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桂香 张拓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渐渐被学生、家长、社会所认可。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变化,又对民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三者越来越重视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结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就业上[1]。就业问题是毕业生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就业率是学校声誉与招生工作的根基。因此,民办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方法,才能推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取得积极的效果。我们应认真分析做好民办高校就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提高内涵。那么,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从原来粗放型管理转变成深入化、个性化、精细化、质量化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泰勒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一书,论述了有关精细化管理理念。所谓精细化管理,也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主要是强调数据化、程序化、标准化,强调精准定位、精益求精、细化考核、细化目标。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制度化和法规作为依据,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并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最大限度地到岗到位、尽心尽职[2]。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一项日常工作要日清日结,发现有误一定及时纠正和及时处理等。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时也对高校的管理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是带有企业管理色彩的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而言,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均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主要靠“以学养学”的模式在维持发展,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的管理必须是层次鲜明、结构精简、高效[3]。我国民办高校基本上都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要载体,以学院领导、院系主任、辅导员三级管理者为主的管理模式。而这三者最基层、最主要的管理者是辅导员,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重视程度,管理成效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成功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经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02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再加上中职毕业生留学生,又是千万的就业大军。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形势,面对这种形势,每个高校如何高质量就业都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民办高校更要认真对待,更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管理灵活的优势。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是检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唯一途径。社会大众对学校的评价,最基本要求就是培养的人才是不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一理念是不是落在实处,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学生成长需要。
民办高校的生源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高校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是学校生存发展三大要素。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在目前的生源市场,好的生源需要好的条件吸引。重视学生的就业创新工作是促进生源质量的有效措施,学生进入高校,基本都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个好工作。我们在招生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家长特别关心学校的就业情况,特别是报考的专业就业率。如果毕业等于失业,谁还会报考这个学校或专业,最终导致连续几年生源数量减少。因此,开拓就业创业的市场,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源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生产,没有销售市场,企业生产的越多越对企业不利。招生工作对民办高校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是仅仅重视招生工作,而忽视了就业创业方面的工作,必然要对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将招生工作和就业创业工作有机结合,根据社会需要适当调整招生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做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产品”,也促进了毕业生的合理就业创业。
什么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从根本上说就是“适应社会需求”,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人数多,就业困难;二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就必须要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解决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规划的教育被忽视,造成毕业生收入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离职率高等问题。
在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价中,很多民办高校重视学生的培养过程,而忽视教育培养的结果。培养的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就不能对教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高校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不能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高校就无法准确地了解到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培养问题,也无法改进教学。因此高校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深入地调研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以及社会经济整体结构的变化,总结出准确性、完整性的报告,反馈到学校管理层面,作为学校调整教学的导向和改革目标。
民办高校在日趋竞争的环境下要实现可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创业“精细化”的指导管理模式显然是提高生源质量,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的一条途径。学校在就业创业实践指导过程中探索出适合本校“精细化”指导的做法,那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层次对象、帮扶、就业创业培训等,检查四个“精细化”的原则,使就业创业工作更贴近学生。
精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辅导员四级联动机制。“市场——学校——家庭——学生”四级多维化指导网络。民办高校要坚持“一把手”工程,校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应该在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奖励机制、资源共享上提供保证。由二级学院的一把手担任本院的就业创业指导工程师,做好本院系机制建设,人员职责、就业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全程化对本院系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施精细化的管理、考核奖励等。
民办高校管理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所以,就业创业工作更要体现这一特点。
在就业创业管理模式中可以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用企业产品销售的方式与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结合在一起考量,其目的是评定学生就业领域的各项能力,从而对高校“投入—产出”的质量做出实际评价。
民办高校生源整体素质高低不齐,所以在就业创业指导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指导管理的对象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做到精准化、细致化。
对于本科生引导鼓励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出国留学等进一步深造;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要使他们对社会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鼓励他们到民营企业,帮助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在人生的道路找到合适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求职之路。
对于建档立卡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实名信息和服务需求,有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技能和援助等服务,确保实名登记就业率和就业服务率均达到100%。对长期失业的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掌握准确数据,针对其特点和需求实施“一对多”“一人一策”“学校兜底”专项帮扶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求职就业方案,做到精准化服务,开展更多的适合本校学生需要技能型、管理型等就业实习岗位,举办线上、线下、学校推荐等各种形式的精准化服务的帮扶方法。
加强实施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把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作为重点,编制实施专项培训计划,进一步丰富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培训,开展创业意识、创业模拟培训班,对于在校内创业的学生给予免费场所,物业管理等相关扶持政策。在校外创业的学生,要全程跟踪服务,定期走访,掌握创业项目详细的运转情况。
总之,随着民办高校不断地完善发展、改革和创新,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加上依靠特有的办学机制优势,在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民办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形成了精确服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