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艳 江立航
优秀女子短距离仰泳运动员江立航全程性多年训练回顾
吴艳艳 江立航
(广西水上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回顾优秀女子短距离仰泳运动员江立航的全程性多年训练,探寻其全程性多年训练竞技能力形成的规律。结果显示:该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可分为专项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强化和提高阶段和专项高水平保持阶段;发育正常且有延长趋势,身体形态接近较为理想的世界优秀女子仰泳运动员模型;整个青少年阶段的最优比赛成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女子;仰泳;全程性;多年训练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国学者田麦久将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归结为全程性多年训练体系[1]。国外运动训练学者把运动员从初始参与训练到精英成才的过程称为“运动员长期发展理论模型”[2]。这些理论体系不仅能帮助教练员认清青少年运动员从参与训练到成才的长期性特点,明晰运动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训练阶段和不同训练结构,便于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有效落实。本研究基于这些理论回顾广西优秀短距离仰泳运动员江立航长达10年的专业训练,以个案研究来探寻全程性多年训练的规律,为广西游泳队研究和设计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提供有益借鉴。
广西优秀短距离仰泳运动员江立航2010-2019年的训练计划、训练手记、比赛最优成绩等。
1.2.1 文献资料法
分别以“游泳分期理论”“全程性多年训练”“女子短距离仰泳”等关键词查找和检索文献,收集、整理、演绎和推理相关文献的知识信息,构建有关优秀女子短距离仰泳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模型,确定江立航全程性多年训练的个案模型。
1.2.2 专家访谈法
专访国家队、广西队游泳资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的教练员)和江立航本人。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根据江立航全程性多年训练不同阶段的成绩达标、成绩突破、成绩保持等特征,按照全程性多年训练结构,将相关训练特征分解成若干主题拟定访谈提纲,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由于笔者是执教江立航的主教练,跟其说明访谈目的和意义,获得积极配合。
1.2.3 数理统计法
从江立航训练日记、训练手记和主教练日记中收集和筛选江立航多年身体形态和比赛成绩的数据,将得到的数据按不同时期进行分类,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江立航,女,2000年11生,身高173cm,体重65kg,健康状况良好。2005年7月接受业余体校教练指导,2010年7月进入广西游泳队进行专业性基础训练,2011年8月达一级运动员标准,2014年1月达健将级运动员标准,2017年11月达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标准。
我国有学者将全程性多年训练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3]四个阶段。江立航5岁接受业余体校教练指导,10岁进入广西游泳队接受专业指导,入队初期教练组本意是四种泳姿平行发展,但经3个月的试训发现该运动员仰泳的感觉好、悟性高,比同龄孩子学得要快,表现出优良的“轻、漂、沾、浮”的水性和水感,同时也发现该运动员在需要双手配合的项目上不如同龄人掌握得好和快,如蝶泳和蛙泳。教练组综合运动员的技术表现决定相对偏重发展仰泳技术,把仰、自、蛙、蝶四种泳姿的技术训练比例定为3:3:2:2。本研究根据江立航训练基础、训练条件和训练成长的特点,将其全程性多年训练分为专项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强化和提高阶段、专项高水平保持阶段3个阶段(见表1)。各阶段的划分与训练水平的表现与培养年限密切相关,各阶段的训练任务没有明显割裂,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联系和制约。
表1 江立航全程性多年训练结构模型
训练阶段训练任务年龄训练年限训练水平 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四项泳姿均衡发展,重点发展仰泳技术,四种泳姿的技术训练比例为3:3:2:2;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掌握一般训练理论与知识;一般心理素质培养10-112一级运动员 专项强化和提高阶段全面体能训练基础上逐渐提高和发展仰泳专项竞技能力,并通过专业强化手段增加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负荷;掌握游泳专项训练理论;专门性培养竞技心理素质,提高应对比赛的能力12-164健将级运动员 专项高水平保持阶段稳定仰泳专项技术,保持专项体能训练,努力保持高水平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成绩;运用专项训练理论指导训练和比赛;培养优良稳定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衰退和成绩下滑的消极因素17-19+3+国际健将级运动员
江立航的主项是100米仰泳,副项是50米和200米仰泳。依据项群训练理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其专项竞技能力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仰泳项目在强调技术动作实际效果的基础上,要求运动员拥有高水平的体能支持,拥有在比赛中调控速度、节奏的高度注意力,以及能在不同赛次科学分配体力。训练初期,教练员往往会把运动员的基本身体条件跟未来的成绩表现联系起来,如身高、肢体长度、肢体伸展的宽度、上下肢的围度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并与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因为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质指数不仅反映运动员机体的内外部的形态特征,还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关系密切[4]。
