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管浩
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类的野心,也为人类对未来城市的想象提供了一条愈发清晰的探索之路。
什么是“数字孪生”?
所谓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物理实体”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虚拟模型”。这个“虚拟模型”被创建在信息化平台上提供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与电脑的设计图纸又不同,相比于设计图纸,数字孪生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对实体对象的动态仿真。也就是说,数字孪生体是会“动”的。其“动”的依据,来自实体对象的物理设计模型、传感器反馈的“数据”,以及运行的历史数据。实体对象的实时状态,还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连接”到“孪生体”上。
就好比,在平行的数字世界,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他孕育、出生、成长、工作、退休的每个阶段,都与真实世界里的你完全同步。这个数字世界里的“双胞胎兄弟”甚至还会去未来看一看,告诉你,你在未来可能会生什么病,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在健康方面如何花钱最合理?
而作为一个从工业领域衍生而来的新名词,数字孪生城市则主要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网络空间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孪生城市,它以数字为基础,对城市治理进行运营、决策。作为一项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下提出的新名词,数字孪生城市虽然在场景应用上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它的提出,对当前城市治理存在的困局势必会带来一些破解思路。
今天的算力已经低到了可以把整个城市,不仅是工厂,包括我们的产业集群,都架在一个数字空间,很多城市也已经开始了数字孪生城市的规划。利用城市信息模型和叠加在模型上的多元数据集合,打造精准、动态、可视化的数字孪生城市大脑,通过智能分析、模拟仿真,洞悉人类不易发现的城市复杂运行规律、城市问题内在关联、自组织隐性秩序和影响机理,制定全局最优策略,解决城市各类顽疾,形成全局统一调度与协同治理模式。借助智能大屏、城市仪表盘、领导驾驶舱、数字沙盘、立体投影等形式,可一张图全方位展示城市各领域综合运行态势,并根据不同主题分级分类呈现,帮助城市决策者、管理者、普通用户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体验城市发展现状,分析趋势规律。
在2017 年,临港就启动了“智慧临港BIM+GIS 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 BIM+GIS 构建精细化的“虚拟临港”。该平台也是首个城市级地理建筑设施融合的数据平台,覆盖整个临港 315 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它原样复制城市的建筑地理构造,既包含道路、建筑等重要设施的高度、坐标等地理数据,也包含管委会、滴水湖地铁站等重要建筑的内部结构、房间布局、管线铺设等对象化设施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人口热力图、实时交通车流、停车库状态、视频实时监控等城市运行态势,也可以通过无人机采集回传到中心的数据进行图像自动识别分析,智能发现识别垃圾倾倒、违章建筑、高密人(车)流等异常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推演和预测。
提到智慧城市,大家会想到IBM在2010年正式提出的“智慧的城市”愿景。在IBM的构想中,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庞大的生命体,那么,越来越多的“神经元”正在触达末梢角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上海是世界上拥有幕墙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去年起推进玻璃幕墙“一楼一档”信息入网,年底前将实现1.3万座幕墙建筑的在线实时监控。不仅如此,还有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海量数据,都被连接“在线”。
为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2020年4月,上海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模拟城市全要素生态资源”的新要求。在政务服务上实现“一网通办”,在城市运行上“一网统管”。
从2018年率先提出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一网通办”带动了政务服务改进、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一网统管”则促进了城市管理精细化,保障了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织密“虚实”两张“能源互联网”,就为城市功能“命脉”上了“双保险”,同时也为上海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因此,抓好“两张网”建设也是今年上海市工作的重大任务。
疫情期间各类“房态图”成为社区防控的重要工具,如果这些存在于黑板、图纸上的作战图,可以放进手机随身携带、修订,就能成为社工手中的利器。今年5月,位于浦东的花木街道与上海市测绘院签约,启动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项目,一座虚拟世界里的花木诞生。
疫情期间,花木基层一线开展了大量数据排摸和筛查工作,为了有效运用这些来之不易的数据,花木街道推出了一个覆盖全街道的市民信息系统。该系统落实到基层最小的单元“户”和“人”,形成“一街道一图”“一小区一图”“一楼一图”“一房一图”,每个层面的数据管理和维护权限开放给相应的社工,寓数据的更新维护于使用中。这一系统不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发挥作用,日后还能在人口管理、基层党建、志愿者工作、社区养老、物业管理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数字孪生城市”还全面支持移动端操作,方便社工在走访时即时修改数据,与此同时将根据用户不同的岗位、级别严格划分权限,呈现个性化的界面和内容,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的数据安全。接下来,“数字孪生城市”还将同步拓展公共服务、商业办公等系统,打造智慧服务、智慧营商、智慧交通等平台,以及“市民直通车”“政企直通车”等应用场景。3年内,通过深入采集城市全景数据,并结合5G、物联网等技术,“数字孪生城市”将进一步丰富功能,提升数字化社区治理的效能。
万物互联的时代,数字孪生城市的提出并不意外。而在海量数据基础之上提出的数字孪生城市,无疑是实事求是,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的。因此,在数字孪生城市提出之后,学界形成普遍共识: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数字孪生城市是作为数字城市的目标,是智慧城市的新起点,能够赋予城市智慧化重要设施和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