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丹
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中学
数学课程应该将学生们的生活与数学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接近生活,可以用生活的头脑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生活都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通过教材课本来进行讲解,不会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开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进一步的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从而不断的增强学生们的数学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实在反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为学生们开展更加有趣的教学情景,教师就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教材课本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常识,不断的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层面,帮助他们能够从多种方法中,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的探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打造更加有趣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无论是窗户还是经常用的板凳都可能是轴对称图形,不断地提高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的形式,作出一个简单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沿着中间来剪出一个轴线把长方形进行翻折,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小长方形,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线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就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再根据教材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与身边的同学讨论自己在生活中看见过哪些等腰三角形,这时候有的学生会举出家里的衣架是类似三角形,明白三角形可以稳固,不容易变形,从生活层面提高学生们对三角形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低、边线的中线进行重合,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什么叫“三线合一”。
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有待开发,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们渐渐地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实践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快速的认知,利用相关数形结合的思路,帮助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1]
例如,在“投影与视图”相关知识的讲解当中,首先在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学生们成立合作小组,每组从家里准备一个,可以照明的手电筒,一个白色板子和若干个用剪纸剪成的动物图案。紧接着,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实验探究,老师把班里的灯关掉,窗帘拉上,为学生们呈现一个较为昏暗的场景,让学生们将剪纸小动物的影子投射到电子白板上,通过改变手电筒的软件使动物的影子,可以随意地调节大小,让学生们能够初步的了解到投影的含义,更好地开展数学探究。然后,教师可以再从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生的展现,在投影的情况下,点光源会成为中心投影,而平行光源会成为平行投影,将三视图进行引入,让学生们对复杂的平面图形进行深入地探究,更好地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也离不开合作小组的共同努力,如果教师想要使学生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也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问题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结合教材知识,利用生活场景开展数学学习。[2]
例如,在学习“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在班级里成立合作小组模式,在预习阶段,要求每一小组利用放学的10 分钟时间,准备相关的纸片,剪出不同大小的圆形。紧接着,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圆形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图形的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展示两个圆的相关位置,向学生们展示两个圆内切、外切、相交时的不同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这个教学工具,利用生活场景,让学生们能够初步的了解球形的概念,更好的开拓自己的知识层面。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常识,透过数学角度来观察更多的数学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认知能力,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当中,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对复杂的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从而用更加简单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