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笑蓓
2019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即原省京剧团)创作演出了现代京剧小武戏《红小鬼勇斗扇子队》,由王青(特邀)导演,叶青任副导演,李笑阳(特邀)、谢李任武打技术指导。
故事源自一段革命历史记载:1933年,15岁川北少年任思忠(后为开国少将),带领172名红小鬼集体加入红军,他们以打扇子队闻名。扇子队是一支500人的地方反动武装,人人身上插把扇子。
初次接触这个题材就觉得可做成一个小武戏。动作性强,热闹,勇敢,满满的正能量!孩子们会喜欢,大人也会爱看。于是以它为契机,结构了以思忠为首的红小鬼少年先锋队和以黑旋风为首的扇子队两个尖锐对立的营垒;结构了二者之间的惊险戏剧跌宕和武打节点。好看好玩积极向上是我们的追求。
思忠由我团青年武生演员任晋湘扮演。春花、猫娃子、二叉分别由孙双萍、朱玉超、谢李扮演,黑旋风和老妖婆由唐迎学、纪瑶瑶扮演。
真是一场热火朝天的舞台演出!思忠的跳叉,和扇子队对打时的旋子单刀档子,四股档接翻过场接群档子,春花和扇子队对打时武旦双刀改编的对打接档子!探路一场,武丑猫娃子的矮子步,抢背骷髅毛蹲提,春花的绞柱,串翻身接旋子。二叉猫娃子等三人的精彩对打。还有扇子舞中的探海,风火轮,掏翻身。还有把子对打,还有小鸡舞……在急促的锣鼓声中,在眩目的灯光中,在忍俊不禁的喜剧小武戏特有情境中,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看着这舞台上火红的一幕,听着这高翻急打的震天鼓乐,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想起了我团青年武戏演员一路走来的激情岁月。
任晋湘师从著名京剧武生奚中路先生,以《挑滑车》(饰高宠)参加2019年湖南省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金奖、最佳新角奖。
师生相识于温州的戏台。
那是1999年,先生在温州演出,湖南省京的青年演员也在温州演出。
他们像磁石一般相互吸引着。
2009年,任晋湘在温州太阴宫戏台向奚中路磕头拜师。
2010年,湖南省京剧团特聘奚先生为艺术顾问。
像火焰一般燃烧着艺术热情的奚中路,将他那精湛的艺术,优秀的品质,他那深存于心底的热情,稠浓的京剧情,无保留地传授给任晋湘和湖南省京的青年演员们。
作为本团的一名编剧,我认识奚先生是在省京火热的练功场,在接近四十度高温的长沙九月。征得同意,我去看练功。
走进排练场,那种密集的运动节奏,那样的挥汗如雨,浑身湿透!那样的虎跃龙腾,翻爬滚打!
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着!为祖先留下的这份基业,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以及他们承载着的许许多多,唏嘘着,感叹着。
先是“踢腿”。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队,左右腿轮番着使劲儿踢,足尖踢至头顶,每人200下。
接下来是“蹦杆”。像体育场上的跳高运动,一根竹竿横搁在两张高台上,一个个紧挨着跳,快跑快跳,然后不断地加高。没跳过的则飞快地将竹竿拾起搁好重来,弄慢了你就会被后面的人挤着碰着,老跳不过你会觉得很没面子,拼!
第三项是压腿和撕腿。压腿我见过,舞蹈练功也是这样的。撕腿可真让我开了眼。一男生平躺地上,另外三四个人围着,每人按住一只手或一只脚,老师则匍匐于地手握男生的另一条腿拼命地往他头顶处扳,那男生于是发出受刑般嚎叫,按手脚的于是故意儿幸灾乐祸地:“招不招?嗯?”越扳越叫,总叫总扳,直到老师认为差不多了,这才换另一条腿。扳完下来,师生皆一头大汗。然后,男生慢慢儿走到扒杆处压腿,压两下便快乐地嚷嚷:“松多了,舒服。”大家于是一齐喊:“长功了!”我这才跟着松了一口气,才知道这分寸,这方法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第四项是飞脚、扫堂、旋子。这是短打武生在舞台上经常用到的,比如《三岔口》《界牌关》等很多戏都用。
第五项叫单个拔飞脚。一人20个,来回拔,练得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呼哧”着。
第六项是软毯子。包括:扑虎,抢背,入洞,叠肩,滚堂,旋扑虎,窜毛。为的是将筋骨撑开,增加抗压的能力。既直接用在戏里,也作翻跟斗之前的热身。观众爱看翻跟斗,翻得高转得快,一个接一个,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人振奋!练好了以上这些翻起来也就轻松了。
第七项是刀枪把子。以戏带功,练的是传统武戏《青石山》里的刀枪组合。《青石山》说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小将关平奉父亲关羽之命,和周仓一道,下山捉拿九尾玄狐。关平系武生,九尾玄狐系武旦,双方武艺十分了得。任晋湘和葛倩倩对阵。“一套勾刀”“单刀两杆”,“剑枪”,“三人大刀”,“破四将”……刀光剑影目不暇接。接下来是“出手”。打出手靠的是配合。一米多长的花枪在演员的手上、脚上、头上飞来飞去,其中的奥妙在于,下手要“给”得好,主角要“回”得好,环环紧扣,枪枪链接。那“九尾玄狐”回枪,有时单手挡,有时双手挡,有时跳起来手足并用一齐挡!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稳、准、魅——精彩!
