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栋芳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一次非常大的机遇期,所以很多院校都在开设新的专业,使得一些专业形成泛滥的趋势,而地理科学专业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年的高职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非常多,这就使得高职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非常差,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可能在毕业之后就无法实现顺利地就业[1]。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对开设的课程及教学的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并且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去探索高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三个方向:第一类是来自三校高职生,也就是从职业高中、中专或者是技工学校升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二类是在高中时期接受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三类是经过高考之后,考试成绩达到了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而选择了高职院校[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非常突出,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非常复杂,有从职业高中或者中专升学到高职院校的,有接受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升入到高职院校,这就使得从不同学校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非常不平衡的,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3];其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底子非常薄弱,在进行高职教育之前,需要做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对理论学习并没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这部分学生对于实践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强,适合接受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点,这给探索高职地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理论教学,而理论知识通常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突出高职地理科学的趣味性,那么枯燥的教学方法是不利于高职地理的教学的。如果学生在学习高职地理的过程中没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会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进而在高职地理实践课程当中出现各种的问题,直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使得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地理教师必须要能够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能够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提高高职地理理论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去掌握地理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程度,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在当前的高职地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整体方向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和中小学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是面向学生就业的,如果教学课程不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那么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非常的低。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专业人才,学生必须要拥有一技之长,在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就业之后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完成相关的工作。因此,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地理科学专业是高职院校当中存在时间比较长的专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长时间的教学中,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发生的变化是非常小的,久而久之,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就无法进行有效对接。社会是在快速发展的,而地理学的教学也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变革,但是在笔者的调查院校中,很少有院校的教师主动将教学的课程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接,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后,需要到校内外去参加相关的职能培训,以便更顺利地进入到职场之中,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校和学生的负担,浪费了社会的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成才非常不利。
当前的高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因此必须要能够去打造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高职地理科学专业所学习的内容繁多,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并且高职地理科学专业需要学生能够到户外进行实际的调查与实践,并且拥有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上的能力都需要在规划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进行考虑的,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相关的能力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地理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其他途径向兄弟院校进行借鉴和学习,要能够实现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和其他的专本科类院校的定位是不同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够在相关的领域有一技之长,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找准教学定位。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要能够让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处于竞争力非常强的位置,但是高职院校更擅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非常薄弱,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双导师的教学制度。双导师也就是让学生在某一个学科当中同时拥有两个教师:一位教师教学相关的理论,另一位教师来自校外,负责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实践学习,这样就能够形成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发展的局面。在双导师的制度下,高职院校的本校教师可以更加专心于地理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只要将理论学习好就可以了,能够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压力;当学生需要进行实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跟随校外的导师进入到当地的企业、科研单位等进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前沿的理论,并且能够去操作未来工作当中所需要的仪器,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学生在毕业时实现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着高职院校的课程应当是动态更新的,高职院校应当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前沿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不与时代脱节。为了能够快速地更新教学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社会是快速发展,企业的需求也会随时发展,因此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去与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接,因而良好的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派驻专业的人员到学校当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将企业的最新需求传达到学生群体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否能够给未来的就业添砖加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也能够从企业的反馈中去获取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数据,从而能给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大的参考。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所规划,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够明晰就业方向,为毕业时的就业打好基础。
人才的培养从来不是一所院校单打独斗就能够成功的,这是需要院校之间进行亲密的合作,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加强院校之间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面向两个方向:一方面,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合作的方向主要是共享教学资源,不同学校对于社会需求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学校能够及时的调整师资队伍和课程,有的学校反应很慢,无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调整,因此通过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所学习到的技能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教学方向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高等院校在理论研究、实验成果转化、前沿科技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到的优势,能够与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弥补高职院校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短板,这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前沿的高职地理理论知识,学习到更多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前沿科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合作,要能够在课程教学、前沿科技学习、实践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就业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当前的高职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一定要进行课程建设,要能够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双导师”制,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为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能力,让高职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就业时拥有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