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苗
社会体育专业“五岗贯通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周 苗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文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从“五岗贯通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内在联系、“五岗贯通融合”的具体实践过程着手,探索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方法,为社会体育专业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五岗贯通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自2014年提出以来,在政府的全面推进下、学校和企业的协力合作下,逐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让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岗位能力与专业能力、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对接,使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从设立以来坚持校企合作,联姻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摸索了才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形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合作双赢的具体做法。这为双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明确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同年8月,颁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试点在全国全面开展。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的学徒制进行了安排。广东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出台广东省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时,省教育厅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 年)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创新强校工程”考核范围,引导全省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其次是加大经费投入并组建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工作指导。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注重校企合作办学,构建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将产业学院、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双精准”育人的重要举措,与微软中国、苹果、思科、华为、联想、金山软件、蓝盾股份、小米、一汽大众、横琴长隆、三一海洋重工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发展、企业的合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社会体育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特征和体育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与珠海长隆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了“1+2”模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了“五岗贯通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五岗贯通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贯通于教学全过程,且每一“员工”任一工作岗位都融合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的实践过程。
表1 “五岗”具体实践过程和内容
教学环节具体内容 认岗了解岗位类别:救生员、水世界操作员、康体指导员等;熟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岗位前景、职业发展路径。 试岗进入具体岗位,在企业老师带领和指导下体验救生员/水世界操作员/康体指导员/真实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 轮岗根据水世界日常运转的工作环节,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流学习、体验、实践,熟知整个运转流程和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 顶岗经过认岗、试岗、轮岗的学习和实践后,学生直接参与水世界的运作,独当一面,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 从岗顶岗之后,学生正是进入职场,从事岗位工作,完成就业。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实践,在工作中进行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的学习,使学习、工作不断交替,融合一体。通过这一循环模式,使学生不断地锻炼工作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树立职业精神,体验学生、员工的角色交替,成功地实现了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因此,“五岗贯通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能使学生逐步融入企业,逐步适应岗位,逐步提高能力,最终完成职业定位,让学校、学生、企业之间能互相认可,形成良性运作。
“五岗贯通融合”是一个从认岗、试岗、轮岗、顶岗到从岗的连续的、循环的实践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实施都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都离不开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因此,它对校企合作的深度、企业教师的参与度、教学实训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而现代学徒制能让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同时具有学徒的身份,它以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为特点,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为基本目标,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赋予了新时代的含义和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1]。它是一种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下更能容易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岗位培养、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学徒双重身份等。可见,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完整、流畅地实施“五岗贯通融合”的教学全过程。
联姻高企与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依据五岗育人模式,真实与模拟岗位环境相结合,五岗轮换为实践路径,校企协同培养为实施手段,搭建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的“五岗”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证书鉴定、赛事服务、体育器材研发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将协同育人平台逐步打造成集教学、培训、服务、研发为一体的高水平教育实训基地。
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主要面向珠三角和广东省范围健身俱乐部、水上运动行业及相关产业,与长隆集团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人才。首先确定职业面向,精准育人,见表2。其次,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熟练掌握水上运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健身指导能力、游泳技能和水上运动运作与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健身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社区健身指导、健康服务、游泳救生、水上运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后,确定试点模式:采取招工招生同步的方式,教学组织模式采取校企工学交替培养(简称“1+2”,即第一年在学校,后两年在企业)。学生第一年在学校主要进行五育融合、第二课堂、群通用能力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岗位认知,通过模拟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试岗的体验。第二年开始进入企业学习、实践,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开始认岗、试岗、轮岗、顶岗、从岗的实践教学过程。
表2 社会体育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的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或技术领域)证书(等级)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水上运动、健身俱乐部、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游泳救生员私人教练(国职初级)团操教练(国职初级)体适能教练(初级)
