势和良好的资源条件结合学生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体育创新创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