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静
立足体育教学 推动体育发展
陈晓静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文章主要从“培养体育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学会自主身体锻炼”“发扬体育精神,领会体育魅力”“了解体育文化与传播”“推动体育发展”五个方面探析如何立足体育教学推动体育发展。
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对体育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和吹响的冲锋号。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的根基。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体育教学,推动体育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体育习惯,使其成为一个热爱体育、生活中不能缺少体育的体育爱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体育教学对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除了要把培养体育习惯贯穿到课堂中,还要在课后通过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进行体育习惯的培养。因为体育教学本身不局限于操场这一有限的活动空间,更不局限于课堂这样一个有限的时间,只要有时间、有地方就能进行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其体验到体育的魅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单调,紧张的学习、考试的压力等会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疲劳,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能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增加课程的容量,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更直观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并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教学方法,将体育习惯的培养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使学生掌握更多体育知识技能,为日后的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全民体育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步入社会后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学生因性别、年龄等差异存在不同的身心发展状况,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体育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学生学会了相关体育知识与技能,才能达到自主锻炼的目的。
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脉,这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一理念,这是健康意识质的飞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思想。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长远目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导着体育教学发展方向,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也要提高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基本的应用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尤为重要。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锻炼效果。体育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信念与追求,是拼搏与进取,是一种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服输的超越精神。这种执着的追求,常常表现为勇气、耐力和意志力,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并终将改变个人的命运。体育本身就是竞争,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体育强烈的竞争性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倾其全力去拼搏、去夺取,以此不断的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顽强的作风和拼搏精神。是竞争就有先后,是比赛就有胜负。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那么再好的体育成绩、再多的金牌和奖牌,也是没有意义的。
体育精神也指“健康向上”的精神,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体育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诸多赛事都发扬了体育奋力拼搏的精神。例如,在我校32届田径运动会上,同学们展现的青春风采、高昂斗志诠释着“脚步丈量赛道,体育充值人生”的校运会精神。学生也将会把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团结协作、永不言败、超越自己的体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精神的领会,能够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而推动体育发展。
体育是一种运动,亦是一种文化。打造体育强国的核心是打造体育文化强国,而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打造体育文化大国,则是实现体育强国理想的必由之路。
体育教学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体育文化。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应只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更应注重对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理论教育,要把体育文化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而且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了解更多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要把体育深深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凝练出更加优秀的文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步伐。学校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担负着为祖国发展和腾飞提供健康人才的重任。大学体育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为国家培养一流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战略服务。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造青少年的体魄,培养一流专业体育人才,要突出“育人为本、健康第一,体格与人格并重”的理念。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强烈呼吁各方力量关心体育,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切实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大学体育老师需要思考的,更是各学科、各专业、各领域应关注的全方位育人问题。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我们不仅要增加学生所喜爱的项目,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模式,还要加大传统的体育项目开展,通过体育活动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下去。例如,倡导太极健身,让太极健身成为时尚。另外,学校体育必须站在为国家人才培养服务的角度开展工作。在体育学科、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明确国家战略至上原则。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冯德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3]陈才发.基于终身体育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4).
[4]赵小静.校园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教育[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2).
[5]董爱霞.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7(8).
[6]王永刚.怎样培养中职学生体育课中良好的锻炼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7]周登离.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9.
[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
[9]王爽.浅析体育与健康[J].内江科技,2011(3).
[10]孙东喜.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11]周风乐.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9).
[12]李文刚.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考试周刊,2012(7).
[13]杨潇.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Based on PE
CHEN Xiaojing
(Zhengzhou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09, Henan, China)
陈晓静(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