第八项叫“晃腰”。就是人站在那儿身子不断地晃悠,挺凝神敛气的,训练协调性。练匀手,找感觉,找戏味。
老师说,京剧身段与武术相通,主宰于腰。以腰带全身。用的是太极的劲儿,不用太极的样儿。
“行肩跟背,欲进先退,欲左先右。”老师站在前排一面示范一面念念有词:“眼神集中看一点,头悬一根线,眉梢立起来,收小腹……”
老师念心法口诀:“花脸撑,老生弓,武生在当中,小生紧,旦角松。”
什么意思?花脸不总是那样两手撑开着的吗?这就是大感觉:豪爽,力量!老生呢?弓着点儿,含蓄,暗劲儿。武生呢?既要有花脸的豪爽“劲儿”,又要有老生的沉稳“份儿”,二者兼备,这叫“在当中”。小生呢,内敛,紧着点儿,紧在心里。旦角嘛,放松,松腰松尾骨。气要沉下来,腰和尾骨要放松。女孩儿一颦一笑,放松才美。
老师念另一个心法口诀:“三形,六劲,心意儿八,无意者十。”
意思就是:如果你形似了,横平竖直规范了,你就有了三成;如果你的劲头对了,你就够了六成;如果你心里有了,你就有了八成;如果你随心所欲了,化境了,你就有了十成。
“表演唱做讲究个‘弹性’,京剧最终看的是个‘味儿’。”
“往那儿一站,全身一层绒!”
什么叫“全身一层绒”?光彩!分量!一身佛光!一个气场!常年磨炼,潜心钻研,必得真传,必成正果。
最后一项是跑圆场。拉开山膀猛跑,50圈。
三个半小时转眼过去。一堂功下来,汗水湿透。
光阴荏苒。当年的小武生小武旦,如今挑起了剧团武戏这一块的重担,成了顶梁柱子。
一个又一个传统经典武戏在剧团轮番上演:《大闹天宫》、《十八罗汉收大鹏》、《挑滑车》、《八大锤》《金沙滩》《白水滩》《小商河》《女杀四门》《棋盘山》……
在《棋盘山》一剧中,葛倩倩以唱做念打的扎实功夫,塑造了窦仙童这一女山大王的真实可爱形象。看着舞台上横枪跃马,谁能想到她曾在练功时左手两次骨折,左脚半月板交叉韧带断裂重建?伤好后一如既往勤学苦练。《青石山》中的出手、勾刀,《杨排风》中的棍下场、把子,和孟良、焦赞、韩昌的对打,一丝不苟。
武花脸和武生行的谢李、曹先哲、宁彬等男青年演员,在勤学苦练,完成好演出的同时,认真钻研技导等工作,协助新创剧目的创排,为湖南武戏的发展努力做贡献。
更加年轻的一批有武旦李艳萍,李金蓉等。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中,我团宋(德珠)派传人黄丽丽老师,传授李艳萍的《打焦赞》、李金蓉的《扈家庄》,完美收官。真是可喜可贺!
众所周知,京剧武戏以激昂亢奋的锣鼓,英姿飒爽的身段,惊险刺激的开打,令无数新老戏迷血脉贲张。在京剧的鼎盛时代,武戏和文戏平分秋色,是京剧的半壁江山。在我们日新月异的当今,快节奏高时速的新时代,人们对武戏,对武戏所蕴藏的激昂亢奋精神的渴望是同样的,是更加迫切的!由于练功难度大,艺术生命短暂,流传剧目少等原因,造成了当下全国武戏人才稀缺,武戏演出越来越少的现状。武戏不多,新编武戏、新编现代武戏更不多,愿意拼搏吃苦去从事的也不多,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急在当下。这就更加彰显出我团青年武戏演员的金贵,彰显出现代京剧小武戏《红小鬼勇斗扇子队》创作演出的意义特殊。
愿武戏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