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无锡 214121)
1986年,我国高校首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制定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措施,这成为提高我国校园体育竞技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8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在两年内向足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进行调整。各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除足球、冰雪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增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在教育部2018年最新公布的文件中,具有高水平运动招收资格的高校达到了279所。其中,具有足球项目招收资格的高校由2017年的77所,增加到2019年的181所,增幅近100%。自2014年国家大力开展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以来,为打开校园足球上升通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通过教育部门政策,给予的升学渠道在“四级教育体系”中有效衔接,体现了我国发展校园足球的决心。大量的青少年投入到足球训练中,不断地拓宽足球发展道路,给予家长信心,保障升学通道,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校园足球”通过确立足球特色学校为入口,向职业联赛与高等院校出口不同类型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目的是“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培养校园足球人才”“整体提高我国的足球竞技水平”。高等院校作为校园足球“四级教育”的输出渠道,在整个校园足球的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通过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方式,通过“高考+专业测试”的方式为校园足球培养出的足球优秀人才给予升学渠道。但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足球运动队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方式,引进部分足球人才,但招生名额极少。所以,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运动队的队员构成主要来自于本学校的普通足球爱好者,没有过多的足球训练经历、没有较高的足球竞技水平,优秀足球人才的引进方式成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足球技术水平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校园足球自2014年开展以来,已有6年多的时间,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发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报告(2015-2019)》中显示,我国目前已在全国38万所中小学中遴选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4126所,设立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35个,在全国布局建设“满天星”训练营47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181所。建设速度可称之极速发展,如此之快的发展下,是否应该考虑,这么庞大的足球青少年人口,除了职业队员的输送外,绝大部分的青少年要通过升学渠道,使他们坚持足球道路,那么181所本科院校最多招收人数不过2000人,其他球员的升学问题如何解决?
客观上,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竞技水平的差距较大,我国自1992年足球联赛职业化以来,由此前的甲B联赛正式更名“甲A联赛”,正式走向职业化道路。大学生足球联赛自2000年才正式开展。对于职业球员而言,足球就是他们的工作,是“吃饭的家伙”。对于学生而言,考上大学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上大学后足球技术水平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首位,所以对于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及专注度与职业球员无法相提并论。北京理工大学既作为职业联赛“中乙联赛”的参与者,又在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成为佼佼者。很明显的看到,大学生足球联赛的佼佼者在职业联赛的表现低迷,可以说大学生足球技术水平与职业球员还有较大差距。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同样面临此问题。另外高水平运动员分配专业存在很大问题,高校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方式升学的球员分配专业均为非体育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分配专业为法学,北京大学分配专业为工商管理等。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意向占比最高的为体育教师,但由于其专业限制,致使其毕业后无法从事其项目的教学工作,这也是目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普遍存在问题,不能选择适合其自身的专业,无法从事体育类教学工作及发挥其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足球特长生招生单位数量极少,以江苏省为例,只有不到10所高职高专院校具备招收足球特长生的资格条件,那么在建设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时,仅有10所院校是由具备一定足球技术水平的球员组成的,其他院校的高水平队基本是由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业余足球爱好者组成,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而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之下,本科院校招收足球的名额已经增加至181所,若每所院校每年招10人,那么就可提供1800个左右的名额,这一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大量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不光要增加本科院校的招收数量,同时要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数量及名额,13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加入,定能使得我国庞大的校园足球青少年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院校类型,发挥自身所长。
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的竞技水平差距较大,很大程度和竞赛的强度及竞赛场次的差距较大有关,职业联赛平均每周正式比赛场次1~2场,且热身赛及训练赛1~2场,而大学生足球联赛每年只有一次大学生足球联赛,分为3个组别,本科与高职组分开竞赛,如该队无法从本省出线,则该队伍每年正式比赛仅为3~4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足球水平的发展,我国本科院校为8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为1300多所。如果能建立一个本科、高职共同参与的多级别联赛,则会整体提高我国大学生足球竞技水平,且有力地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足球竞技水平、营造良好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专注于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等行业的“一线”人才,并注重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要高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习多以实践为主,学生的操作技能较强,就业率高,这种办学形式十分适合文化基础略低的足球特长生。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满足部分足球特长生的求学需求,培养他们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解决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利用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协商冠名赞助事宜,解决训练及比赛费用、实现校企共赢,实现学校、运动员、企业而言的“三赢”局面,有效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