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维修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2020-11-20 07:24吴畏张义杰江峰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期

吴畏 张义杰 江峰

摘要: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航空装备维修中所使用的各项技术装备,这些技术装备对于航空飞行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加强对航空装备的维修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当前,我国航空装备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航空系统越发先进与可靠,为此航空装备维修人员要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并且加强装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以提升航空装备的稳定性。在本文中,将对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对策进行分析,为航空装备的维修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工程;精細化管理

与航空装备的研究系统相比较,我国航空装备的维修工作缺乏先进的技术,也缺少系统化的规划管理,从而导致航空装备的维修效率较低,质量也无法保证。而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最低的成本与最精准化的方式实现对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有效管理,准确把控航空装备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通过精确的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最有效的维修,对于提高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工作明确具体的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人员身上,要求每个工作人员保证高质、高效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一次性落实,做到日清日结,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对维修情况进行检查,若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航空装备维修工作内涵

航空装备的维修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完成,工作中还涉及交叉作业,当前我国有些航空装备维修部门正在尝试利用自身已有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所涉及到的专业包括特设专业、电子专业及机械专业等,不同专业所包含的内容都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具备多种学科经验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并且根据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经验来看,在装备维修中出现的油液问题、飞行参数问题、控制设备质量问题等,虽然都具有独立性,但同时又有相关联的工作内容,所以必须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装备维修也愈加复杂,为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维修管理工作方法,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对维修工作进行整合管理,实现航空装备维修的精细化、严格化要求,避免维修差错的发生。

3. 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精细化管理要素

3.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素,良好的组织结构形式具有统一的工作目标,能够实现信息流畅传递,可协调性较强。在精细化管理中,组织结构要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以此提高航空装备的维修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涉及较多部门,为此实现信息的流畅是非常必要的,保证命令、反馈都能够顺利抵达相应的部门,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组织结构包括三部分,即场外团队、场内团队及保障团队。其中,场外团队主要负责协调管理、指导与监督工作,要求场外团队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负责飞机起飞前后的检查与维修工作;场内团队主要负责安全调度与质量控制,在内场对航空装备进行全面检查与维修;保障团队主要负责提供维修器材、油料及车辆等方面的支持工作。通过三个团队的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组织结构形式,才能保证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3.2工作流程

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高效完成,以此保证整体维修质量。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是由外场团队与内场团队合作完成的,外场团队负责接收任务、制定维修计划、记录维修过程等,其从管理层或反馈部门接到维修任务之后,先了解维修任务,再由维修团队针对不同维修任务制定具体的维修方案,将不同的维修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作人员。在维修工作的实施阶段,维修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在维修现场进行充分沟通,从而达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维修任务的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维修工作的专业化与创新化。在维修任务完成之后要进行记录,包括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整体维修任务提供参考。内场团队负责在具体的维修现场进行准备、维修与交付工作,不同环节的工作都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各个流程必须进行高度衔接。

3.3质量评价

作为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最后工作环节,质量评价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航空装备的检查、检测与维修质量评价。维修团队要建立航空装备的定期检查制度,对装备运行状态、异常反应及技术状况等内容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掌握航空装备的动态数据,实现及时检测、排除装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事件的发生。

4. 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实施内容

4.1准备阶段

航空装备维修的准备阶段要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积极准备维修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资源,具体包括思想准备、装备准备及保障准备。其中思想准备是指通过座谈会或者学习交流会等形式,让维修工作人员高度理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装备准备是准备好维修所需的装备,包括维修工具、物料、设备工具等,并且要与国际先进的维修经验相接轨,借鉴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而保障准备主要是指制度保障与资金保障,由维修团队向上级部门积极申请相关保障,并且由维修团队管理层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

4.2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是提高维修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精细化工作意识的最佳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制度培训及实践操作培训。其中,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对航空装备维修知识、精细化管理知识及国内外先进维修经验等内容进行讲解,以此提高维修团队的专业水平;制度培训主要是对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流程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为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与培训,对不同制度的目的及管理内容进行说明,从而使所有人员了解制度目的,并且服从制度管理;实践操作培训就是在培训完专业知识之后的上岗实践阶段,以模拟实际装备故障的形式,检验人员学习效果,为实际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

4.3实施阶段

在航空装备维修的实施阶段,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与维修工程相符的管理实践数据体系,包括《工程质量评价表》、《维修管理手册》、《工作记录表》等,帮助维修人员掌握相对较为复杂的业务场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第二,提高实施阶段的协调管理能力,管理层做好沟通,在突发问题出现之后确定操作思路,保证维修效果。为了提高沟通效果,在管理组织内部要建立信息化沟通机制,实现沟通内容的信息化处理,以科技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

5. 结束语

随着航空装备维修技术的不断发展,装备维修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调整,包括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都需要进行不断改善。在本文中,主要是从管理角度入手,提出航空装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对航空装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要素进行总结,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与质量评价,并且提出相对具体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为实际的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麟.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6).

[2]金利, 王朋飞.浅论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7(5).

[3]邹旭凯,王远达.对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0):28-29.

[4]田亚鸣.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