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石
新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特殊部队颇为引人关注。他们就是新中国仪仗队,诞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曾腰挂手榴弹接受检阅,结束后又立即回归战地。
1945年,国共签订《双十协定》,然而国民党当局以和谈为幌子,暗中调兵遣将,制造摩擦。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国共军事冲突的问题,美国派出“重量级”调停人——乔治·马歇尔访问延安。为迎接马歇尔,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决定组建一支临时仪仗队。
中央决定从在延安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某团抽选500人,组建一支临时仪仗队。并将组建队伍的重任就交给了罗少伟团长。但是,要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仪仗队,要面对不少困难。
首先就得过心理关。官兵们听说要列队欢迎背后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人时,抵触情绪很大。罗少伟第一时间转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表示以仪仗队形式欢迎马歇尔,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和平诚意与强大力量。经过一番开导,弄清原委的战士们才豁然开朗。2月5日,这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的仪仗队从甘泉出发,经过一天急行軍,于当晚进驻延安机场。
第二个问题来了,准备时间不足一个月,加之仪仗营官兵从未有过系统性队列训练,这该怎么办呢?中央领导最终做出了只进行持枪礼阅兵式的决定。这样既让欢迎仪式显得庄重肃穆,又大大减少了训练难度,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原中队长李同国回忆当时的训练要求:“立正就是右手持枪。外宾来了之后,执行官下达命令‘向右看,我们就向右摆头45度,目迎目送,到左前方45度角就停止,向前看,摆回头来,这个任务就完成了。”
除了仪仗队的仪式训练,如何统一着装与装备,成为了一道绕不开的难题。为了装扮这支特殊的部队,延安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忙碌起来。军需部门就地取材,用当地最好的延安土造粗呢作为军服原料。
在装备与配饰的选择上,为了体现部队强大的战斗力,军械部门特别收集了大量从战场缴获而来的日式武器。
经过20多天的集训和精心准备,这支诞生于战争年代的特殊部队,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次仪仗任务。
1946年3月4日上午,一架美制C-47运输机徐徐降落在延安机场。在周恩来和张治中的陪同下,马歇尔缓步走下舷梯,与毛泽东、朱德等人握手致意。随后,在朱德的引导下,马歇尔、张治中等人检阅了仪仗队。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当马歇尔走到队伍中间时,身旁的周恩来指着一名战士手中的“三八大盖”,向他介绍说:“这些武器都是我们从日本侵略者那里缴获的。”表情复杂的马歇尔听罢,微笑着点了点头。
胜利完成受阅任务的仪仗营,很快解散归建,继续担负起保卫延安的光荣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后第二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就致电周恩来外长,表示苏联政府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到1949年底,已有25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17个国家愿意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按照国际惯例,首任使节到达驻在国并递交国书后,才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所以为了迎接外国使团,建立仪仗队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时担负中南海警卫任务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二师直属警卫营第一连,担下了这个光荣的任务。第二师直属警卫营前身为在延安时担负毛泽东和中央首长警卫任务的中央警备团警卫连、第二连和骑兵连,警卫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过硬。
然而,让仪仗连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刚改编没几天,他们就被毛泽东请进了中南海。原来,毛泽东想让仪仗连的战士们先熟悉一下执行任务的环境,顺便再看看战士们的精神面貌。
为了完成这个仪仗任务,服装上衣用缴获的日军的呢料上衣,下边是马裤,这样显得精神。武器拿的全是三八枪,因为三八大盖在打开枪刺后有1.65米长,十分威武,看起来整齐划一。
毛主席看到焕然一新的仪仗队员,十分高兴,围着仪仗连走了一圈后,回头对负责人向富朝说:“咱们演练一下吧,我当外国大使。”向富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立即整队,准备迎接这位特殊的“外国大使”。
一场模拟演练开始了。当“外国大使”的轿车来到怀仁堂门口时,国歌声响起,“大使”走出轿车后,向富朝一声令下:“向右看,敬礼!”队员们在摆头的同时,双手举枪,并行注目礼,目光随着“大使”的脚步移动,直到“大使”进入怀仁堂。仪仗队的精彩表现,让毛泽东和一旁的周恩来非常满意。
1949年10月16日,按约定时间,苏联大使罗申在中国外交部交际处处长阎宝航的陪同下,从苏联使馆乘礼宾车来到中南海勤政殿。刚走下车,军人出身的罗申就被一旁精神抖擞的仪仗队员吸引住了。
迎宾仪式后,毛泽东和外交部的同志都十分满意。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这支临时组建的仪仗连又先后参加了多次国书呈递的仪仗任务。
1952年9月28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率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位来访的外国总理。这一次,来自解放军第七步兵学校的学员们临时充当了仪仗队。
欢迎仪式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决定组建一支真正的仪仗队。周恩来亲自筹划仪仗队成立的具体事宜。在仪仗队员的挑选上,周恩来将挑选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公安警卫师,甚至还派人到兄弟单位挑选骨干精英。而在仪仗营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营长。扛下这个重担的是王立堂,18岁就成为八路军冀东分区特务营战士的他,在抗日战场上作战英勇,负过大伤,也在双清别墅保卫过党中央,政治过硬。
当时,由于国家经济条件所限,仪仗队员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礼宾服。尽管战士们个顶个的优秀,但他们的服装却与其他部队无异。在仪仗营成立之初,队员们就穿着50式军服执行仪仗司礼任务。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53年6月,公安部队领导李天焕、邓少东、吴烈等人共同签署命令,正式成立仪仗营。仪仗营官兵700余人,下属4个连,每个连队编制178人,隶属公安警卫师。