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旗
高校青年教职工是指初入高校职场,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学历普遍较高,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工作中冲劲足、干劲强、韧劲足,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力军[1]。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职工入职时间短,职务职称普遍不高,工资相对较低,多数青年教职工面对婚姻家庭、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看病就医、住房开支、自我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时压力较大,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新一轮高校竞争愈加激烈,高校青年教职工承担的工作任务愈加繁重,所背负的经济、精神、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需要探索出一条权益保障路径,为青年教职工缓解压力[2]。
当前,高校青年教职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焦虑,他们关注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即为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热点问题。随机对西安市8所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青年教职工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2份,经过问卷分析和问题梳理,发现当前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青年教职工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薪资待遇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97.3%的调研对象表示,薪资待遇的高低决定着他们最终是否选择与该单位签约;35.8%的调研对象表示,在参加工作的前两年,他们更加注重单位的薪资待遇,在工作中他们会刻意在薪资待遇上与同类院校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好解约准备。67.7%的调研对象表示,他们不仅关注高校给出的工资待遇,更关注高校所给予的隐形福利,比如:子女上学、公派留学、住房分配、生活补贴等。
婚姻家庭问题是高校青年教职工关注的另一个问题。高校青年教职工普遍学历较高,求学时间相对较长,在参加工作以后,多数青年教职工进入了适婚年龄,普遍面临婚姻和个人家庭问题。由于高校青年教职工学历层次高、人格独立、工作稳定,他们在恋爱对象和婚姻的选择中更追求价值上的认同,而对于物质追求则相对较少。在调研中,95.6%的调研对象表示在参加工作后的前两年,恋爱和婚姻是他们关注度最高的问题,86.3%的受访者表示相比优越的物质生活,他们更希望找到价值观相近或相同的伴侣。
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是令高校青年教职工困惑的又一个热点问题。88.6%的受访者表示,在参加工作后他们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感觉迷茫,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对自身职称和职务晋升信心不足,如何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83.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加关注学校能否为自己学历提升、学习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40.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会犹豫不决。
高校青年教职工比较关注自身的工作环境,具体包括工作团队、人际关系、校园环境、工作地点等。调研中77.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关注工作单位是否有成熟的工作团队,是否能得到与自己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相近的团队支持。8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工作后的前5年时间里,高度关注自己在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他们希望及时了解单位同事的性格爱好,尽快拉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稳定、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
高校青年教职工步入婚姻以后,很快面临子女的教育问题。86.9%的高校已婚青年教职工表示会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面对当前幼小教育资源稀缺,城市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环境、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等方面高度关注。95.2%的高校青年教职工家长表示会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产生焦虑、担忧情绪,93.8%的高校青年教职工家长表示会通过参加辅导班、缴纳择校费、购买学区房等途径,尽可能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与受到的社会环境影响有关,部分与自身的成长发展经历有关,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因素。
随着高校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人才争夺呈现“白热化”的发展趋势。各大高校为不断引进人才,在教职工的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上不断攀升。在同等的机遇和条件下,很多青年教职工往往被高薪吸引,出现攀比心理。因此,薪资问题成为青年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城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优质教育成为稀缺资源,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成本不断上升,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高校青年教职工不仅关注自身的薪资待遇,更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
高校青年教职工大多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其面对工作的态度、生活习惯、抗压能力、家庭观念、价值选择等,或多或少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是“90后”高校青年教职工自身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在工作生活中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在工作选择、婚姻选择、环境选择中,更注重父母长辈的意见,面对复杂的事情和局面,往往听从家里的建议。
高校青年教职工学历普遍较高,所接受的教育水平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前卫,在人格追求和价值追求方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使得多数高校青年教职工在参加工作以后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这种学习不仅包括学历深造,也包括交流学习、培训学习等,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在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上不断地成长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打下更好的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既承担着教学任务,也承担着科研任务。作为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既需要自己努力探索,也需要团队协作支持。良好的团队将有助于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获得更多资源,得到更多帮助,取得更大成果。因此,高校青年教职工在参加工作时,往往会关注工作团队,寻找合适的科研团队和工作集体,帮助自己做好科研工作。
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热点问题是其自身合法权益的反映,高校应针对青年教职工的热点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引导青年教职工正确面对思想热点问题,通过有力的措施保障好青年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人才流动不断加大,人才流失风险大大提高。高校需要及时进行人才制度改革,在青年教职工中形成差异化的激励机制,集中学校的办学资源,用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满足青年教职工中“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建设留住人才;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职工成长为“高精尖”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发展,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减少高校青年人才流失。
高校要经常深入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青年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热点问题,及时成立教师培养发展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工作。在专业成长方面,应针对不同类型青年教职工及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及时引导青年教职工加强专业学习,尽可能地整合学校资源,为青年教职工提供深造、交流、出国学习的机会,不断开阔青年教职工的视野,满足青年教职工的专业成长需求。
高校青年教职工属于高校教职工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发展,加强青年教职工工作,有效维护青年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青年教职工的工作动力。一方面,要畅通青年教职工权益诉求的表达渠道,让青年教职工的心声呼声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使青年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使广大青年教职工能够安心踏实工作。
受职称职务晋升和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青年教职工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很多高校青年教职工不堪重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急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大对青年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干预,定期组织青年教职工开展心理疏导、文体活动、娱乐活动、交流活动,帮助青年教职工及时有效排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年教职工健康成长。
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青年教职工工作对高校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高校要经常性开展青年教职工思想热点问题调研,及时了解青年教职工的想法,拿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有效解决广大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生活难题,以有力措施保障好青年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年教职工的工作认同感、价值感和获得感。只有高度重视青年教职工工作,才能使青年教职工真正融入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