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研究

2020-11-21 05:37李锡坤曲鑫鑫王惠敏
关键词:入口南京景观

倪 妮,李锡坤,曲鑫鑫,王惠敏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地概况

1.自然条件。南京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东部,长江下游,地貌特征以低山缓岗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南京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1]。

2.人文环境。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曾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2]。南京为江南园林之起源,文化底蕴和地域属性厚重且独特,其多元性、包容性等双重特点,深深根植于南京城市居民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中。

(二)调查对象

考虑本文研究方向及调查目的,选取南京范围内历史悠久,能切实反映南京发展脉络的历史名园为典型代表。经多次调研,最终选定瞻园、莫愁湖公园、煦园、愚园、鸡鸣寺及甘熙宅第等6座历史名园为调研对象,所选取的样地具体情况如表1。

(三)调查方法

依据样地入口具体概况,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对6个样地植物特征及配置特点在四季的不同表现进行调查。利用卷尺、激光测量仪对样地胸径大于2cm的乔木及灌木进行丈量,详记样地内植物类别、高度、株树、冠幅(蓬径)等植物物种特征及公园入口植物配置方式、群落结构、季相变化等,并进行拍照保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物种特征分析

1.物种组成分析。在6座历史名园入口的植物种类统计中,包括调查范围内的观赏性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显示,6座历史名园入口主要植物种类共计39种,隶属38属33科(见表2)。

表1 6座历史名园及其入口特征

表2 6座历史名园入口植物类型

2.物种频率特征分析。对南京市6座历史名园入口的乔木、灌木、草木三个层次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频率大于7%的乔木树种有4种,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银杏、雪松、海棠、香樟。其中,银杏以18.5%的相对频率位居第一位,青桐、广玉兰与椿树最低。历史名园入口植物以灌木树种为主,灌木显示频率大于7%的有4种,依次为红花檵木、南天竹、无刺枸骨、圆柏。细叶麦冬、红花酢浆草、吉祥草为主要地被植物,时令性花卉包括一叶兰、海棠、杜鹃及羽衣甘蓝,少量藤本植物包括木香、蔷薇及常春藤。

(二)配置特点分析

1.群落结构分析。(1)水平结构分析。根据调查可知,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景观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以规则式居多。瞻园、愚园、莫愁湖公园及甘熙宅第入口内侧皆采用了左右对称配植的规则式水平结构。鸡鸣寺由于地形的缘故,入口植物采用自然式方式,种植于入口山坡一侧,且以早年自然生长乔木灌木为主;煦园入口,将丛植的刚竹、孝顺竹与漏窗搭配,形成隔而不围的空间结构;甘熙宅第南门以景建山石为主,配以自然式的藤本及低矮葱绿的灌木,形成良好视野的观景平台。(2)垂直结构分析。南京六座历史名园入口植物以灌木为主,多采用乔灌草相结合方式。由图1可知,瞻园、莫愁湖公园、煦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中上层植物高度在580~900cm,上层植物多为银杏、桂花、香樟等,中层植物为观赏性灌木,如红花檵木、海棠等;甘熙宅第与愚园则采用乔灌形式的垂直结构与前者形成对比,高度平均为200~300cm,此种差异与入口面积极具关联性。鸡鸣寺为乔灌草结合类型,由于位于山麓之上,整体垂直结构最为明显。按照植物观赏特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3],创造出不同入口的植物群落景观。

2.色彩搭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在色彩构成比上,绿色占30%~46%,红色占20.45%~22.35%,紫色占3%~4%,黄色占18.35%~20%,白色占9%~10.20%;在色彩搭配上,历史名园入口植物色彩明度多采用中短调配色,利用明度较低的色彩增加重量感,与暖色搭配组合,营造传统含蓄、典雅的周边氛围。

图1 6座历史名园入口植物垂直结构图

图2 6座历史名园入口植物色彩搭配图

三、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景观地域性表达

园林植物景观的存在状态与地域环境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内在联系,而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研究的核心就在于寻求并建构起这种联系[4]。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地域性表达包括自然、人文、公园特质及入口形式四个方面。

(一)基于自然因素的地域性表达

自然因素是植物景观存在的基本环境,气温特点、降雨量、无霜期等直接作用于不同地域植物景观的设计表达。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具有独特性和适宜性两层含义[4],在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景观中,可从本土植物、自然群落及特色树种运用三方面进行考量。

1.地带性乡土植被的选用。地带性乡土植物是地域性植物材料的重要体现,乡土树种所带来的植物文化与南京居民产生独特的地域性情感。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园林绿化必须考虑其适生性[5]。南京历史名园入口选用大量本土植物,通过乡土树种呈现地域自然面貌。如南京居民尤爱松竹,各园皆有种植松竹柏,以此表现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这一情感藏体的手法赋予花木丰富的文化信息。

