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既要临创结合还要融入生活

2020-11-22 07:25:54康念迎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石鼓文初学临帖

康念迎

江西省万安县文化馆

当代中国已进入书法大繁荣时代,历代名碑、名帖已经真正从贵族走向寻常百姓家了,以前只有上层阶级才能见到的名家字帖,现在只要鼠标轻点,历代法帖尽在眼前,可以取法的范围十分广泛,这个时候,我们选帖不能“朝秦暮楚”,或者“心猿意马”。

古人曾说过,用功譬如掘井,与其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及涌泉,将取之不竭也。开始学书还不能广博杂取,所以,专精一家至关重要。真如我们毛主席(江西省书法主席)和说们上课时讲的一样,选帖犹如择偶,一旦喜爱,就得有“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的长远打算,你选好自己喜欢的字帖后,短期内就不要有“离婚”想法了,临帖就好比存款,创作好比取钱,临帖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临帖学习,方向比努力重要,学书者最大的误区表现在“叶公好龙”上,表面上一本正经,其实并不是真心,长此下去还是“邯郸学步”。临帖除了勤奋以外,还要向名师名家虚心领教,否则,临帖收效不大,这是致命的!所以,临帖学习要知其所以然,应该先通晓字帖中的文章意思和来由,譬如临《集王书圣教序》,可笑的是,有的人居然还不知道这篇文章主人公和作者,更甚者稀里糊涂,明明知道王羲之是东晋人,怎么会用行书写下大唐《圣教序》来,悲夫!

临帖不能死搬硬套,眉毛胡子一把抓,用现在书法界很流行的一句话:书法自学等于自杀,择师不好,等于他杀!是值得初学者来认真反思的!

再举个例子,我起初学吴昌硕临石鼓文,后学原《石鼓文》。所以给初学《石鼓文》作者一些建议。初学《石鼓文》,以入帖为宗旨,深人再深人,谨慎尝试去接近古人,即使兼习其他秦文字,仍为着深人的目的,决不可以想着变法出新。吴昌硕毕生研习《石鼓文》书法,是以渐成大家,如果有了三五年的积累就以为差不多了,将会很可怕。篆体相对变化少,极难深人,匀一的线条极难充填内涵,几年不得其门而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吴氏追求“姜桂气”,即笔法的老辣,老辣二字显然不是三五年的努力可以幸致的。此外,当代人学篆体书法,喜欢求拙猎怪,在视觉形式的变化上投人最多或在描怪的结体之馀,加上些如印似画、或工或草的用笔,均非正途,而其短暂相浅的简单愉悦,与富于文化情趣的篆体颇不相合,当为初学之大总。如果想到成功之后的变法出新,则学习者自燃已公有了成熟的见解,不需要再饶舌了。

林散之对书法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写形,中年写势,老年写意。这其实是每个真正学书者必经的三个过程。开始学书可以比猫画虎,把原帖写像即可,通过长期对原帖的记、读、摹、背、临,眼光自然会提高,对古人笔下的细节处理也会慢慢读懂,久而久之,离第二个阶段也就近了,再由写势到写意,那是更高一级的层次了。我们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要拿自己的作品和古人做比较,对比分析找差距,“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要求大家必须做到的一点。

文章合时而作,笔墨当随时代,用笔千古不易。书法创作,必须有经典的东西,又要有时代气息,当个写字匠的下场是悲哀的,即使把古人的字全部集到一个作品里,那样的作品同样索然无味,真正能够称得上好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无不流淌着书家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墨色和线条富有很强的画面感。正因如此,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等才有穿越时空的大美。

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那么用再高超的技法去写字,创作出来的作品仍然毫无生机,永远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不读书,是书法作品没有书卷气的根本原因,只有静下心来多读书,自己的胸襟就会开阔,境界自然会提高,书法创作终将会有所悟,有所取舍。学习书法除了敬畏经典,又要捕捉当代书法创作的正确导向,将个人的思想和时代风貌融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创作出内涵丰富、扣人心弦得书法作品来。

在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我们要时刻谨记,经常给自己照照镜子,做好将自己的血熬成泪的勇气。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即便有了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检验自己,除了请高人指点,也要隔一段时间投投稿,作品如果还能够入展、获奖,说明自己还依然“存在”,投稿本身也是一种督促中的得学习。

书法艺术永远是人心隐秘的流露,是思想的迸发,是深情的诉说,是灵魂的颤栗。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往往都会经历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种种困惑;也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寻觅;也曾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若狂。为学为艺,一是功夫,二是涵养,三是学问,四是悟性,舍此不足为道!

猜你喜欢
石鼓文初学临帖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神秘的石鼓文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自出新意 前无古人—吴昌硕对石鼓文取法的突破及其影响
书画世界(2018年12期)2018-04-17 03:19:42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10
临帖创作解说词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我的临帖总结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0
轮滑苦与乐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