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欣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 在优越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下,作为未来建设者的部分大学生,却抱着一种享乐心态, 甚至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变身为“啃老族”。高职教育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高职学生限于自身学情特点的限制, 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思考,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要到哪个区域就业, 从事什么行业和岗位工作等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高职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够对自己各方面的特质有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 进而制订具体工作计划。这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之一。 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对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研究较早。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03 年在波士顿宣传职业指导概念,并于1909 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使得职业指导进入科学研究时期[1]。 当前被广泛接受并实际应用于实践指导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萨柏和马兰德等学者的生涯及生涯规划的概念, 帕森斯和霍兰德等学者的职业指导理论, 金兹伯格和萨柏等学者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学说, 施恩等学者的职业锚理论和生涯彩虹图绘制等[2]。 总之,国外已经形成了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派别,模式不一,见解各异。上世纪90 年代西方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传入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开始发展。虽然国内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积极研究, 但主要是将国外研究内容进行翻译和转化,缺乏必要的创新[3]。
由于文化差异、理念悬殊,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国内许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都以学生就业率为中心, 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工作, 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及职业长远发展的关注, 这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纯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乏针对学生自身需求的体验性教学, 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大,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现有研究证明,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和效果与学生的就业能力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权重尚不明确, 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4]。以往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缺乏数据支持和实例证明。通过科学、成熟的统计预测分析方法, 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是解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题的有益尝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首先,可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方向。其次,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构建[5],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讲授方式。 最后,也可为就业相关部门决策者在研讨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 就业层次时找准影响因素,明确改进方向,以备科学决策参考之用。
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入手, 综合各类文献中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描述, 总结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若干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集中在个人、环境、职业等方面。
课题负责人采取一对一深度访谈的方式, 选取高职院校一线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党总支书记、招生就业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首先,运用开放式访谈的方式,了解受访者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随着访谈的深入,依据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半开放式的访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主要的询问方式为:您觉得在平常工作中, 就业目标明确的高职学生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方向?访谈后, 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如表1 所示。
表1 访谈主题分析示例Tab.1 Sample of interview topic analysis
在设计开放式问卷时, 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比较抽象,被调查者难以直接写出答案,特将问题描述为“您认为在日常接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就业的质量和方向?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际体会,将影响因素逐条、详细地罗列出来。开放式调查问卷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发放,被调查者为随机选取的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党团干部)10 人、 一线教师8 人和学生干部25 人,共发放问卷43 份, 回收有效问卷40 份, 有效率93%,最终得到特征条目17 个,各条目的频次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开放式问卷特征条目统计结果Tab.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open questionnaire feature items
对上述17 个特征条目进行归类整合后,编写预测问卷,并在某高职院校面向学生、教师和一线管理人员发放问卷320 份,回收有效问卷288 份。通过相关分析,将区分度不佳的条目删除,最终保留15 个条目。 这15 个子因素归属于4 个主因素,共同构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递阶层级结构模型。
主因素B1 为个人因素, 包含C1 (学习成绩)、C2(目标确定)、C3(人际交往)、C4(适应能力)等4个子因素。 具体解释为学生本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想法以及个人学习成绩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主因素B2 为环境因素, 包含C5 (就业形势)、C6(经济收入)、C7(家庭期望)等3 个子因素。 具体解释为学生的收入环境,如就业形势、家庭对学生本人将来就业的想法以及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主因素B3 为职业因素,包含C8(职业类型)、C9(职业声望)、C10(行业发展)、C11(职业标准)等4 个子因素。 具体解释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一些想法,如,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如何? 发展前景如何? 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等等。
主因素B4 为学校因素,包含C12(学校教育)、C13(学校声望)、C14(学校特色)、C15(机会数量)等4 个子因素。 具体解释为学校所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的社会地位、学科优势及学科特色等。
本文拟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子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邀请9 名职业教育专家对各层级因素进行两两相互比较,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取值在1~9 之间,具体标准如表3 所示。取9 名专家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各子因素最终对比值, 并据此构造判断矩阵,目标层、主因素层判断矩阵分别如表4 和表5 所示。
表3 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设定标准Tab.3 Relative importance scale setting standard
表4 目标层A 的判断矩阵Tab.4 Judgment matrix of target layer A
通过计算, 各一致性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 均小于0.1,可以认为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求解一致性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权重除以权重和,作为自己的值,最终总和为1),就可以获得不同因素的权重。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分布如表6 所示。
从表5 数据可知, 在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布中, 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为: 环境因素B2>个人因素B1>职业因素B3>学校因素B4。 二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为:C7 家庭期望>C5 就业形势>C1 学习成绩>C6 经济收入>C3 人际交往>C9 职业声望>C10 行业发展>C8 职业类型>C2 目标确定>C13 学校声望>C12 学校教育>C15 机会数量>C14 学校特色>C11 职业标准。
通过研究发现, 家庭期望是高职学生就业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即家庭对子女未来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干预和更高的期望。家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规划、未来就业等干预较多,学生始终处于“不能断奶”的状态,独立性差,不能独自对未来道路作出抉择,所以希望自己的就业选择与家庭的期望相符,按照家庭的安排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就业形势、经济收入、学习成绩位居前列,也与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相符。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布局有了重大调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指导下, 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方针和举措影响了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举措, 会造成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上下游行业经济效益下滑,进而影响就业市场;再比如,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化工、印刷、纺织等能耗高且生产过程会引发污染的行业受到较大影响,相应的就业形势也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购买力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关注职业的收入水平就成为每个高职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时侧重考虑的一点[6]。
与人沟通交流是开展社会性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此学生都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 希望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尊重,也是学生的普遍看法。 行业发展前景、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同样也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同时,就读学校的社会地位及声望、教育水平、学校就业资源、专业优势等是学生对于就读学校的考量重点,同样也影响其职业发展。而入职标准、 难易程度则是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所有影响因素中排序最靠后的。
基于上述排序结果分析, 为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 家校联合,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树立目标、制订计划。学校应鼓励家长放手,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永远当雄鹰翅膀下的幼鸟,也不要让孩子拘泥于家乡,应该让他们勇敢地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拼搏,用自己所学所长和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时,学校也可给家长推送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相关信息, 让他们从工作者的角度帮助子女分析问题[7]。 学校则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理论教学优势, 特别是可以利用往届学生的就业统计数据,向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能认清实际、脚踏实地,科学谋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表5 主因素层B 的各因素判断矩阵Tab.5 Each factor judgment matrix of principal factor layer B
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和监管措施帮助其树立自律意识。因此,学校应加强学风管理,从课堂考勤、学习效率、听课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并借助相关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演讲、实践等[8],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当然,学校更应突出专业特色,丰富专业建设内涵,在专业定位、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课堂监控、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科研开发等方面下工夫[9]。 紧跟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创造加分项。
通过构建模型、比较各因素权重,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道路; 其次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讲授方式;最后也可为就业相关部门决策者提供参考。
表6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布表Tab.6 Weight distribution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