表3 课程模块及模块内容
课程模块具体课程 水上运动游泳与救生员考证、运动训练与方法、游泳专项技能提升(1)、水世界操作员岗位认知、救生员岗位认知、水上安全防护知识、现场急救实操、游泳专项技能提升(2)、安全防护实操、现场赴救实操、操作员实操等 健身健康健身原理与方法、功能解剖、健康体适能、康体中心岗位认知、康体指导员实操等 市场运作体育认知、市场营销实务、商务礼仪、商务沟通、俱乐部运作实务、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户外拓展、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实战等
长隆学徒制试点主要针对珠海长隆集团的水上运动、康体中心培养的专业人才。为培养适应长隆水上世界和康体中心运作所需的综合性人才,课程模块的设计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根据五岗贯通融合的要求,对接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部结构,分为水上运动、健身健康、市场运作三大模块。每一模块内部遵循认知岗位→尝试岗位→轮换岗位→顶替岗位→从事岗位的过程,课程之间构建螺旋式递进上升的关系,见表3。
根据长隆集团水上服务行业岗位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构建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见表4。联合企业师傅共同开发每一层级实训项目,及时将行业企业最新工作任务转化为实训项目,不断完善实训项目教学标准、实训设计、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训质量,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表4 社会体育专业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层级具体实训项目 基础能力实训水世界操作员岗位认知、康体中心岗位认知、救生员岗位认知、游泳专项技能提升(1)等 专项能力实训现场急救实操、游泳专项技能提升(2)、安全防护实操、现场赴救实操、操作员实操、康体指导员实操等 综合能力实训水上运动管理与实践、救生员顶岗实训、操作员顶岗实训、康体指导员顶岗实训等。
课岗融合即课程的设置根据体育行业岗位设置,课程目标根据岗位要求设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做到课程标准与工作标准、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是上岗前提,因此课证融合是在课岗融合的基础上,将证书的知识能力要求和考核要点融入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岗位、证书要求一致[2]。即对接救生员、水世界操作员、康体指导员的岗位能力,长隆集团深入参与专业教育,对接其行业标准,对应岗位能力,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整合。通过课岗融合、课证融合,构建起“基本技能对应初级证书+核心技能对应中级以上证书+综合能力对应相关证书”的递进式“课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水上运动模块中的《游泳与救生员考证》、游泳专项技能提升(1)游泳专项技能提升;(2)课程依次对应救生员证、社会体育指导证(游泳)。《游泳与救生员考证》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救生员的岗位要求标准相对接,游泳专项技能提升(1)(2)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体育指导证(游泳)的岗位要求标准相对接,资格证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并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标准、新技术融入其中。做到课岗合一、课证合一,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3]。
“五岗贯通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学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规律,有序地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但缺乏企业和市场经历。而企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历、敏锐的市场意识,但缺少教学组织管理经验。可见,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形成互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何有效地让教师和师傅携手,共同培养学生,打造一支能带好“徒弟”的师资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鼓励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学会最新技术运用,积累实战经验。二是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岗教学,与企业教师合作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同岗体验、同岗锻炼,实地解决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注重企业师傅的培育,专业教师们多走进企业、走近师傅,深入地与企业教师进行交流,校内教师分享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企业教师分享工作技巧、工作方法、技术操作等,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四是校内教师注意将企业文化、企业经验、企业技术和师傅技巧带进课堂,对接教学内容开发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五岗贯通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教学主体、教学场所、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其教学评价方式也需要与之相适应。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员工,他们的评价应更注重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考核,因此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注重工作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采用“多元多维多样”的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同行、自己及顾客等。二是评价维度多样化,从工作完成、工作能力、顾客维护、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评价手段多样化,线上评价与线下点评相结合。以此来“诊断”学生学习、实践、工作效果,引导学生发现工作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适时调整自我,激发竞争意识,勉励共同进步。
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渐变化,教学改革也在日益推进,为了适应教育的需求,学校、教师、学生也在紧跟变化,适时调整,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以技能培养为主才培养模式,它既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素的集合体。随着现代学徒制在国内职业教育界的“名头”越来越响,社会、企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也逐渐全面。社会体育专业通过与长隆集团的合作,探索了切实有效、校企协同顺畅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路径,构建起“五岗贯通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搭建了高企深度融入的协同育人平台、制定了“五岗贯通融合”的培养方案、形成了“水上运动+健身健康+市场运作”的课程模块,构建了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课岗证”融通的教学内容、建设了“教师+师傅”的师资队伍。这些精准对接、校企协同、工学融合的可行性做法,为广东特色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增添了色彩,为兄弟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此项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成功的经验。
[1]冯芳.国校企合作新形式——“现代学徒制”、“新学徒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2008(1).
[2]周苗.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体育风尚,2019(8).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4]宋萍.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校内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J].大众文艺,2018(24).
[5]蔡宇宏,申彪,朱东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思考[J].汽车实用技术,2018(22).
[6]管秀君,肖杨.关于校企合作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Five-post Integration"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 in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ZHOU Miao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 Guangdong, China)
本文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五岗贯通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8GWQNCX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苗(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