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11-23 02:40洪少峰
运动精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改革

洪少峰

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探讨

洪少峰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田径课的改革很有必要,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讨田径课的改革,认为应注重练习方法和手段的变化,通过创编练习方法和手段,为田径带来更多的趣味性;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增加一定的过程性评价等。

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

田径运动发展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路、跳跃、奔跑、投掷等基本动作基本一致,发展成运动项目是在古希腊时期,开展的项目主要是跑步和投掷,现在已经固定成型。田径运动不仅设置项目多,喜爱的观众也多,在人们的每天锻炼中采用田径类的内容进行锻炼的也非常多,田径锻炼方式深植于人们心中和实际行动中。田径运动对人体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能够发展速度、力量、弹跳、耐力,还能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能够有效提高和增强,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田径运动具有人体全面的运动特征,有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取代的。田径是一项很重要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现实并不尽然,田径在体育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如何改革田径教学应引起关注。

1 田径教学的意义

田径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曾被高度重视,教学中跑、跳、投各项目全开,问题的分界点在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教学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占总教学时数的40%左右,同时又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的项目中又是项目选择的主要来源,通常的立定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等都是属于田径类项目,由此可见田径在当时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体育教育指导思想进行了重构,教学内容在设置方面更多元化,受到所谓的新课标思想和快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的成长、西方所谓人权和自由的思想影响,田径课投掷项目的危险性被放大,跑步项目的无趣、单调被所谓的快乐课堂所左右,又嫌弃跳跃项目中沙坑的脏,总之被一片思潮等因素逐渐排除在了体育教学之外。田径课逐渐有被取消的趋势,高校体育课堂田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逐渐减少。有些学校对体质测试也不是很重视,体质测试成绩好坏无所谓,没有强制性,也没有和学业等挂钩,一系列问题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严重不足,致使有些项目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也不断下调,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田径练习的支撑,而且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仍然有众多田径类项目,如立定跳、50米跑、女800米跑、男1000米跑等仍然是主要项目。田径运动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仍然是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生体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我们应重新审视田径教学,让田径课焕发新生很有必要。

2 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田径课尽管目前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但人们没有放弃对田径教学的研究。研究田径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革,符合当代教学的需要,先从自身找问题,做改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从有关书籍和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信息可知,国外有些高校也开设有田径课,由于田径练习的枯燥性和练习方法的重复性等,田径教学在国外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国外对此也正在进行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认为田径教学改革应趋向于使田径趣味化来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田径中的辅助练习有些还是很有变化和乐趣的。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近十多年的田径课的教学改革文献和研究成果,十多年来国内有关田径课的教学改革论文有200余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有近60篇。这些研究表明普通高校田径课开设比例很低,即使开设的高校也有取消的想法。研究显示,高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田径课枯燥乏味,课堂练习强度也比较大,学生体能不够,致使很多学生不喜欢,选择田径课的学生比较少。当前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课主要是一些趣味性强和有时尚感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定向、轮滑等,研究者在给出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中认为,田径课应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避免过度的反复性练习,增加练习内容的变化,使学生能从田径课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田径课也能愉悦身心,有趣味。田径课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田径趣味化改革方面,通过对田径一些技术练习的改变,在田径技术练习中增加一定的乐趣。研究认为田径课的改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趣味化能摆脱田径课的困境。不过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课的开设数量还是有限的,主要还是对田径课是否能开设成功还有疑问和忧虑,变化的田径器材很多可能要自行设计、制作,没有现成的,这个也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我们总结过往研究成果的主要问题,一是过于强调趣味化,把田径课变成了游戏课,脱离了田径运动的特性;二是田径项目众多,不易全部用来教学,应有选择的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课堂教学,项目的名称可以进行一定的改换,比如说长跑,学生就怕,可以换成慢跑等,研究者在此方面的考虑不多;三是田径教学还是固守教授技术,在传授运动的基本技能方面没能符合学生和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知识点方面应加大学生需求方面的教学。

3 当前田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身体素质问题

根据国家体质测试数据显示,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承受体育课的强度,特别是女生。田径项目的运动特点不仅学生不容易承受,反复的练习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田径项目的高、快、猛等一些特性也使一些学生存有心理障碍,有所畏惧,不敢练习,尤其是一些从小被家长宠溺娇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方面都比较薄弱,害怕受伤,害怕劳累,害怕脏,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2 田径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田径项目本身有着努力拼搏争胜的特性,而且很直观地可以看到有多大差距,并且凭实力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没有捷径可走。所以田径的练习也有着这一特性,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枯燥无味感,容易使学生厌烦。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一些时尚、愉悦、轻松自在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太愿意被束缚。

3.3 教学组织形式呆板

田径项目的教学通常比较注重技术,对技术细节要求较多、较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比较多、比较仔细,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的要求也比较细致。教师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验心情,使一堂课比较呆板,严肃有余,快乐不足,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3.4 评价体系不全面

在田径的评价中,一般都是结果评价,没有过程评价,素质差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往往努力后的期末成绩仍然还是差强人意,所以不免让学生有失望之心,田径的评定方式是以绝对实力说话的,没有一点回旋余地,对素质不好的学生来说,为了避免学分太低所以敬而远之。

4 田径教学改革的内容

田径教学的改革不应是一个点或一个面,要让学生真正接受田径课,需要对田径课进行一个全面的新认识,改革带来的效果才可能有成效。

在教学改革目标方面,田径教学的改革应着重这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感受到田径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和锻炼价值,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二是教改后的田径同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三是教改后的田径课能成为学生喜欢而有趣味的体育课。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高校一是注重练习方法和手段,通过创编练习方法和手段,弱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替代一些器材,增加安全性,使其符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运动兴趣的需要;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注重讲解健身方面的知识,在田径项目的选择上选择符合现代教学需要或易操作易改进的项目;三是在评价方式方面,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应积极评价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学习的积极参与程度。

5 结语

一系列改革的落实将有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改革的着重点在这几方面应给予关注:田径课多注重讲解一些健身知识和增加一定的趣味性练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改后的田径课要使学生认识到田径在健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发展学生全面身体素质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教改后的田径课希望能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

[1]孙南,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2013(2).

[2]彭芳,郭晓琴.新课标下高师田径课程教学困境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3(5).

[3]王英凯.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6(6).

[4]雷蕾.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5).

[5]刘学征.高校田径教学中休闲化的趋势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6(9).

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NG Shaofe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05, Guangdong, China)

洪少峰(1965—),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改革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计数:田径小能手
改革之路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