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芝 王建中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价值及文化传承研究*
郑建芝 王建中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象征性的一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土家族多年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一种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修心等价值。文章对土家摆手舞的体育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找出影响土家摆手舞传承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土家族;摆手舞;健身价值;文化传承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象征性的一种传统舞蹈,它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传承下来的一种别具少数民族风格的传统舞蹈,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对土家摆手舞的体育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找出影响土家摆手舞传承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国内学者关于土家族摆手舞起源的看法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为了祭奠自己的先祖和伟人于是创编了摆手舞;有学者认为是起源于战争,为了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载歌载舞鼓舞士气,当战争结束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摆手舞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家族祖先巴人的形成期[1]。据史料记载,摆手舞的早期形态可以追溯到商代巴人在战争中所跳的“巴渝舞”,后来,汉高祖刘邦不但充分肯定了“巴渝舞”在战争中的威力,而且还命宫中乐人习之,土家先民不但在战争中跳“巴渝舞”,而且还在重大节日、庆典,特别是祭祀等活动中跳“巴渝舞”,这就有了一个从战争到民间、从“巴渝舞”到“摆手舞”的变迁过程[2]。这些说明摆手舞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又都不足以说明摆手舞的真正起源。从摆手舞的内容和特征上看,摆手舞应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摆手舞的很多动作和土家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以及生活息息相关,从它的舞种上看,分为农事舞、狩猎舞和军事舞,由此可以看出,摆手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土家先民健身壮骨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土家先民文明智慧的结晶,传承了土家族人民的文化精髓。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摆手舞主要以模仿各种农事动作和打猎动作以及军事演习为主,其动作雄浑粗犷,因为摆手舞结合了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情节,所以其动作百变无穷,单单一个“摆”就能分为的单摆、双摆、回旋摆、侧身摆等等,这些动作的摆动多而不乱,使人体的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拉伸,得到良好的锻炼。土家摆手舞还蕴含着土家人民丰富多彩的思想和情感,从艺术的视角看,它具有很高欣赏价值和很强感染力。摆手舞作为土家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项目,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跳摆手舞可以使人的生理负荷在正常值范围内变化,起到刺激神经愉悦身心的作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当今紧张快节奏社会生活中,摆手舞还可以作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土家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
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从生产生活中演变而来的,如射弩、抢花炮、高脚、陀螺等,如今,这些项目都已经开展成为竞技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好。而摆手舞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不过目前它的竞技价值还没有受到重视和开发,体育竞技项目多是从最初的娱乐演变而来,娱乐项目相对简单,不需要严格的规则约束。要成为竞技项目首先要有一定的规则,规则的制定是制约摆手舞项目成为竞技项目的一个主要问题。按照体育项群分类,摆手舞也属于表现难美项群,如何增加摆手舞的难度系数以及植入观赏性是编排的主要难题。
现代社会中,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摆手舞恰恰是其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摆手舞是土家族独有的体育文化资源,独具民族特色,简单易学,参与性、互动性强,可以作为体育旅游项目的优势进行开发,让游客参与体验,从中真切地体验到土家人民的智慧和热情、领略土家族文化的真谛、品味土家族民族风情,在旅游中享受快乐、获得知识,满足追求新奇、情感寄托的心理需求。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旅游价值,打造土家族地区体育旅游的知名品牌项目具有可行性。
摆手舞是居住在湘、渝、鄂、黔交界地带的土家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以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土家族人民生产发展的历程。摆手舞是此地带土家族的共同语言,是土家族体育文化的综合载体。摆手舞的价值不是一般艺术形式所能替代的,千百年来它在土家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3]。近年来我国各地逐渐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土家族摆手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4]。这充分说明摆手舞在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因此要大力弘扬土家族摆手舞这一少数民族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
3.2.1群众基础薄弱
农民在中国人口比例中占大头,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渴望向城市发展的农民数量迅速增长。大批量的农民长期生活在城市,他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物质,对精神的娱乐需求也在增长。在接受他乡不同文化的同时,他们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逐渐模糊甚至淡忘,当这些外出人员接受了异乡的不同文化和习俗重返家乡时,带回家乡的就已经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一些观念,导致了土家族文化被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同化,于是跳摆手舞的习惯就被渐渐淡忘。
3.2.2专业人才匮乏
通过访问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得知,目前沿河县摆手舞的传承主要归属文化局,沿河县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更没有专门研究摆手舞的机构和工作者,而文化局干部根本没有特别专业的人才,对摆手舞的发展前景也掌握不清方向,对摆手舞文化内涵理解程度不够深刻,所以并没有细致地对摆手舞的潜在功能进行挖掘,摆手舞的推广措施不理想。
3.2.3政府重视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成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沿河县有关的领导部门对摆手舞的社会文化价值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没有把摆手舞的传承放在重要位置,往往只是喊喊口号,却没有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摆手舞的传承工作处在尴尬的位置。
3.3.1组织摆手舞竞赛
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拨付一定的比赛经费,利用民族节庆举行摆手舞表演赛,村寨之间、乡镇之间进行比赛,设一定的奖金,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达到推广传承的目的。
3.3.2政府部门提高对摆手舞重视程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摆手舞的重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做好摆手舞的传承工作,让摆手舞的健身价值在今后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凸显。
3.3.3打造以摆手舞为载体的体育旅游项目
土家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要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巧妙融合,在景区景点增设摆手舞体育旅游项目,让游客参进来,丰富景点的内容,是保护土家摆手舞的极好途径。
3.3.4在中小学开发摆手舞校本课程
按照我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可以将摆手舞作为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小学阶段开发简单易学的一套摆手舞,初中和高中难度系数逐渐增大。并把摆手舞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纳入到当地的体育项目考核,让老师、学生、家长更加重视摆手舞的学习和传承。让更多的土家族人在小时候就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更有利于摆手舞的传承和发扬。
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象征性的一种传统舞蹈,它是集土家族人民的文化精髓和生产、生活于其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土家族摆手舞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由于经济发展,务工流的出现使得摆手舞在文化传承中逐渐消亡,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摆手舞的重视力度,让摆手舞的健身价值在今后的活动中得到凸显,让摆手舞的传承在现实中更有意义,使摆手舞在土家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让摆手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1]袁革.土家族摆手舞源考[J].社会科学家,2004(3):74-75.
[2]崔巍.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及形态特征研究[J].明日风尚,2019(5):93-94.
[3]邓红杰.重庆黔江万人摆手迎新春[N].中国体育报,2018-02-27.
[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911/t20191129_849224.html?keywords=2019-11-12/2020-03-01.
[5]刘喜山,邓星华.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 61-66.
Study on the Sports Value of Tujia Waving Dance and the Cuitural Heritage of It
ZHENG Jianzhi, etal.
(KaiLi College,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凯里学院2019年度“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民族学”专项课题:黔东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LXKJS0031)。
郑建芝(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