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都是专业的地理研究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两者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两者虽然研究对象有所区别,但是研究本质有着共同点,相互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重叠。本文从两者研究广度区别、联系统一关系、以及具体应用等三方面探究其存在的基本关系。
关键词: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引言:
我们常见的火山喷发、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是地质研究范畴,如果对地质构造能深入研究发现规律,那么很多灾害发生都是可以预测与防范,从而尽可能减少其對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构造与工程地质研究都是为了能够使得我们居住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一、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研究广度不同
地质构造与工程地质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学科,为什么都是对地质研究确一分为二,说明其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两者研究的目标虽然都是地质环境,构造地质则主要是从地球全局出发,研究地球运动学,是地球在力学作用下而发生的地层运动、板块活动、岩层变化等地球相关的地质变化。地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地质构造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去研究地球变化的规律,在大环境下去追溯地层运动规律,不管是从研究对象还是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深广、宽泛。工程地质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工程相关的地质研究,针对性强,并有具体的研究范围。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地质稳定性、工程选址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或存在安全隐患等。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由于研究对象不同,狭义的研究目的有所区别,所以他们在研究广度上则有着明确的分工的不同的专业性。
二、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是联系统一的关系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研究宗旨可以说是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关系是联系统一的。他们都是对地球地质环境的研究,前者是研究范围是广义的,而后者是狭义的,但是最终目标一致,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过距今较为严重的一次地震要数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九寨沟地震,当时官方上报震级为7.0级。这次地震受灾范围广泛,对我过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九寨沟旅游景区属于我国5A级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次地震中可以说是受到了不可修复性的损失,其经过1年的灾后重建才再次开园。但是,修复后的景区要还原成震前模样是难以实现了。在此列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联系。九寨沟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色,而非人工形成。但是这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并向世界开放,则是工程地质研究的结果。要成为旅游景区就要保障景区的安全,所以景区开发则经历了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安全开放。
九寨沟的形成是构造地质运动后形成的,但是人们能近距离的去领略其自然风光则是工程地质研究的结晶。世界上自然形成的地质条件,不管是平原、高原还是山地、盆地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互为联系与统一。
三、构造地质研究在工程地质中应用广泛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看,构造地质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提,被工程地质广泛应用,而工程地质主要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所选区域涉及主要地下安防建设,地下建设包括地基、管线、运输等重要内容,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建设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的地质勘察工作。所以,在施工前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壳运动研究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地壳运动是构造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工程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大型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大型水库、核电站建设工程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质因素。从广义的角度先分析选址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能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的侵扰。国家大型水库或核电站建设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稳定与幸福,所以在选址过程中首先要从地质构造学的角度去分析地壳运动是否在长时期内稳定。然后工程地质在特定选址的区域做做详细分析,比如岩土、地下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地质灾害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有些地质灾害是自然规律发展的结果,有些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后果。自然灾害的发生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对国家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质构造研究的内容,其在工程地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地质灾害是工程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工程安全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是相互联系与统一的关系,前者对于后者的研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关注两者紧密结合,让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竹溪县集镇滑坡体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成因机制研究[J].李海龙.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
[2]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J].常宏,韩会卿,章昱,李景富,谭建民.现代地质.2014(02)
[3]湖北省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耦合关系研究[J].涂美义,李德果.人民长江.2012(S2)
[4]广东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J].李金湘.西部探矿工程.2012(08)
作者简介:李斌(1988.05.28),男,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地质矿产中级工程师,职务: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