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萧志钰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从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利用成熟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整合和更新优质教学资源,引导职业教育走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境界,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指的是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2019)》,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服务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可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三教”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资源库课程体系改革引领“三教”改革,使资源库课程建设成为“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和有效载体,将“三教”改革的成效有力推进资源库优质资源建设,提升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效果。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参与了国家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新能源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课程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三教”改革,有效推进资源库高质量建设和应用,做到育训结合、书证融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能力性、实效性,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资源库建设的主力军。教师要建设多类型的颗粒化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建课程。我校新能源汽车学院教师团队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强,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薄弱。因此,教师改革的重点是要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才能提升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和应用。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校多措并举,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实践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类型,这就对职业教育教师在技能实践和教学能力两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实现以赛促教。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主要包括学生专业技能比拼的技能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借助技能大赛的平台,许多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有机会接触先进技术和行业资讯,并且要不断研究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工单填写,强化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考察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在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内容再学习再理解,融合职业标准,优化教学设计、演练教学环节、加强教学交流、探索教学方法、深挖课程思政,能进一步提高知识储备,融入前沿科技,增强教学语言艺术性,形成教学风格,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2)校企合作实施教师培训。我校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设立导向鲜明的措施推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学院围绕服务地方产业经济需求,依托汽车职教集团,加大与地方产业的匹配度,派遣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深造,并聘请企业名师来校为教师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更有针对性;我校与荆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定期开展双向交流;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引进国际职教教学模式和资源,定期分批次、分层次地开展专业教师培训和考核,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素养和能力;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形式,选派教师暑期下企业锻炼,担任汽车维修技师、汽车服务顾问等职务,参与汽车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对专业教师掌握汽车维修知识和技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校企互兼互聘,双向参与项目,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我校新能源汽车学院依托新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校企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教材,以探究式、实践型的特征适应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具有“教材+学材”双重属性的教材改革。
(1)在教材内容上,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为依据,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融合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课程资源既包含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又要涵盖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并按照两个标准的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提炼和整合知识点、技能点、态度点。
(2)在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任务模式,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层次关联进行模块化组织,使之符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心理顺序,符合职业岗位工作的逻辑顺序,符合职业资格发展的顺序,符合职业素质提升的顺序。
(3)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运用信息化技术,从个性化教学、移动式教学、碎片化教学的角度来设计和建设立体化教材。将动画、微课、虚拟资源、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结合起来,配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理论和操作模拟题库资源、职业技能评价考核模拟系统,从而使教材做到图文并茂、科学准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立体化程度更高,满足不同生源、不同时空的学习和培训需求。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共享,以覆盖专业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的颗粒化课程资源和拓展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凸显教学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高职育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存在感”。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和“获得感”是教法创新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校新能源汽车学院结合1+X证书制度标准和“金课”要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育训结合。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把学习感受、疑惑上传到资源库平台,教师通过资源库平台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丰富的教学活动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享知识、示范操作、交流体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写、做、说、练”的实践性行为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升了素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后,通过到企业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及时巩固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基于1+X证书制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切实增强专业技能,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联合行业企业,加强顶层设计,将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纳入资源库建设团队,系统地、有机地融合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1+X证书制度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梳理资源的层次和属性关系,使开发的课程资源逻辑关系清晰、内容精准、类型丰富。
新能源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课程资源建设突出实用性,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标准和工作过程,立足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融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紧盯重难点问题,解决“学用两张皮”的问题。课程资源类型丰富,包含了教学设计、教材文本、课件、知识点微课、技能点实操视频、动画、任务工单等,同时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求,也适用于企业培训和社会服务。
我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学院通过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涵盖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以及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结构,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强化职业技能、知识、素养,拓展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并且同步1+X考评机制,实现“X”证书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课程实施三阶段多空间学习的课程教学改革,第一阶段是通过梳理和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气、网络的培训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层次,整合到教学项目任务中,充分利用资源库教学资源,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着重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学生经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较高层次的模块化技能实训,对接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操作规范,强化故障诊断、工单填写、检测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训练,并通过1+X证书制度轮转模式进行模块化实训和考核。第三阶段是进入相关企业进行针对性实训,学生将在学校习得的知识、技能在企业具体岗位任务中再理解、锻炼和应用,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实现职业能力的进阶。通过课堂、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不同阶段的学习,使课程教学成为产教融合的实践,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资源库建设,形成了系统性的颗粒化课程资源,充分融合行业企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不仅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也满足了行业企业的岗位培训要求。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大大提升,有效地支持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2019年,我校新能源汽车学院承办了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第三届“交通工匠杯”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学院凭借完备的专业设备、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和“双师型”教师团队,精心设计工位,营造了良好比赛环境,保证比赛顺利进行。通过共享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推广资源库应用,新能源汽车学院加强与监利县职教中心汽车专业的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无缝衔接,明确专业层次规格、专业布局,与产业对接、与市场经济互动,形成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专业成长体系,完善和健全中高职衔接机制。
我校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结合1+X证书制度的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以资源库建设和“三教”改革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联动,强化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耦合,强化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构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化了校企合作和专业发展内涵,实现了资源库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