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之眼,寻古诗之光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0-11-22 07:25:54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意象

薛 婧

河南省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堪称瞬息万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节奏也不得不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各个领域几乎都进入到了一个亚健康状态。这种现象蔓延到校园里,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古典诗词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大多停留在仅仅熟悉诗中名句的阶段,对于古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知之甚少。殊不知,作为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古典诗词,其魅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特别是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精品诗歌,对现在高中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甚至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高中古诗审美教育问题归因

1.学生角度分析。(1)学生对古诗审美兴趣淡薄。古诗因其创作年代的久远性,加上古诗语言言简意赅,讲究炼字炼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本身就给古诗的审美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高考当前,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自然把学习时间分配给那些易掌握,易出成绩的学科。于是,学生慢慢对古诗丧失兴趣,甚至出现畏惧古诗,厌烦古诗的情况。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单就成堆的古诗赏析题就压得学生无法喘息,更不要提进行审美教育了。(2)学生古诗鉴赏能力不够。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十分匮乏,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学习的兴趣之外,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必不可少。调查发现,高中生把过多的时间和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古诗的背诵和默写上,再加上很多学生对教辅教参的长期依赖,导致了现如今的学生思维迟缓,缺少对头脑的训练,更缺少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这种把考试成绩当作最终目标的古诗学习方法是非常错误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角度分析。(1)教师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通过古诗进行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无奈的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操控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古诗自身审美要素的深入挖掘,忽视了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情感之美,只是一味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赏析古诗的技巧上,所做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针对古诗的特点专门进行教学设计,认为古诗和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区别不大,直接对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解释,让学生背诵默写,或者直接解析古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早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通用模式,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被分解成支离破碎的碎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容易被限制定形。

三、教学策略

1.诵读吟咏,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流畅且感情浓郁的朗读,是感受古诗音乐之美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吟诵诗歌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自身诵读的专业性优势,给学生呈现一个标准规范的范读样式。教师在进行范读的时候,有意识地结合古诗的韵律和诗人的情感进行诵读,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一来,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过程中,就会去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语调,加上教师及时的指点,指导学生处理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只有抓住诗句诵读速度的快慢,注意节奏,并且在恰当的位置适时停顿,而不是“一气呵成”般一读到底,反复吟诵,才能逐渐走进诗歌创造的意境当中。

2.推敲字词,欣赏古诗的语言之美。语言是构建一切文学作品的细胞,它是极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炼字”是诗人在诗歌创作时近乎疯狂的苛求。在讲究“炼字”的过程中,诗人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区分词性,而不是全部的语言都反复推敲。因为一个贴切的,富有动态的词语,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整句诗点亮。用来写景状物的形容词,通过反复锤炼,可以将事物的特色无限放大。汉语的表达效果十分丰富,诗人通过灵活处理这些动词和形容词,使诗歌语言变得新颖别致。诗歌语言在表达效果上还具有不确定性,诗人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在诗句当中留下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抓住那些留白的部分,尽情发挥想象,尝试着与诗人进行精神上的沟通,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3.研究意象,品味诗歌的形象之美。诗歌中描绘的对象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景物形象;一类是人物形象;还有一类是事物形象。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有的蕴涵着诗人深沉的感情,有的寄托着诗人鲜明的思想,有的是为了烘托诗歌的氛围,有的可以表现诗歌的主旨。这些带有诗人感情的景物形象就叫做“意象”。与推敲古诗语言相似的是,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人在选取相同意象的时候,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产生的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有些诗人常常使用“曲笔”,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起来,借助拟人的手法,将想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赋予某种事物人的情感,即所谓的“托物言志”。通过研究古诗中的意象,学生既可以扩大诗歌的阅读面,又能够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4.融入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彼此融合而构成的,也是能够让读者沉醉其中的世外桃源。这就需要学生在鉴赏古诗时,充分发挥想象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诗人精心选择意象,然后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创设出意境,再凭借意境进行主观情感的表达。因此,通过反复体会意境进行诗歌审美鉴赏,才是理解古诗情感的突破口。

学生由内而外地体会古诗情感上的震撼,和诗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进而实现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目的。大凡渗透着诗人浓厚情感的作品几乎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凝聚在古诗字里行间的情感是永恒的。诗人们的高贵品质犹如座座灯塔,点亮了学生纯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进而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