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就业再适应研究

2020-11-23 03:04蒋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复学思政大学生

文/蒋涛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国家军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士兵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军队的作战能力[1]。作为新时期推进我国国防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征集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是新时期的重要举措。

从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大学生征兵制度,将全国90多所高校作为新兵征集试点。到2019年,在网上报名的大学生士兵人数已经超过124万人。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到2019年入伍人数分别为63、61、83,复学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32、24。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当兵入伍。笔者通过对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调研访谈后,发现他们在重新适应校园生活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同时在就业中遇到了许多瓶颈。

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这个群体,必须要注重他们重返校园与就业再适应的研究,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开展人际交往、疏导心理健康,并顺利完成在校的学业。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梳理就业的信息,找对就业方向,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思政工作者通过对退伍复学学生的再适应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落实、落地、落细。

一、退伍大学生返校后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重视不足

我国从2001年开始从高校应征大学生入伍,高校也特意成立相应的人武部,为学生征兵入伍提供帮助,各学院也是将征兵工作看作年度工作的目标之一[2]。但是对于退伍复学学生的安置工作,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都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机制,相应地对于这部分学生也就缺少了“关心”。很多高校认为退伍复学大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可以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尤其经过了两年部队锻炼后,适应能力应该更强,返校后各方面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退伍的学生在自觉性上要高于普通学生,更应该要比普通学生表现得更加优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集体缺乏应有的再适应校园生活的关注与引导。

(二)角色转换冲突

退伍大学生从“营门”换到“校门”之后,人际交往对象相应地也从战友变为了学生,退伍大学生虽然能够明确军队和地方院校的环境和文化差异,但是由于两年的封闭式军队管理后,导致了他们内心和行动上养成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甚至出现上课的时候叫到本人名字,立马起立大声喊“到”,成为别人的谈资。这种角色冲突下的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退伍大学生再适应校园的生活。离开校园两年,专业知识有所忘记,加上军人身上的不服输精神,导致心理出现波动,此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

(三)专业学习难以为继

大学生两年军旅生涯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在部队里他们所进行的学习除了基本的政治教育外,都是一些与所在岗位相关的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两年的“空白期”。基础知识的遗忘和学习连续性的丧失,使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3]。另外,对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伍学生调查后发现,有20%左右的学生会选择从理工科专业转为文科类学习压力较小的专业,近70%的学生有学业困难,在班级的排名也在中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迎头赶上,取得好成绩。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由于两年的当兵生涯,他们的同龄人都已经在校外实习,他们却还要在学校继续学习,就会对未来的发展比较担忧,进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开展。

(四)校园再融入困难

大部分退伍学生返校后,遇到的最大瓶颈还是人际关系。在从士兵向大学生角色转变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心理、人际、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虽然复学大学生是加入了新的班集体,住进了新的宿舍,并且与以前学生和舍友交集越来越少,但是退伍学生还是会保留部队的生活作息,跟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习惯是有很大的碰撞与冲突,这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往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退伍学生抱团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校的引导不够,会导致这些学生被动地适应这些生活习惯,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五)缺乏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的退伍大学生,笔者走访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军入伍主要是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少部分学生也是为了逃避在校的学习而走入军营[4]。这部分学生复学后职业规划比较模糊,由于学校也缺少相应的部门对复学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指导与政策解读,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国家政策实现自身的人生规划。同时,笔者对大部分退伍生调研后,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相对在部队学到的实操能力,他们更倾向于可以实践的操作能力。而大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导致这部分学生就业缺乏自信,加上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二、校园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精准指导与帮扶退役复学大学生

针对在校退役大学生,可以通过身份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成立由学工处牵头,各二级学院分管国防辅导员联合的机制,筛选出有适应性困难的复学大学生,进行重点的关注与精准帮扶。在建立档案的基础上,一方面,采取多维度关心关注,对于适应性困难的学生,由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负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关心关爱服务,研究主体需要;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上,做到选课程序专门专人辅导,课程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服务。

(二)发挥退役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高校退伍大学生在经过部队的两年军旅生涯磨砺后,不仅是身体素质而且毅力方面都是其他学生的楷模,那么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集体。让这些退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担任学校的国防教育宣传骨干,辅助各二级学院的国防辅导员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在重要的国防性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5]。同时在征兵过程中,组织好退伍学生,通过开展征兵报告会,用他们的事迹去影响身边的有意向入伍学生,促进征兵工作深入开展。

(三)缓解退伍学生的学习压力

针对退伍复学学生在部队两年没有时间继续学习学校的专业知识,加上有些专业的课程调整,这些都会给这个集体带来学业上的压力。那么作为学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指导:比如可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邀请复学班级的学习委员或者高年级的同专业学长,提供学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针对退役大学生实施复学之后转换专业、免修军事课和体育课、提高奖学金等级、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加分免试、高职升学等措施,这些政策要宣传到位,让退役大学生详细了解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四)积极寻求自身改变,积极融入学校

对于退伍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自身身份的转变,积极融入学校生活,要懂得扬长避短。一方面,对于自身不足之处,要学会积极寻求帮助,在复学的缓冲期,可以预先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将以往的课程做好复习,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衔接。开学后,如在学业上遇到困难,还是要主动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困惑,迎头赶上,保证完成学业任务;另一方面,要懂得发挥自己的特长。退伍复学大学生自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校期间能够积极表现,将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各种活动展现出来,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又能使自身尽快地融入复学后的大学生活,使之更加充实。

(五)建立“三位一体”的就业帮扶政策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制定和完善退伍复学大学生就业安置政策,详细规定大学生可以享受的具体政策,使之落地。同时也应该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台账,做到专人实时跟踪,保证退伍大学生的权益落实到位。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采取多维帮扶,从心理、国防、就业多角度落实到位,开展精准帮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科学助力退伍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从企业层面来说,作为就业的最终接收单位,应该认真贯彻好国家的文件精神,积极接纳这一群体。同时,应该与学校联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通过学校建立的台账实时跟踪反馈给学校,通过联动培养更多适合企业的退伍生。

总之,要想提高退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必须要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在就业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可以切实解决退伍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结语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而我国对于复学大学生再适应学校生活和就业能力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全面认识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现状,深入探究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对于提升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高退伍学生就业质量以及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复学思政大学生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