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秀芹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汽车的后市场,而汽车行业现已进入“微增长”的新常态,许多汽车品牌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在能源紧缺、排放危机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汽车产业正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智能、网联、共享”转型升级。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汽车职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职业态度、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等。从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文化素养,对当前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逐渐降低。
汽车行业在升级转型,汽车企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高职汽车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专业课程建设“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包括课程教学、技能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岗位实践等综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培养新型职业人才。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保障和建设汽车特色和品质专业的需要,也是培养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合格社会人”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特征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理解能力偏弱、缺乏耐心、厌理论喜实践、兴趣驱动型等。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合作过程中结合双方的优势结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和专业文化。一方面,企业可以更好地引导专业发展方向,使专业建设更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导向,专业文化建设也更贴合企业对职业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同时可提高企业的认可度及其产教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早得到行业、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文化的认知,对专业产生学习兴趣、对职业增加认同感,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诚信、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再一方面,校企融合的专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双方人员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强大的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克服学生的学习惰性和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接受能力。
当前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招工提前制、顶岗实习等,多数学校的校企合作主要以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制为主。近几年,现代学徒制、招工提前制在部分学校已有序推进并稳步实施。高职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都在企业合作下完成,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成效。
然而,在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度不足、校企合作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及流动性强等原因,使得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法律法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文化素养的培养等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推动职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汽车的后市场,为了让学生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双方应共同确定专业文化育人体系、共同建设文化育人课程、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及考评标准。当前高职汽车专业可以订单培养为载体,搭建专业文化与各校企合作品牌文化的对接平台,构建培养学生一般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拓展能力的课程模块及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创建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活动,提升专业文化的特色与内涵。
校企共同搭建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本着专业技能、专业文化两手抓的思想,学生在校的第1学期~第2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项技能训练和文化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认知、专业兴趣和良好的职业品德;第2学期~第4学期,主要安排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间资源与平台的使用与互动,在学习和生产性实践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诚信自律、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第5学期~第6学期,主要安排综合能力课程学习及顶岗实习等,依托校企合作品牌订单班,校企协同施教,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与职业文化素养,实现在专业教学中校企共同践行文化素质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汽车工业与信息技术加深融合,汽车产业在产品形态、市场需求、销售模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业态。为了让高职汽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企业需求,校企间应加强和创新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将企业资源实时分享给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实现资源共享及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可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开设互动式讨论平台,通过录制视频或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以便解决学生或企业员工在学习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再一方面,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利用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力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等,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
当前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规范性均相对较差,厌理论喜实践,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为了给学生创造较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其时刻感受到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校企间应合力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仿真生产式实训场地,用企业的管理规范、制度和文化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职业行为。从诚信、礼仪、着装、操作规范等各方面入手,重视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产生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汽车专业优质教学团队是专业文化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学校应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一方面,对学校教师不仅要做好内部专业文化培训,还应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给教师创造深造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引进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中,加强校企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文化素养。
为了响应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面对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的教学对象,面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高职汽车专业教师应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与时俱进,充分挖掘汽车专业的文化教育元素,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高职汽车专业的学生具有兴趣驱动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载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翻转课堂、校企多师同堂等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协作式、试错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声像、图像、仿真生产等各种直观的教学场景,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认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将目标、质量、效率、创新、发展及“5S管理”等融入到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高职汽车专业应深化校企合作,多维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开展校企专业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校企模拟职业面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提升专业建设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感知和兴趣;另一方面,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进校园专题活动,通过设置汽车文化长廊、文化广场,邀请专家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企业及行业的认知;再一方面,增加学生校内外顶岗实习、实践的机会,可定期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进校园,带领相关社团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公益活动,如为教职工车辆进行美容、保养等活动;还可与企业签订勤工俭学助学等文件,在校学生可利用周末、节假日进4S店、车展等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感知责任、担当、协作、坚守、成就,在职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