本文从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BMI)等形态学指标来反映不同阶段的身体形态变化特征(见表2)。江立航10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从女性发育特点来看属于正常发育,身高和体重的最大增长峰值出现在11、12岁,随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延续3-4年,从身高增长指数上看属于正常发育且发育期延长的运动员,最终身高达到173cm。世界优秀女子仰泳运动员获得奖牌时的平均身高为179.00±5.36cm[5],江立航的身高最终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预期或预测指标,符合高水平优秀仰泳运动员的模型。
青春发育期持续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就越充分,训练的诱发作用就越明显,成才的机会就越多。江立航11岁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以后,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专门性地发展专项技术技能,通过2年多专项技能的基础训练,顺利达到健将级标准,再通过3年多的专项强化训练,在17岁时达到国际健将级水平,进入一般国际水平运动员的行列。由此可见,江立航符合这一规律。世界优秀女子仰泳运动员获得奖牌时的平均年龄为20.67±2.78岁[5]。从年龄上看,江立航还有相当的潜力加入国际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争。
江立航在青少年早期的克托莱指数数值较低,表现为偏瘦,疑似营养摄入不合理或营养不良,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期以后,克托莱指数呈线性增加,一直到17岁身体发育的饱和度出现稳定状态。世界优秀女子仰泳运动员获得奖牌时的平均克托莱指数为387.32±28.32[4-5]。从年龄和形态学指标综合来看,江立航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掘。
表2 江立航不同年龄形态学指标统计
年份年龄身高(cm)身高增长指数(cm)体重(kg)体重增长指数(kg)克托莱指数 20099144329XX 2010101484312209 2011111568387243 20121216374810294 2013131685524309 2014141713564329 2015151732604346 2016161730622358 2017171730650375 2018181730650375 2019191730650375
注:X数值为缺失;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0。
江立航自2010年进入广西游泳队接受专门训练,历年最优比赛成绩见表3。江立航2011-2017年50米仰泳成绩可谓是一波三折,2011-2013年提高较快,2014-2015年成绩平稳,2016出现突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2010-2017年100米仰泳最优比赛成绩呈直线稳步上升,之后出现成绩滑坡现象;2011-2017年200米仰泳成绩保持绩稳步上升,达到国际健将级标准,之后一直保持高水平。总体而言,江立航连续多年成绩保持持续性增长,整个青少年阶段的最优比赛成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一级运动到健将级为稳步上升阶段,健将级到国际健将级为持续上升阶段,国际健将级之后为平缓保持阶段,并出现了“成绩滑坡现象”。有研究表明,该现象在很多项目都存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现象,跟运动员多年训练和应对比赛的超负荷疲劳的积累关系密切[1-2],另外还跟运动员的思想动态、训练理念和愿景的变更有关。世界优秀女子仰泳运动员获得奖牌时的平均年龄为20.67±2.78岁。江立航现年19岁,正值“黄金年龄”,也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作为一名成年运动员将如何更成熟地面对训练和比赛?让已经获得的高水平成绩保持更长的时间?将是江立航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表3 江立航历年最优比赛成绩统计
年度年龄队龄总训练年龄50米仰泳 20101015X 2011112632″81 2012123731″20 2013134829″90 2014145930″01 20151561029″70 20161671128″25 20171781229″19 20181891329″52 201919101429″37 年度100米仰泳200米仰泳达标等级 2010XX 20111′10″52′40一级 20121′08″82′28一级 20131′05″62′21″1一级 20141′03″62′15″6健将级 20151′02″82′15″9健将级 20161′00″62′15″8健将级 201759″562′14″6国际健将级 20181′01″82′14″2国际健将级 20191′02″92′16″2国际健将级
广西优秀短距离仰泳运动员江立航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过程中,竞技能力在专项基础阶段表现出稳步上升,专项强化与提高阶段表现出持续上升,专项高水平保持阶段表现出平缓保持的特征。青春发育期紧密关注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最优训练方案的制订,在获得高水平运动竞技能力后,需要进行深度的身心调节,延长竞技寿命。
[1]田麦久主编.运动员多年训练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张腾,温宇宏,沈宇鹏,等.儿童青少年时期游泳运动员长期发展理论模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4).
[3]田麦久.关于运动训练过程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1988(2).
[4]刑文华.奥运会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尹大利.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竞技年龄与身体形态分析[J].文化体育导刊,2014(3).
Review on the Overall Perennial Training of Jiang Lihang, the Elite Female Short-distance Backstroke Athlete
WU Yanyan, etal.
(Guangxi Water Sports Development Center, Nanning 530031, Guangxi, China)
吴艳艳(1978—),中级教练,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