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秀芹
近年来,高职生源的多元化,生源质量偏低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各院校强调了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认知的引导,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学习得过且过;自我信心不足,生活消极颓废;职业素养不高,岗位一知半解、眼高手低、工作流动性大、离职率高;教师们很卖力、很辛苦地讲课,但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出现学生颓废、家长不满、企业抱怨、社会看低的结果。单纯靠技术技能教育已经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些现状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汽车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汽车产业呈现出了新技术、新业态。汽车产业正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智能、网联、共享”转型升级。而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对高职汽车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新生源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应当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文化教育,精准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使得汽车专业教育和行业需求达到精确对接,促进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职业院校专业文化是职业院校不同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处于学校文化和行业文化背景下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文化素养等,是专业全体师生与企业职工在实践中凝练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融合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高职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服务的是汽车后市场,面向汽车4S店、维修企业、保险公司、二手车交易中心、汽车租赁、汽车金融等企业。汽车专业学生除具备乐观、积极、独立、仁和等基本专业素养外,还应根据汽车专业自身的文化特性和理念、工作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具备特有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准则。汽车专业文化理念主要为“诚信、担当、宽厚、坚韧、创新”等。本着实事求是、对企业、对客户诚信的基本职业精神;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对客户宽容厚道,对工作尽职尽责、不辞劳苦;勇于挑战自我、开拓创新的“修身修为,专注专一”的职业人。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等都在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教育“技能本位”特色。近些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教学条件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而忽视了专业文化教育。加上当前高职汽车专业生源的特征,学生若在校期间未能得到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必然会导致毕业生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和职业追求不高,这直接影响到其个体发展、企业发展和学校声誉。从近几年汽车企业反馈、社会调研、就业质量上均不难发现专业文化教育的缺失,值得深思。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建设本着“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未能将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未能与实际就业岗位相结合,吸收行业文化精髓,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分析当前的学情和就业状况。专业文化缺失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对汽车行业和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学习目标迷茫,专业兴趣不浓,缺乏学习动力。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时,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托来进行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在对学生如何能更好、更快适应行业、企业、岗位文化等方面却重视不够。专业教育专注技能教育,忽略了行业、企业的文化融入和渗透教育,最终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缺少对行业和企业的认知,不能全面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行业规范和准则,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能力不足,阻碍其上岗和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不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主要在教学环境、师资队伍、课程研发、校企合作等方面。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能很好地将行业和企业的管理规范、文化标准、岗位行为规范、行业精神等落实到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真实的职业氛围,无法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无法产出职业认同感,在就业初期感到被动和不适。
当前的生源多为00后学生,他们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代人,具有个性、多变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已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专业文化教育需求和行业需求。只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互联网+教育的投入和使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要全面推广应用专业文化教育,应以培养情境兴趣为切入点,从专业精神、专业行为和专业形象等方面,在制度、课程、活动、环境和生活等多个领域层层渗透融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兴趣得以提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发生改观,在诚实守信、服从管理、敬业勤奋等方面得到培养。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说过:“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内涵相似,都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职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都以基本的物质建设、制度建设为基础。按照行业企业文化标准和要求来建设专业文化,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形态、产教融合等多方面入手,课程内容对接行业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行业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不再一味地追求知识和技能,而应结合当前的生源特点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企业及行业文化认同和职业素养。
高职汽车专业多年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托,不断地在培养技术技能上进行改革和沉淀,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然而从近些年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来看,存在缺失。一个真正成熟的专业应随着生源、行业、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应具有成熟的专业文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建立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因此,针对现在的生源特点和兴趣爱好,应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鉴赏”“汽车企业文化”“销售策划”“实践与创新”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和职业特色德育课程;不断植入“订单”培养课程;增加企业实践课时,如组织企业参观、短期实践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认知和专业兴趣。
当前,培养的学生要想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在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企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文化行为体系。企业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履责行权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行为规范是指由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企业员工所特有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高职汽车专业应从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探索创新等方面进行专业文化行为体系建设。如建立严格的诚信、考勤制度;制定严格的学生课堂行为准则和规范;制定规范的学生着装、言行及态度标准;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分的评价指标和评比规则;完善教师职业准则和规范,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等,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体系。
高职汽车专业应多维度、多途径地营造专业文化环境、学习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实现专业文化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1)成立卓越汽车医生训练营和汽车专业社团。以我院汽车专业为例,成立了卓越汽车医生训练营,主要从高年级学生中考核、选拔出素质良好、专业思想稳固、技术技能水平优异、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形成一个训练营。训练营主要邀请校内外各级专家、知名教授、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进行授课,覆盖决策能力培训、执行能力培训、专业素质拓展、创新能力培训等,注重学科渗透,将行业的职业规范、标准融入,来带动学院专业、学风、文化建设。
同时我院汽车专业在现行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基础上开发汽车专业社团课程,引领高校第二课堂。主要有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汽车商务研习社、汽车电器技术研习社、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研习社、汽车车身修复技术研习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研习社、汽车改装技术研习社等,旨在从兴趣切入,采用导师制、问题导向模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操守合理融入活动的方方面面,突出和强化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与活动,为学生搭建专业文化认知平台。高职汽车专业建设首先应与智慧校园、文化校园建设相结合。坚持“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优化育人校园环境。并将专业文化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的每个角落,比如建设汽车文化广场、汽车历史展示长廊,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文化宣传活动、校园文化技能节、职业能力大讲坛等,营造专业文化环境,优化学习氛围。其次,汽车专业可定期举办知识、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专家考评,学生在情景扮演、技能操练中体验职场,促使学生逐步将专业变成兴趣,兴趣变成职业。可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业文化宣讲会等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在职业认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文化素养、才能成为促进专业文化形成的积极推行者与实践者。高职汽车专业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对校内教师进行相关制度、规范、行为准则的培训、考核等,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不仅可以聘请企业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人文方面的主题讲座,还可以引进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参与教学。鼓励全员教师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渗入专业文化的学习,发挥教师专业文化的传播和应用能力。
高职汽车专业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方面与企业共建实训场地,构建生产式实训教学环境,实现仿真教学、实训课堂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氛围中感受职场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标准,用职业精神和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实训,从着装、礼仪、纪律、操作规范等全面入手,建立规范的制度文化,使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产生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展汽车专业文化教育。学生借助车展协助、4S店兼职、顶岗实习等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汽车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