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阿坝 623002)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震中映秀纪念性和文化以及由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随着新时期特别旅游区建设理念的逐渐革新,在特别旅游区建设中,以康养小镇建设为基础开发体育产业对于特别旅游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实现特别旅游区建设中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必然途径,能够有效提升特别旅游区的经济效益。
现代特别旅游区建设发展中,体育产业的开发融入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代发展必然,以旅游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以体育产业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项目,两者之间具有着相互促进的功能[1]。
域内部就业安置的重要任务。而在特别旅游区内进行体育产业开发,就能够增加汶川特别旅游区内的就业岗位,为周边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群是由映秀、水磨及三江等3个古镇生态旅游区共同构成的,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尤其是体育文化,更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逐渐没落,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严重危害。而在汶川特别旅游区的体育产业开发中,就能够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奠定基础,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汶川特别旅游区的体育产业开发中,其背景是立足于现代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而其内容是以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群的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这就能够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碰撞与结合,以传统体育文化促进现代体育发展,以现代体育文化带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汶川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的开发是以体验性项目为主的,这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实现对汶川特别旅游区旅游市场的开发,更能够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为汶川特别旅游区的建设发展以及汶川县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推动汶川特别旅游区旅游产业经济与体育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
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体育产业开发中,是以震中映秀纪念性和文化以及由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共同组成的,其旅游区康养小镇群内部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及田园风情交相辉映,独具魅力,特别适宜休闲养生。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年平均温度16℃,空气含氧量高,在汶川县政府大力打造下已经成为离成都平原最近的康养小镇群。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体育产业开发的优势要从映秀、水磨及三江3个部分来分析。
首先,映秀,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下辖镇,是阿坝的门户,且有“水电之乡”的称号。映秀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映秀镇于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其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等多个水电站。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映秀受灾严重,国家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灾后建立抗震博物馆。2010年8月12~14日遭受严重泥石流灾害,灾区各项重建工作稳步推进,一股重生的力量茁壮成长。2017年11月,映秀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8年5月,首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在映秀落成。阿坝州坚持依靠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按照用最新的规划理念、最新的建筑材料、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施工管理的要求,坚持“不求大、小而美、精致、本色、安全”的基本原则,在建设防灾减灾示范区的基础上,将映秀镇建成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
其次,水磨镇地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靠近国家级5A风景区都江堰景区,距离都江堰市仅34km,有得天独厚的近距离优势。幅员88.44km2,旅游资源丰富,有黄龙庙宇、水磨古镇等景点。水磨镇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下辖镇,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主。水磨镇地处亚热带盆周山区,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充足,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现有都江堰青城山第十八景——黄龙庙宇,年平均游客为10000余人次,且该景点周围有50多亩荒山。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以后,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水磨镇,根据规划,水磨被打造成为了独具羌族特色的旅游小镇。2010年11月6日,汶川县水磨镇被正式授予国家4A级旅游区。水磨镇还是一个长寿之乡,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最后,是三江镇生态旅游区,它主要的地理位置是在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三江镇之所以被称之为三江镇,是因为这个地理位置是在西河、中河、黑石河的交汇处,故被称之为三江。另外,此生态旅游区的面积非常大,达188km2,距成都只有95km。三江镇非常的美丽,有蓝色的河谷,五彩的流泉,还有最原生态的森林,森林里还保持着各种奇异的花草,整体看来仿佛是一个原生的画卷。在这座城镇中人们的身心会更加的健康,因为这是一座远离都市的原生态旅游区,这里还被称之为“森林医院”,是许多都市人选择旅游度假的最佳地带。这里的气温很是温和,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平均的气温大概在12.9℃,就算是8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0℃而已,是夏季最佳的避暑地带,夏季每日的舒适时间非常的长,是外界的4倍。还有就是这里的环境质量也是非常高的,在全国的所有生态旅游区中算是一类一级的,平均的空气污染指数是25,与成都市相比是成都市的1/5。这里还可以通过树木的芳香剂和杀菌剂预防疾病;花草的香味可以提升智力,大自然的和谐可以陶冶身心,各种森林体育运动可以强健体魄。
在四川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体育产业开发中,要根据映秀、水磨及三江三镇的传统体育文化区别,进行差异化的体育产业开发,使其保证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给予游客更加民族化的体育体验。
映秀作为阿坝的门户,是汶川大地震抗震博物馆的所在地,并且在映秀镇的历史发展中,拥有着鲜明的红色历史文化,因此在映秀的体育产业开发中,其主要的体育产业开发内容包含了2个部分:其一,映秀红色马拉松赛之旅;其二,映秀红色之旅[3]。这2种体育产业开发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映秀的红色文化产业,在映秀红色马拉松赛之旅中,宣扬我国传统红色体育文化的同时,还能够使游客感受映秀的抗震精神,结合特别旅游区内的抗震博物馆,能够实现对汶川抗震精神的发扬。
水磨镇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下辖镇,其区域内羌族文化传承久远,具有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在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建设中,也注重了对于羌族特色区域文化的发挥[4]。因此,在水磨镇区域的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中,其体育开发项目就要以羌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充分宣扬传统民族体育文化项目,使游客感受具有民族风情的体育运动。在水磨镇的体育产业项目开发中,可以开展扭棍子、跳萨朗、斗鸡、羌族摔跤、抱蛋等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扬和推广。
在三江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的体育产业活动开发中,就要结合对现代体育文化结合发展的思考,并进行特色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研究[5]。三江区域内的体育产业开发内容主要包含了冰雪、水上运动,户外挑战性运动等方面,并将户外挑战性体育运动作为开发的重点,结合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实际,加强体育运动的创新性、包容性,既要充分发挥三江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又要蕴含现代体育文化理念,实现对三江特色旅游体育产业的构建。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三江瑶子山养生馆的开发,结合瑶子山特色的养生项目,与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的构建理念相结合,给予游客不一样的养生体验。
在四川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体育产业开发中,还面临着资金、宣传、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化的体育产业开发策略,促进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结合,推动旅游体育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资金作为汶川特色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体育用品采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6]。在汶川特别旅游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其资金解决的策略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特色旅游区建设的政府资金扶持。汶川特别旅游区作为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其进行体育产业开发融合的过程中,就要向汶川县政府、成都市政府乃至四川省政府申请建设开发资金,将汶川特别旅游区打造成四川省的地标性旅游建设项目,这不仅有利于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更能够推动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社会资金众筹。社会资金的开发与利用也是解决汶川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包括了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形式,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其产业开发的资金问题。
宣传是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中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了旅游区内体育产业开发的现实意义。在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体育产业开发的宣传开展中,就要注重对现代新媒体网络宣传渠道的利用,例如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网络宣传推送等,都能够有效促进其宣传工作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官方宣传作用的利用,将汶川特别旅游区作为四川省的地标性特色旅游体育试验区,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旅游体育文化魅力,提升其旅游产业影响力。
在汶川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的落实过程中,要加大国家各类运动产业规划的落实力度,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旅游和体育培训旅游,发动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增加户外运动的游客流量导入,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在这一过程中,以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群为主体,组织相关民族体育项目,实现对汶川特别旅游区体育产业开发项目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汶川特别旅游区的发展。
汶川特别旅游区康养小镇群体育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汶川特别旅游小镇体育产业开发中,要注重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入,实现传统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特别旅游区的旅游影响力,推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