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岩峰
摘要:本文首先混凝土硬化之前裂缝产生的原因,其次阐述了混凝土硬化之后裂缝产生的原因,最后对进行混凝土裂缝防护对策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分析;防护处理
1.混凝土硬化之前裂缝发生的影响因素
1.1分塑性沉降裂缝
通常来讲,混凝土在凝结之前,会存在一定时间的自由状态,在使用振动机器对其进行振捣之后,虽然能够将其中存在的大部分裂缝去除,但是受到混凝土本身原材料的影响,仍然还会发生下沉的情况。针对素混凝土来讲,其发生的下沉较为均匀,但是如果为钢筋混凝土,那么发生的下沉就会产生裂缝,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粗骨料等材料的影响,使得钢筋等相关构件在下沉时产生裂缝[1]。此种情况的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支柱等情况当中,如果在混凝土凝结之前,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振捣,那么很可能会发生塑性沉降裂缝。
1.2前期干缩裂缝
混凝土早期阶段所发生的干缩裂缝,大部分发生在略薄的构架当中,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混凝土在振捣之后,混凝土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水分,在闷热或者风大的天气环境当中,混凝土很可能就会发生干瘪的情况,进而引发裂缝。此种裂缝的产生会在混凝土早期阶段,如果不提高重视对其进行养护,那么裂缝就会一直存在于混凝土构架当中。针对此,就需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对裂缝进行有效处理,如:使用木抹子将其二次按压抹平,在混凝土表体进行加盖保养,使得裂缝得到有效养护,避免裂缝的二次出现。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此种裂缝会较常出现,所以就需要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裂缝一直存在,对整体施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混凝土硬化之后裂缝发生的影响因素
2.1混凝土本身性质因素
混凝土产生硬化是长期累积导致的,在规范保护时间断内,对混凝土进行硬化压缩,50%的裂缝完全收缩,在之后收缩性变的裂缝虽然进展时间较慢,但是此过程却能够维持好几年的时间。而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原因包含多种类型,主要就是由于混凝土在刚开始硬化的过程中,其中水泥石随着水不断凝固,导致体积发生了转变。而在混凝土末期阶段,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自身自由水分产生了一定变化,进而引发了裂缝。
2.2化学影响因素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还与化学因素具有密切关联,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分别为:钢筋腐蚀与碱骨料反应。在混凝土当中,导致钢筋发生腐蚀的因素包含多种,第一,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有害物质,或者是周边环境存在有害物质,同钢筋产生了腐蚀,进而引发的裂缝。第二,混凝土自身发生的碳反应。碱骨料作用主要指的就是,在混凝土原料当中,各种添加剂、原料等材料,同水分当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当中的活性因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碱骨料化学反应大都发生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阶段,在经过几年时间累计之后,混凝土会受到反应作物的影响,不断吸水膨胀,进而内部应力变大,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2]。由于混凝土当中的活性骨料分配较为均匀,所以在发生碱骨料作用之后,混凝土自身的各个环节就都会发生膨胀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逐渐产生破裂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那么解决难度也会由此增加。此种情况,又被称之为混凝土癌症,受到了施工单位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2.3温度改变和混凝土构架因素
通常来讲,混凝土在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之后,就會极为容易发生裂缝的情况。温度影响主要是又遇到融冻循环、时节性温度改变等因素,温度发生变化,使得混凝土本身发生了温度应力,进而引发了混凝土裂缝。针对混凝土构架来件,主要是由于部分混凝土构架高度并没有得到相关的要求,所以承载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发生裂缝。一般情况来讲,混凝土建筑物在加入承载之后,都会难免出现裂缝的情况,尤其是混凝土发生蠕变或者超载情况时,裂缝的情况还会加重。
3.混凝土裂缝防护
针对混凝土发生裂缝,可以针对其中存在的严重部位进行去除,将其置换新的混凝土。在置换的过程中,需要对处理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对环境持久性、适应性以及侵蚀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防护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堵漏办法。如:化学灌浆法、嵌缝法等,针对不同情况应用不同方法,有效处理混凝土裂缝,充分保障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针对混凝土裂缝,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的防护与处理,从而充分保障建筑安全。从近几年混凝土裂缝处理情况来看,相关人员仍然在探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施工建设单位缺乏普遍的认知,施工组织也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所以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养护不周到,导致防护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此,合格的工程,需重视前期设计,将其作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将其进行有效协调统一,从而充分保障裂缝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巫美强,王露,刘数华.混凝土开裂机理及其生物水泥修复评述[J].混凝土,2019(03):14-18.
[2]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1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