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摘要: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与医疗器械的质量密切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状态会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中,为了保证医疗器械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必须对器械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医疗使用价值。目前,我国医院配备的医疗器械数量多、使用频率高,但部分医院存在忽视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增加医院的医疗成本,还会影响医院的服务效率与质量,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将会导致医患纠纷等矛盾,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必须注重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找出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维修管理策略,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患者的该疗需求。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问题;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器械水平会对医院的综合实力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对医疗设备器械提高重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科学高效的解决器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患者提供安全、准确的医疗诊断。但目前医疗设备的科技性和先进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涉及的内容较多,对维修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医疗设备都属于电子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故障不可避免,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处理,会对诊断、治疗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维修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员缺少专业的维修技能,维修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维修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导致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下降。第二,缺少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虽然大部分医院都根据医疗设备情况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制度并不完善,而且流于形式,维修质量无法保证,机械精度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医院都没有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控制,导致設备缺少完整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故障记录,不仅维修工作无法开展,资源也被浪费。第三,维修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设备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相应的维修技术也应该得到发展,但目前很多医院的维修工具落后、维修方法单一、检测仪器精确性较差,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医疗设备维修管控不到位。
2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具体对策
2.1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医疗器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医院首先应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1)完善维修责任制度:在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中,责任不明是最忌讳的问题,会使得维修周期延长,因此,医院应在构建医疗器械维修机制时,完善“责任到人”的方法,清晰划分具体的器械负责人和管理者,以便能在器械出现问题时,责任人第一时间响应并展开维修,改变疏漏或维修不利等情况。(2)完善维修监管制度:实行监管制度的目的是对责任人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贯彻落实责任,有利于提高器械负责人、管理者、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3)确立器械维修的周期: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具有可持续利用性,可以采用大周期、小周期的检修制度,即除日常例行检查外,每半年安排1次小修,对器械进行基础检修;每1年安排1次大修,对器械进行彻底检查,这样的维修周期可以在故障的萌发期有效解决器械的质量问题。
2.2制定统一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维修标准
确立明确的维修标准体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确定维修指标:为全面提高维修工作的有效性,医院必须基于维修实践资料,明确维修器械的具体维修项目及指标,以便在具体维修项目中规避指标遗漏等情况的出现,保证维修工作的全面。(2)基于指标确定维修标准:每台医疗器械的有效运行均有具体的标准,只有维修人员严格依据维修标准对器械进行维修,才可以保证器械的稳定运行,提高其利用率,因此,医院应基于器械的具体功能指标确定维修标准,提升器械维修工作的规范性及专业性,使其得到质的飞跃。总之,制定统一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维修标准,可以为医院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体系提供指导和方向,保证维修的有效性。
2.3引进先进性的维修技术
如果想要更好的提升维修综合效果,就要对技术进行深化讨论,就维修技术而言,可以定期组织维修人员,结合过往的维修案例,分析总结维修技术,以此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明确技术中的缺陷和优势。还可以建立维修技术档案,积累维修经验,为后续的维修工作奠定基础。可以引进信息管理技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某医院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同时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监控系统,对医院所有的设备资产进行监控,维修人员可以及时查询到有关信息,同时第一时间了解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不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数据,也让维修技术和工作效率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不仅如此,医院也可以和生产厂家建立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购置一些大型、贵重的医疗器械时,和设计师进行沟通,让医院维修人员也能够掌握相应的故障诊断技术、日常保养方法。如果出现核心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反映给厂商,为后续的器械维修保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完善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维修管理质量,还要完善维修人员的管理制度,包括:准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培训考核技术等,以此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养。新型医疗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对维修人员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培训工作,让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比如:某医院高层领导为了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待遇水平,并且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将维修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并且对维修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进行调查,确保其掌握正确规范性的操作,降低故障问题发生概率,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2.6深入日常维修的工作
日常维修的保养工作是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维修保养能有效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与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因此,为了提升医疗器械的使用周期,维修人员在进行日常维护工作时,需要深入其器械维修的工作,认真去保养排查器械运行中所存在的各个问题,以防止潜在问题堆积引发的大问题。另外,维修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日常维修意识,深入维修保养工作,认真记录器械的实时状况,以降低器械的使用损耗。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设备作为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意味着医院要全面提高器械设备维修质量和保养水平,落实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大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全方位提高其技术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明,邢舰,蔡雪娇,等.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策略[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173-174.
[2]胡良臣.试论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71-172.
[3]胡波.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143-144.
[4]赵岚松.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9,3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