2.自然群落结构的运用。近自然植物群落设计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构建稳定生态的群落结构,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6]。南京历史名园在植物材料选择及自然群落结构上多以南京乡土优势植物为主,其中乔木是将香樟、银杏、大叶女贞等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混合,搭配红花檵木、南天竹等灌木及表现良好或具有特殊含义的外来植物形成近自然群落结构。

3.特色植物运用。南京历史名园入口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市花、市树及传统植物上。南京市市树为雪松,历史悠久,深受广大当地居民喜爱。鸡鸣寺入口雪松数量居多,并以盆植方式与入口景建进行结合。在传统植物上,南京历史名园入口运用竹、柏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植物,以此形成联想上的应用定式,反映南京古老历史及居民的生活态度及特质。

(二)基于文化因素的地域性表达

南京历史悠久,私家园林众多。瞻园、莫愁湖公园等私家园林深受南京历史文脉与传统文化影响,具有浓厚地域历史气息,植物景观亦是如此。

1.秦淮文化的意境引入。秦淮作为古城金陵发展的始端,孕育着深厚的南京文化。秦淮文化所包含的古代文学、市井文化及建筑文化等成为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意境生成的主要映射。意境是属于心理现象,它不是真实的空间,而是心理感受空间[7]。以建筑与古代文学为例,南京古典建筑多利用青砖黛瓦、回廊格窗及诗词歌赋,营造诗情画意的情感空间。相应来说,为表达临泉隐遁的意境,历史名园入口植物或选择松、柏、竹类及鸡爪槭等柔软却遒劲的植物表现文人墨客的性格特征,或选择桂花、银杏、海棠等瑞气吉祥的植物进行托物言志。

2.吉祥文化的寓意延伸。南京云锦以其多彩的图案及深厚的吉祥寓意成为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选择与配置上,吉祥寓意一直贯穿始终。以瞻园为例,瞻园选用银杏、桂花、红花檵木、小叶黄杨等7种植物进行搭配,每种植物皆有相应的吉祥寓意,如桂花象征登第之意,银杏、南天竹寓意健康长寿、幸福吉祥,以此来营造浓厚的吉祥文化氛围。

3.金箔文化的色彩沿用。金箔文化在江苏地域由来已久,古代多用于皇室服饰,颜色鲜艳靓丽,制作精致。而金箔文化中的色彩运用正体现了南京地区装饰用色的特征:对温暖、明快的色彩具有偏好性,弱色及次色鲜少使用。南京历史名园入口植物色彩的搭配沿用了此特点。以桂花、冬青等常绿植物为四季基调,同各季观花植物进行组合,色彩明快、鲜明且强烈。

(三)基于入口形式的地域性表达

地域性的园林景观不仅指整个地域环境下孕育出的园林文化及其特征,更包含该地域下各园林之间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被调查的6座园林皆属于历史名园性质,但在不同场地概况和设计者意图影响下,入口形式有所不同。

1.围合型庭院式入口。围合型庭院式入口是中国历史名园中最为常用的入口形式,具有较强的聚合感及私密性,适于在入口处营造幽静的景观氛围。在植物配置形式上,园林可有所不同,如瞻园采用植物对称规整式种植,垂直结构与建筑契合,视觉开敞且大气。煦园则将慈孝竹、刚竹配以南天竹、山茶等灌木,与太湖石、卵石铺地及龙墙、漏窗形成自由精致的小空间,充分体现江南私家园林小而巧的精髓。

2.半开敞型建筑式入口。半开敞型入口空间形态较为自由,与外界空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无强烈的围合感,植物空间形态丰富。园林可采用U型对称式,将灌木丛与建筑小品形成入口空间,突出建筑主体地位;或采用L型植物水平种植形式和高乔低灌结合的垂直形式,形成疏透开朗的空间环境。

3.开敞型植物造景式入口。开敞型植物造景可在植物空间形式上进行丰富,采用乔草和乔灌木垂直结构,增强竖向结构视觉体验感。如:位于南京市鸡笼山东麓山阜上的鸡鸣寺,依地形之托采用自然式造景,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没有一定的规则,或孤植或三五成群,形成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8]。

四、结语

地域性景观是依托地域本土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而形成的独特空间,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价值,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体验驱动的文化诉求[9]。园林植物是地域性景观的关键要素,不同园林入口植物的物种和配置形式都有其独特性。因地制宜,尊重场地,将入口植物材料的选择、配置的形式、色彩的搭配等与地域背景相融合,重视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发挥其独特性,将更有利于公园地域性氛围的整体提升和体现。

猜你喜欢
入口南京景观
“南京不会忘记”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南京大闯关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